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捧读完《一路格桑花》后的由衷感叹。回味在那个严酷的环境里,川藏公路上武警官兵一幅幅艰辛的生活情景不断浮现,李青格、邓刚、王力……他们犹如一朵朵高洁的格桑花傲然开放着,用青春、生命连接起了川藏线的伟大,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不屈的生命,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泪雨纷飞中看完的《一路格桑花》,是军旅作家党益民曾经几十次挺着胸膛行走过西藏而写成的。一直没有一本书让我这样感彻至深。捧读它,如捧圣洁的格桑花;倾听它,如聆听进藏驮马清脆的响铃;触摸它,一如篆刻在军人炽热胸膛的铁血诗行。沿着作者的笔端行走,生命之路上官兵的青春和生命栩栩如生。青藏线、川藏线、新藏线,从1983年起,作者曾40多次进藏。进出西藏的每一条路,他大都走过,都有他战友的身影。高原冻土晕倒的17岁运车兵、老虎口塌方血泊中的年轻排长、掉进汹涌雅鲁藏布江的战友……在塌方、雪崩、泥石流区,在无人区,在遇险关头,在死亡边缘,作者无数次触摸过死神的额头,无数次经历过生命的挑战和考验,每一次进藏都令  相似文献   

3.
雪般洁白哈达围绕,家酿青稞美酒相敬,短短的三公里路,官兵们在藏家人的簇拥相送下,竟然走了三个小时。藏族群众说:在最危难的时刻,最先来救我们的还是解放军,我们要把藏族最珍贵的礼物——哈达献给他们!在甘青藏乡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格桑花历来被各族人民视为吉祥之花。而那种难得一见的八瓣格桑更被称为"菩萨花",是吉祥的化身、幸福的使者。兰州军区某集团军防空旅就像盛开在雪域高原的八瓣格桑,驻守高原、扎根高原、建设高原、造福高原、献身高原的躬身实践,唱响了一曲爱民为民的大爱之歌。  相似文献   

4.
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我倒在芳香四溢的草地上,羊角花、格桑花轻拂着脸颊,于是,我的心带着蓝色的梦,倘徉在高原的天空里…… 纯纯的蓝,净净的蓝,亮亮的蓝,这是任何忧郁派画家也难以涂抹的色彩;这是任何怀旧的作曲家也难  相似文献   

5.
在高原拉萨,有这样一支部队,他们在出色完成以森林防火灭火为中心任务的同时,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西藏作为己任,争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西藏的排头兵。驻地藏族群众称他们是"高原雷锋",并编了一段顺口溜:爱洒藏胞一路情,警民一家笑盈盈,森林卫士建驻地,人民群众多欢迎。这支部队就是武警拉萨森林大队。  相似文献   

6.
正你有你的和平利剑,我有我的花儿朵朵。她是大山里唯一的支教教师,手拿书本在村里辅导学生,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教育;他是一名普通军官,却是民族团结的纽扣,注定要比常人奉献更多的青春和汗水。她是盛开在高原的格桑花,他是照亮异乡的月亮。向西,向西,再向西。若说年是卷,月是页,星期便是行,日子是标点。第二炮兵某旅助理工程师王建和魏转夫妻经历了求索和奋斗的艰辛,体会了奉献和成功的乐趣,用惊叹号书写了他们在西北高原工作的每一天。  相似文献   

7.
连线朱迅     
本期《名人连线》我们请到的是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朱迅。1988年朱迅在电影《摇滚青年》饰"小小"一角,此时还在上高中的她已经小有名气。高中没毕业,朱迅赴日留学,并在日本主持界闯下了一片天地,就在她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她却选择了回国。如今朱迅已成为央视名嘴之一,主持《吉尼斯中国之夜》《我爱满堂彩》  相似文献   

8.
我爱人武工作,是从1984年开始的,那时我正上高中,空闲时常去村“民兵之家”。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读《中国民兵》创刊号被她吸引住的情形。我一口气读完了整本杂志。从此以后,我总是想方设法借阅《中国民兵》,这时,我已爱上了人武工作.1986年,我考上大学,虽然在学校见不到《中国民兵》,但放寒暑假,回到村  相似文献   

9.
素有高原明珠之称的四川省马尔康县,连续3年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殊荣,县委两次被省委表彰为“党管武装先进单位”,先后四任县委书记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评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十杰人物”。马尔康县的党管武装工作,正如雪山上的一团火温暖着雪域高原。爱武装,源才责任意识2004年4月,县委书记罗塔同志在县委议军会上说:“我作为县人武部党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相识6年,结婚5年。因为他老不顾家,我埋怨甚至怨恨他和他吵过、闹过。如今,他病了,领导、战友来看他,从他们嘴里我才知道,原来他在部队做了那么多的事,大家是那么需要他。6年前,王中昌告诉我,单位迎国庆歌咏比赛他要送我一首《真永远》,我故意骗他说来不了。当我手捧为他准备的99朵玫瑰上台时,他激动得语无伦次。99,代表久久,爱的种子那时就种在了我的心里。去年,他病了,我的天仿佛塌了。听说他单位要办教师节晚会,我瞒着他第一次找了基地领导。站在台上,我为他唱了一首《悬崖》,告诉他我的心声:"我只求陪你直到末路。"泪流满面的他,一路小跑,为我献上了战友准备的鲜花,那可是我平生收到的第一束花。我曾埋怨他——兢住在家属院,你咋老不回家,你的心里到底有没有这个家王中昌是我们家的"保密局长",结婚这么长时间了,我对  相似文献   

11.
格桑卓嘎     
254魅力编号【这样的我】来自西藏山南地区的我,性格犹如格桑花般热情、开朗,参军入伍是戒从小的梦想。2011年12月,我如愿穿上这身绿军装,成为一名光荣的女兵。如今,身为一线带兵人的我,时刻以高昂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感染着身边的战友们。"让绚烂青春绽放在祖国南疆,把无怨无悔镌刘在西南边陲。"是我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2.
金城兰州皋兰山附近,一个光荣的部队坐落在这里。这个部队是技术密集型单位,高学历干部多,女军官占"半壁江山"。在这里,有四个女军官格外受人注目。"拼命三郎"甘在风甘在凤文静、瘦弱,平时不爱说话,最爱唱《爱拼才会赢》。她干工作的拼劲、钻劲早已被人熟  相似文献   

13.
国防乐园     
《大哥你好吗?》: 《那年我十七岁》《大约在冬季》,说一声《再见吧,妈妈》,告别了《老乡亲》,唱着《国歌》与《我的士兵兄弟》一路《风雨兼程》,走过《三百六十五里路》,来到了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经过《鼓浪屿之波》洗礼后,成了一名《军营男子汉》。  相似文献   

14.
不忘老朋友     
不忘老朋友存桂我与《学刊》已结交10年,可谓是老朋友了。我和同事们都非常喜欢阅读《学刊》,出差下部队是必带之物。人们爱《学刊》,因为她能满足不同层次官兵的需求,战士爱她是理想和信念的导航鸟,基层干部爱她是学习和工作的良师益友,机关干部爱她是开启智慧为...  相似文献   

15.
"为了我至爱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哼唱着刘欢的《从头再来》,这些"90后达人"们的脸上,映着青春的靓丽色彩,美丽而动人。一年以后,这些"达人"们就要走出校园,走向基层和边疆,在祖国的雪域高原、大漠戈壁、边关哨卡书写属于他们自己的"达人传奇"。  相似文献   

16.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3,(14):5
十二年的陪伴三十四团读者郑春桥2001年,我从团工会调到宣传科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第一次阅读《当代兵团》(原《兵团建设》),就被她那鲜明生动、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语言深深地吸引。后来每新到一期杂志,我总是第一时间阅读。不知不觉中,阅读《当代兵团》成了我的一种爱好。12年一转眼就过去了,《当代兵团》一直陪伴着我。每一次读"最美兵团人"、"兵团先锋"、"屯垦史话"等新老栏目时,感动都会在我的心中涌动。这  相似文献   

17.
新年伊始,笔者随央视七套《军营大拜年》为兵文艺服务小分队一路向北、向北、再向北,来到地处北纬50度边境线上,被中央军委命名的"黑河好八连"。利用一周的时间,笔者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极寒气温探访了全军闻名的"黑河好八连"五号哨位。  相似文献   

18.
嫁给昆仑     
应该说,是高原的神奇和高原军人的神秘点燃了她。而当“爱”从信纸步入生活的时候,曾经的浪漫却又被现实的磨合所取代……与其说她嫁给军人,莫如说她——  相似文献   

19.
不要轻易放弃,是我在投稿过程中的真实感悟。2005年3月,我被交流到预备役部队。机关进行摸底调查,在填写特长一栏时,我"大言不惭"地填写了"写作"。后来,政委见我平时爱写写画画,文化底子也不错,便让我拿起手中的  相似文献   

20.
《兵团建设》2008,(6):10-11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爱的奉献》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心中一曲爱的颂歌,震撼人心、催人泪下,在海内外中华儿女中引起强烈反响。"我们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胜利一定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胡锦涛总书记对《爱的奉献》的热情鼓励和发出的号召,反映了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信心和斗志,激励着我们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