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国内对于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过程已基本比较清楚了,而对冷战的另一极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及其内幕则很少有所涉及.这主要是由于在冷战期间苏联将其列为高级机密,无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第一颗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西北地区沙漠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颗当量22万吨的原子弹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开始拥有核武器,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之后的第五个核国家,中国政府于原子弹爆炸的当天即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为得到中国原子弹研制进展情况,派出间谍到我国西北地区进行侦察,以窃取有关机密资料。但是,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美国间谍终未闯过最后一关。可疑老鼠,露出尾巴1967年,广州白云山国际机场,我机场海关人员林华发现一名外国人携带了两只老鼠。这一可疑情况马上引起林华的注意。他随即向广州海关及外贸部外事局作了电传汇报。  相似文献   

4.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在西部新疆罗布泊上空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获得了完全的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原子核裂变这一领域的尖端技术。但这只是一颗原子弹装置,固定在塔上爆炸,因为是原子弹试验装置不能运载,不能作为攻击对方的武器,无法用于实战,构不成核威慑力量。必须尽快研制出武器型的原子弹,并加大其威力。中国本着这一目标,从1965年开始,奋发图强,再接再厉,高速度,高效率,经历了两年多时间,一共进行了5次具有代表性的核试验,使中国的核武器攀登上了核科学技术高峰,迈上了新台阶,中国拥有了可以用于实战的原子弹、氢弹和导弹核武器。  相似文献   

5.
正"两弹一星"最初指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后来将原子弹和氢弹合称核弹,另一弹则是指早期研发的导弹,因此"两弹一星"现在一般指的是导弹、核弹和人造卫星。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就是说,仅仅十年功夫,在党中央的坚定支持下,以钱三强、钱学森为代表的一大批  相似文献   

6.
张畅  于龙  熊飞 《国防科技》2002,(6):29-31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造出原子弹,并第一个使用原子弹袭击别国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到目前为止,唯…使用过核武器的国家。美国在核武器技术的先进程度和核武器拥有的数量、质量上,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几十年来,美国在争霸世界和对外扩张中,始终奉行核威慑战略,用其无与伦比的核力量恫吓别国,以达到其侵略扩张、称霸世。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类永远值得记住的日子1945年8月6日,第一颗原子弹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顷刻间,一座美丽的城市变成了废墟。这一天人类不仅第一次看到了原子弹的能量和威力,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原子弹的恐怖和可怕——摧毁世界是那么的容易。“ojweh!”(我很痛心!)这是爱因斯坦,这位有人称为“原子弹的祖父”的天才物理学家在得到这一消息时的唯一反应。爱因斯坦当时的心情,恐怕谁都难以描述清楚。不管怎样,历史永远把这一刻记录下来了。一个神圣的物理学定律E=mc2在原子弹爆炸一年之后,1946年7月1日出版的《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刊登了一幅令人印象深刻的…  相似文献   

8.
今年5月7日,美国核武器应急搜寻队的两名雇员进入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一个守卫森严的地库执行任务,发现一块含有核机密的硬盘神秘失踪,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当日关闭,不久后,美联邦调查局在实验所的一台复印机后面的地板上发现了这块丢失的硬盘,使得硬盘失踪事件更加扑朔迷离。也使得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继华裔科学家李文和“泄密”事件之后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到底是什么样的机构,它从事着什么研究呢? 一、洛斯阿拉莫斯与第一颗原子弹 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最初称作洛斯阿拉莫斯研究所,是美国第一个核武…  相似文献   

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年内,美国是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核专家和军方领导人参加的会议上,与会人士普遍认为,美国垄断核武器的局面还将继续下去,俄国人造出原子弹至少需要5年,多则需要20年,一般可能为10年。完全出乎美国人的预料,距美国在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仅隔4年,苏联的原子弹便于1949年8月爆炸成功。从此,在核武器的威力大小、运载工具,机动能力、生存能力及命中精度等方面,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持续40多年的核竞赛。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双方尤为注重提高核弹的爆炸威力,都想摘取和保持“核弹之王”的桂冠。  相似文献   

10.
张开善 《国防科技》2006,(12):88-90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在新疆罗布泊上空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获得了完全的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原子核裂变这一领域的尖端技术。但这只是一颗原子装置固定在塔上爆炸,因为是原子装置不能运载,不能作为攻击对方的武器,无法用于实战,构不成核威慑力量。必须尽快研制出武器型的原子弹,并加大其威力。中国本着这一目标,从1965年开始,奋发图强,再接再厉,高速度,高效率,经历了两年多时间,一共进行了5次具有代表性的核试验,使中国的核武器攀登上了核科学技术高峰,迈上了新台阶,中国拥有了可以用于实战的原子弹、氢弹和导弹核武器。一…  相似文献   

11.
自从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瘦子”、“胖子”两颗原子弹之后,人们都为爆炸后的核威力而恐惧,在这次原子弹袭击中.有数十万人丧生,两座大城市瞬间变成焦土。对这样一个神秘可怕的怪物.历史上却曾有人用双手把原子弹掰开过。听起来十分荒唐,可这是事实。这位“超人”就是加拿大科学家斯罗达博士。  相似文献   

12.
(续)21、听着“十七号工地”上隆隆的炮声,他仿佛听到了中国核武器事业光明的乐章。原子弹是由炸药爆炸产生的爆轰使原子弹中的核裂变材料受到强烈压缩,由次临界状态变为超临界状态,从而放出巨大的裂变能量。从原子弹爆炸的情况可以得知,如何获取爆轰条件,是研制原子弹的关键步骤之一。程开甲负责组织炸药爆轰聚焦的原子弹内爆机理的理论研究。他率领科技人员根据原理进行运算。经过反复计算,终于在理论上摸清了原子弹内爆过程的物理规律。要解开原子弹起爆之谜,必先进行炸药爆轰实验,为有核材料的热试验提供可靠的依据,掌握原子弹的内爆规…  相似文献   

13.
战后初期(1945—1949),由于美国独家拥有原子弹,这就促使美国对其军事战略做出重大的调整与修改;这种调整与修改主要体现在国家安全概念的转变与美国战略空军的建立,从而构成了美国进行核战争的战略前提。随着战后美苏关系的不断紧张,美国军事战略的制订者从未来美苏之间爆发战争的假想出发,开始考虑对苏使用原子弹问题。然而,对这种战略的实施却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对苏核打击终究只能是美国战后军事战略的一种设计  相似文献   

14.
李汶徽 《宁夏科技》2002,(10):62-63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于8月21日向白宫呈交了一份机密备忘录,称:世界上已有81个国家拥有巡航导弹或具有制造巡航导弹的能力,并且已严重威胁到了美国。还声称,美国应该扩大现有的导弹防御计划,防御巡航导弹的攻击。  相似文献   

15.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新疆罗布泊上空,我国第一次将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获得完全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21、听着“十七号工地”上隆隆的炮声,他仿佛听到了中国核武器事业光明的乐章。 原子弹是由炸药爆炸产生的爆轰使原子弹中的核裂变材料受到强烈压缩,由次临界状态变为超临界状态,从而放出巨大的裂变能量。从原子弹爆炸的情况可以得知,如何获取爆轰条件,是研制原子弹的关键步骤之一。程开甲负责组织炸药爆轰聚焦的原子弹内爆机理的理论研究。他率领科技人员根据原理进行运算。经过反复计算,终于在理论上摸清了原子弹内爆过程的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17.
熊杏林 《国防科技》2006,(12):92-96
31、在人们相互拥抱、弹冠相庆的时候,他却悄悄地退出人群,衣带不解,躺在床上睡熟了“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毛泽东主席及时地就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作出重要指示。作出这个指示,有两个依据:一是国际局势。20世纪50年代,氢弹在美国、前苏联、英国几个大国都已经相继研制成功,并装备了部队,中国要想不被人欺负,尖端国防科技就不能落人之后;二是中国国防高科技的基础。中国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以及中国核武器研制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激发了毛泽东主席的民族自信心。他坚信自己的科学家既然能够把原子弹搞响,他们同样…  相似文献   

18.
提起中国的原子弹,大家都能想到钱学森、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钱三强等"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其实,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还有许许多多默默奉献,与原子弹有过亲密接触的热血青年.杭州老人吴银强就是其中的一位,自从他走出学堂之后就一直在协助钱三强、邓稼先等人研究"两弹一星",并亲自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近日,笔者采访了吴银强老人,他向笔者讲述了那段神秘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19.
1945年8月2013,苏联启动了原子弹计划,由贝利亚领导的特别委员会负责首枚原子弹的研制。特别委员会一方面加紧原子弹研究;另一方面开始核试验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此后的4年时间里,苏联投入大量人、财、物力,先后完成了核试验场选址、试验场建设、原子弹研制和组装以及试验用各种设施准备等工作。1949年8月2913,苏联首枚原子弹PTC——1试爆成功。  相似文献   

20.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近日,该报记者获得了一份以色列拟订的秘密计划,要用战术核武器摧毁伊朗的铀浓缩工厂。根据以色列军方的一些消息来源透露,按照这个计划的安排,两个以色列空军飞机编队正在进行训练,要用低当量的原子弹炸毁伊朗的核工厂。如果这项计划付诸实施,将是自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以来,首次有人使用原子弹发动攻击。以色列的原子弹的威力相当于美国在广岛引爆的原子弹当量的1/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