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防科技工业》2012,(3):12-15
该卫星在多个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卫星遥感能力水平的五大提升。将与已在旅途运行的海洋一号卫星相互配合,实现海洋动力环境监测与海洋资源探测相结合,完善我国海洋立体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2.
海洋二号卫星工程创造五个“第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月16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遥十四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二号卫星发射升空。记者16日从国防科工局获悉,海洋二号卫星工程创造了五个“第一”:国内第一颗获取海洋动力环境数据的卫星;我国第一颗高精度航天器;国内第一颗定量观测的微波遥感卫星;第一次搭载进行星地激光通信试验;  相似文献   

3.
《国防科技工业》2012,(3):12-13
该卫星在多个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卫星遥感能力水平的五大提升。将与已在轨运行的海洋一号卫星相互配合,实现海洋动力环境监测与海洋资源探测相结合,完  相似文献   

4.
”这是近30年来我国海洋卫星发展的又一里程碑!”3月2日,在海洋二号卫星在轨交付现场,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任、海洋二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蒋兴伟的话久久回荡。  相似文献   

5.
许玲 《国防科技工业》2007,(10):42-43,45
9月30日,由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颗海洋水色系列卫星——海洋一号B卫星正式在轨交付运行。随着卫星正式投入使用,结束了我国近年来天上无海洋卫星的不利局面,标志着我国海洋卫星和卫星海洋应用事业跃升至一个新的高度,将为我国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2012年3月2日,国防科工局在京举行在轨交付仪式,将海洋二号卫星正式交付给用户方国家海洋局,使其开始在我国海洋环境监测领域里"大显身手"。那么,这颗被寄予厚望的海洋二号卫星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研制历程?它在  相似文献   

7.
8月19日,在青松翠柏环绕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高分二号卫星由身经数战的长征四号乙遥二十七运载火箭准确送入预定轨道。高分二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遥感卫星正式迈入亚米级"高分"时代,作为我国迄今为止分辨率最高的光学对地观测卫星,高分二号将在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城市精细化管理,综合交通服务、林业调查与监测等领域大显身手。才高八斗身体倍儿棒高分二号卫星作为高分家族的二号成员,攻克了诸多技术难题,实现多项技术突破。  相似文献   

8.
高分二号卫星8月1 9日成功飞天。这颗精确到1米的我国目前地面像元分辨率最高的光学对地观测卫星,将与已经在轨运行的高分一号卫星相互配合,在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城市精细化管理,综合交通服务、林业调查与监测等领域"一展身手",用米级的"黄金尺度",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9.
2002年5月9时5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将气象卫星“风云一号D”和我国第一颗海洋探测卫星“海洋一号”一同送入太空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0.
<正>4月26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高分一号"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迈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建设的关键一步。作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高分一号"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宽覆盖相结合的光学遥感等关键技术,提高了我国高分辨率数据自给率。它的入轨,进一步完善了原有的遥感卫星谱系,极大地提升了空间遥感的技术水平,对我国的资源调查与动态监测、环境与灾害、全球气候变化监测、精准农业等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千乘一号"卫星发射入轨取得圆满成功。航天科工203所圆满完成了"千乘一号"地面监测站电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为卫星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千乘一号卫星是我国民营卫星公司,迄今为止自主研发的规模最大的一颗卫星,也是第一颗同时具备遥感和地球探测功能的卫星。补充我国在轨空间的技术能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正高分三号卫星于8月10日成功发射。这是我国首颗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能提供最高1米分辨率的遥感成像,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成像能力,不论昼夜或晴雨天气,皆可随时对地成像。该星共采取了50多项创新技术,其所有设备和部组件都由国内单位研制,技术水平达到或超过同类进口产品。高分三号卫星能够为海洋环境监测与权益维护、灾害监测与评估、水利设施监测与水资源评价管理、气象研究等业务提供全新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环球军讯     
<正>我国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12月26日11时2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与“远征一号”上面级,成功发射第57、58颗北斗导航卫星。这组卫星属中圆地球轨道卫星(MEO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后发射的首组MEO卫星,  相似文献   

14.
《国防科技工业》2003,(2):12-12
2002年型号科研生产回顾 纵观全年型号科研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具有“一多两高”的特点,即技术关键突破多,飞行成功率高,计划完成率高。突破了新型液氧煤油发动机启动关机等众多关键技术,海洋一号填补了我国海洋观测卫星的空白,风云一号C星、资源一号01星、资源二号01星在轨运行超期服役;全年飞行试验捷报频传,飞行成功率高;集团公司下达的考核计划,完成率为96%,明显高于往年。  相似文献   

15.
2002年5月15日9:50,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海洋一号A(HY—1A)卫星由长征四号乙火箭发射升空,808秒后,卫星与火箭正常分离,到达870公里初始轨道,按计划在经过7次变轨后到达798公里的预定轨道。 2002年5月29日上午9:50,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所属北京、三亚卫星地面站成功地接收到第一轨卫星数据。 2002年9月18日上午,在国防科工委主持下,国家海洋局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就HY—1A卫星在轨交付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签字仪式。 2003年5月15日上午,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北京、三亚卫星地面站接收到HY—1A卫星下传的遥感数据。  相似文献   

16.
正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随着这颗新星的顺利入轨,我国提前半年完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目标。北斗导航,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空间的北斗卫星作为时间和位置基准的"灯塔",通过北斗卫星播发的无线导航信号,为地球表面、海洋及近地空间用户提  相似文献   

17.
《国防科技工业》2004,(2):36-37
21世纪的海洋技术,将随着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和认识的不断深入而加速发展。自从1978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海洋探测卫星之后,海洋探测卫星在海洋经济的发展中愈显重要,世界上的先进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发射了海洋探测卫星。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中国更需要自己的海洋卫星。2002年5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中法两国合作研制的首颗卫星——中法海洋卫星(CFOSAT)已正式在轨交付自然资源部投入业务应用。该卫星首次实现了对全球海面风场、海浪谱两种重要海洋参数的大面积、高精度同步观测,完善了海洋立体监测手段,为海洋科学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海洋预警监测等提供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19.
军事零讯     
ASia亚洲我国成功发射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 近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这是今年继“试验卫星”1号、“纳星”1号和“探测”2号卫星发射成功之后,我国航天领域再一次传来捷报。 发射约9分钟后,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这颗返回式卫星已经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据有关部门专家介绍,这次发射升空的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19颗返回式科  相似文献   

20.
<正>6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21颗组网卫星、第二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据介绍,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后,这颗卫星将与此前发射的20颗北斗三号卫星组网运行,适时提供服务,进一步提升北斗系统覆盖能力和服务性能。这次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