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达是现代舰艇上最重要的观测设备,通常小型舰艇要安装1~2部雷达,大中型舰艇要安装10多部雷达才能满足作战和航行需要,一些舰艇安装的雷达数量甚至达到20多部。近年来,雷达朝着通用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新一代舰艇上安装的雷达数量有所减少,但功能在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2.
随着军用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海上舰艇面临着日趋严重的雷达与光电等威胁。各种先进的电子侦察设备,如雷达、激光告警设备、红外侦察设备和声呐等相继问世且及其有效,而采用多种先进制导技术的高速反舰导弹又能以高精度使现代化的战舰防小防胜。要提高现代舰船的生存能力,就必须降低目标被探测、发现和摧毁的概率。因此,一种全新的舰艇样式——隐身舰艇应运而生。它通过改变舰船自身的物理特性,以求降低被敌发现的可能性及被敌反舰导弹命中的概率。目前,隐身舰艇已成为世界各国舰艇发展的主流,有的已经开始服役。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舰艇雷达隐身的原理和方法,论述了舰艇外形对雷达散射截面的影响,提出了建立舰艇雷达散射截面预估程序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4.
目前,水面舰艇面临着日趋严重的雷达与反舰导弹的威胁。为了有效对抗这种威胁,大力发展舰载雷达对抗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舰载雷达对抗技术及设备主要包括舰艇雷达隐身、雷达侦察告警、敌我识别、有源干扰机和一次性干扰装置等等。  相似文献   

5.
舰艇隐身对反舰导弹末制导 雷达目标截获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法国海军的拉菲特级隐身舰为典型对象,就水面舰艇目前的隐身水平进行了评估,分析和计算了典型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对隐身舰艇的检测概率和理想状态下对隐身舰艇的截获概率。指出在反舰导弹的攻击过程中,如果能够保证末制导雷达对目标的多次捕捉,舰艇隐身的效果将被抵销;隐身舰艇利用电子干扰产生假目标将可以抑制末制导雷达对真实目标的捕捉。因此,反舰导弹及其末制导雷达要对付舰艇隐身,其关键不是采用新体制雷达来提高检测能力,而在于提高现体制末制导雷达的目标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6.
隐身技术在舰艇上的应用,早在二战末期就开始了。当时的纳粹德国研制出了一种名叫“扫烟突者”的新式武器,是最早在舰艇上采用不反射电磁波涂料,使敌方雷达接收不到电磁波反射无法侦察的“隐形”舰艇。但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这种涂料仅能对某一波长的雷达有效,这种“隐形”效果也大  相似文献   

7.
针对舰艇编队雷达协同探测系统作战任务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资源池的雷达协同探测系统资源管控策略,通过建立系统资源池,实现舰艇编队各雷达探测节点的自组织管理以及系统资源的统一调度;并通过遗传算法选取最佳的资源调度方案,在提升雷达探测性能的同时,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舰艇姿态对雷达测量误差的影响,分析了雷达测量过程中引入舰艇姿态误差的机理.。采用对误差传递过程进行建模的方法,建立了包含舰艇姿态因素的雷达测量误差模型。通过该模型分析了舰艇姿态角误差对雷达测量目标距离、方位角和高低角误差的不同影响,得出雷达测距误差不受姿态角误差影响,方位角误差与艏向角误差呈线性关系,高低角误差受纵摇角与横摇角误差影响,并随目标方位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结论。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据有线新闻网2月19日报道,瑞典已经开发出雷达无法探测的舰艇“维斯比”级轻护舰,并将其称为世界上首艘全隐身作战舰艇。  相似文献   

10.
当敌方反舰导弹攻击我方舰艇时,我方可实施冲淡干扰进行防御,其干扰时机对干扰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对此,提出一种基于时空域限定条件的冲淡干扰发射时机模型,首先建立舰艇、箔条云、导弹运动模型,然后根据导弹末制导雷达开机时间得到时域限定范围,根据末制导雷达搜索波束角与箔条云、箔条云与舰艇位置关系得到空域限定范围,通过模型计算箔条云距雷达搜索波束角边界距离、干扰有效时机范围和补射箔条弹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新模型可以较好地确定冲淡干扰发射时机,相关结论对冲淡干扰的运用和效果评估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气象雷达与雷达气象宁夏气象台徐阳春雷达最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即搜索飞机、舰艇、导航警戒等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云、雨、雪等降水粒子也能返回足够强的电磁波,为雷达所接收,并形成回波。因为这种回波干扰了对飞机舰艇的搜索。所以在...  相似文献   

12.
舰载雷达有源标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对舰载雷达进行准确、快速标校,讨论应用有源标进行舰载雷达标校的方法以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给出了相关数学模型及公式,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应用该方法能够同时对舰艇上安装于不同位置的多部雷达进行标校。该方法已在某型舰艇两部雷达标校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隐形航母——主要是使舰艇外表的雷达散射面积降低,使对方雷达难以接收到回波信号,从而大大削弱其探测能力,丧失作用。一般情况下降低到50%~70%就可以达到隐形作用,在现今的隐形技术上有的国家可以达到90%以上,甚至100%,使雷达探测对它们完全不起作用。双体航母——把并排的两个航母中间的间隔用铁板支撑起来,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较大的海上平台作为飞行甲板,这就是双体航母的基本构架。这种航母由于中间有排水空间,在航行中不会像普通舰艇那样激起大的波浪。并且由于阻力的下降,既可以节约能源,又可以提高航速,而且还能把航母的战术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今夏的一天,某海域,乌云翻滚,波浪排阵,“敌”两艘舰艇,借助复杂气象和海浪的掩蔽,悄然抵进。狡猾的“敌舰”终究没有躲开我雷达的“千里眼”,被迫现身,我方舰艇、战机和岸导系统迅速跟踪锁定,但“敌舰”时而大角度转向,时而进行蛇形机动,在波峰浪谷中犹如两只灵巧时“鲨鱼”四处规避,  相似文献   

15.
李莉 《宁夏科技》2001,(2):21-24
高超的隐形设计,全新的武器装备,先进的整合动力系统、多功能搜索雷达,先进的舰炮系统,强有力的战略打击能力、火力支援能力,代表21世纪水面舰艇的新概念,是舰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黄蜂般的攻击飞机,燃烧下沉的舰艇,被击中如断线风筝般坠落的飞机……这是二战时期的海战场景。无论是中途岛、珊瑚海,还是大西洋,人们都难以忘记那一幕幕惨烈的海战。当时,面对来自空中、水面及水下的饱和性攻击,海军舰艇除利用新型传感器雷达、声纳、机电或电子模拟计算机收集和处理战术情报外,还在火炮上装有相当  相似文献   

17.
葛双轩 《政工学刊》2011,(12):40-40
当前舰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面临的现实矛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场地狭小,集中教育难以实施。舰艇停靠军港码头时,一般可以利用陆上较为完善的学习室来组织学习。  相似文献   

18.
舰艇的摇摆与摇摆角度测量误差和角速度测量误差会引起雷达对目标观测的偏差,进而对雷达的目标跟踪精度产生影响.针对此类问题,从误差产生的根源上进行分析,由舰艇摇摆模型建立起了目标观测误差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舰艇摇摆对雷达目标观测造成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对目标跟踪精度的影响,所得结论具有一定工程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本期开始,本栏目将陆续推出有关舰载雷达的系列文章。本文在简要介绍舰载雷达的工作原理和发展史的基础上,论述了舰载雷达的各种分类,舰艇的对空防御及其雷达配置,舰载雷达应解决的特殊问题及发展趋势。后续文章具体介绍各种功能的舰载雷达,以期读者对舰载雷达有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张云霞 《当代海军》2007,(11):F0003-F0003
北海舰队某雷达厂担负着辖区繁重的舰艇雷达、声纳等电子装备技术保障任务,许多工程技术人员成年累月、没日没夜地奋战在抢修一线,确保了舰艇训练、演习、执勤、出访等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9月初,记者登上即将出访的112舰,用镜头记下了该厂部分工程技术人员一线抢修电子装备的身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