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中国特色的装备再制造工程的内涵与特征,论述了装备再制造在装备维修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构建装备维修保障新型学科——“装备再制造与战场抢修”的重要性,阐述了装备再制造对于提高装备维修保障能力,提升装备综合保障效能,提高装备质量、效益与核心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虚拟维修技术在军械保障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当前装备维修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和虚拟现实技术及其运用在装备维修训练上所产生的巨大效益 ,然后给出了虚拟维修本身的特点及应满足的要求 ,最后给出了三维建模的规则和人机工程学的实施途径、方法及“沉浸”感的几种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装备的快速发展,促使装备维修的问题日益凸显,我国将军民一体化航空装备维修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伴随着我国的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不断进步,军事斗争的准备不断逼近,装备维修工作方式需要及时转变,军民一体化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体系的建立促进我国装备维修工作的顺利推进。本文将从军民一体化的内涵出发,分析军民一体化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体系的创建,探究军民一体化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体系评价要点。  相似文献   

4.
针对新型光电装备特点及军民融合背景下装备维修保障工作的实际需求,站在军方立场提出开展延伸保修以满足质量保证期后装备维修保障需求。从差别性、选择性、评价性角度指出延伸保修与保证期内技术服务工作的区别,分析了延伸保修在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中的应用意义,目前开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根据装备实际任务需求、经济性评价、维修决策理论等方面,形成了适用于新型光电装备的延伸保修决策分析流程,并从保修形式选择与评价、费用估算、与其他任务组合优化等不同内容出发,对后续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战士到博士,他一直为战舰的维护保障而奉献。从科研到育人,他一直为战舰的“零故障”而拼搏。从理论到实践,他一直为战舰的战斗力提升而创新!他就是被舰艇部队官兵誉为“装备神医”、被装备战线同行称为“监测专家”的海军北海舰队某基地装备技术质量监测站质量控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刘东风。这是使命在肩,这是责任使然。从事质控工作16年,刘东风将全部身心都投注在装备维修战线,创立和掌握了160多种先进监测手段,成功对12种类型、100多艘次舰艇实施了跟踪监测;圆满完成出访和环球航行舰艇编队装备监测保障任务;攻克了制约装备维修技术的…  相似文献   

6.
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维修保障效能的同时,也使军队装备保障建设存在风险。分析了研究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风险的意义,论述了地方参与装备维修保障的风险,提出了加强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风险防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贯彻习主席提出的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落实“为战育人”要求,军队院校近些年大力开展实战化教学内容改革研究和实践,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教学内容的选取必须和实战需求有效对接。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某型装备在山岳丛林战场环境中作战的故障损伤机理,提出提高某型装备环境适应能力的方法对策,能够有效提高军队院校装备维修专业的教学水平,增强部队的装备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新型军械装备技术服务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具体的决策技术支持的问题,借鉴外军装备技术服务研究成果,结合我军军民融合战略深度发展需求,梳理了新型军械装备技术服务的内涵,从管理和业务2个角度对新型军械装备技术服务开展系统研究,建立新型军械装备技术服务管理流程体系,具体分析技术服务开展过程中的业务问题,包括军地任务划分、技术服务策略优化以及技术服务合同签订,为开展军民融合条件下装备维修保障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装备再制造工程是以废旧装备性能实现跨越式提升为目标,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修复、改造废旧装备的工程活动。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从“小作坊”起步,奋斗半个世纪,使我军装备维修事业实现了3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邢延春  刘朝晖 《防化学报》1998,8(2):39-43,48
根据国家军用使用标准,“核监测装备维修规范”中的要求及数据,提出核监测装备在论证,研制,生产与使用等各阶段的维修性技术及维修保障要求。  相似文献   

11.
首先简要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工程装备作战效能评估应用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工程装备作战效能评估的基本数学模型和虚拟现实基本步骤,探讨了与其密切相关的几个主要技术性问题,并结合实际阐述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基于过程建模的复杂装备虚拟维修训练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复杂装备维修训练的特点,结合Petri网技术研究了维修作业过程的描述方法,建立了维修作业过程描述模型,可以清晰表达各维修作业间的逻辑关系、约束条件和维修保障资源的配置,引入时间概念也便于某些维修性分析工作的开展;基于此过程描述模型设计并开发了某型装备的虚拟维修训练系统,通过仿真实例,说明该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装备维修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的装备维修保障力量派遣模糊、效率低下等问题,以受损装备为研究对象,以装备受损部位与维修专业之间的关系矩阵、修复受损装备时限为研究内容,以快速、精确派遣维修保障力量为研究目的,建立了面向任务的装备维修保障力量解聚模型。最后,重点分析并实例应用了装备维修保障力量解聚方法。  相似文献   

14.
谢汶殊  马骥  苑琦  李梓 《国防科技》2018,39(3):021-025
“互联网+”的一个特点是从数据出发,挖掘数据中隐含的本质规律,提升信息的利用率,向用户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在数字化装备时代,装备的研制数据与使用数据信息都是海量的。这些数据资源中隐含的规律信息正是研制部门服务用户的重要资源,也是改进设计、提升装备性能的宝贵财富。综合保障信息系统的核心,是利用数据信息与信息技术为装备的保障工作服务,正符合“互联网+”的理念。本文从“互联网+”技术的理念与途径出发,根据装备保障数据信息资源应用的特点,结合在综合保障信息系统应用中的实践,探索信息化装备保障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落实习主席关于课程思政系列指示精神,近年来军队院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某型装备维修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矛盾问题,总结归纳提高思政教学效果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了解决课程思政教学矛盾问题的对策,能够有效提高军队院校装备维修专业思政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陆军装备维修保障业务变革的需求,加快陆军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建设,规范陆军装备一体化维修保障信息系统的顶层设计,在分析陆军装备维修保障业务的基础上,使用美国国防部体系架构框架(Department of Defen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DoDAF)2.0设计开发了陆军装备维修保障的业务架构,为构建陆军装备维修保障的信息化体系架构、促进维修保障业务信息系统的集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北京军区某集团军装备部修理营近年来坚持以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深入开展科学化管装活动,革新研制和引进开发装备维修训练设备器材,建立起了基地化、模拟化训练机制,走开了装备维修“故障智能检测、方案自动生成,质量职能评估”的新路子,大大提高了部队维修保障能力。目前,该营不仅能按期高效完成规定的装备训练维修任务,还把维修范围扩展到了全集团军新型装备和主战装备,装备训练和维修水平上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8.
新型装备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战场透明度不断增大,装备的损坏率也在不断提高,如何快速抢修损坏装备,恢复其保障能力,是事关战争胜负的一个关键环节。针对装备维修力量如何满足未来信息化战争装备保障需求,分析了装备维修社会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装备维修社会化的模式构想。  相似文献   

19.
射频识别技术(RFID)具有快速、便捷的信息采集能力,将RFID技术应用于装备维修保障中,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采集,提高装备维修保障可视化水平.本文介绍了RFID技术在装备维修保障可视化领域的应用,包括资源信息可视化、需求可视化、维修可视化、装备情况可视化、物流可视化等.  相似文献   

20.
装备维修管理系统的建立与运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船艇装备维修管理系统是一种新型维修管理模式的总称,它不仅全面管理船艇装备的维修工作,也为这项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指导.文章主要探讨系统建立及运作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及方法,为这一系统在船艇装备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