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吻别     
4月16日,是新疆军区18医院三十里营房医疗站换防的日子。所谓换防, 就是山下的人到山上值班,时间是一年,一年的时间不算短,尤其是在海拔3700米三十里营房,尤其是对那些拖儿带女有了家庭的军人,所以我们能够理解医院告别仪式上程序化的庄重与神圣。但是,就是在上车出发的那一刹那,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1920年9月16日旅居法国的蔡和森在与国内的毛泽东关于《共产党之重要讨论》的通信里。他主张"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在答复来信时说:"你这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1920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陈独秀、李达等人创办的半秘密性的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问世,他们鲜明地举起"共产党"的大旗。1957年苏共中央把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的档案移交给我党。在这些档案中,有一份1920年11月制定的供党员学习的《中国共产党宣言》。这是张太雷  相似文献   

3.
1940年6月17日,对于50岁的戴高乐将军而言是一个痛苦的日子.这一天,他从波尔多飞往英国伦敦纽建法国流亡政府,他在回忆录里写道:"我感到自己是孤独一人,一切都被剥夺了,就像一个人面对着一片茫茫大海,准备跳到水里游过去."  相似文献   

4.
1920年的阳春三月,浙江义乌西乡山区的天气还相当冷。在被群山包围的分水塘村里有一间多年未修的柴屋,夜夜露出丝丝缕缕的灯光,一直到黎明。  相似文献   

5.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年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在战火中迅速成长壮大,由不会打仗到学会打仗,由打小仗到打大仗.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惊呼:中国共产党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的空军强国之一.美国远东宅军司令威兰在回忆录中也写道:"那一段时间,对于远东空军来说是一个灾难重重的日子.  相似文献   

6.
1937年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时,第115师第344旅参谋长一职由谁担任?学术界对此说法不一:一说是陈漫远,一说是卢绍武。作者通过对所搜集到的大量档案材料、权威史料和亲历者回忆录等进行分析考察,认为陈漫远是第344旅首任参谋长。  相似文献   

7.
邓孟  李源 《军事文摘》2023,(9):7-11
<正>2023年2月24日下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在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展,面向社会公众全面系统展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到2022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已经走过整整三十年的历程。三十年接续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三十年接续奋斗,  相似文献   

8.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特别制作的百集配乐长篇纪实文学《张震回忆录》播出后,在广大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百集配乐长篇纪实文学《张震回忆录》是在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张震回忆录》一书的基础上,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导叶子所进行的大策划、大制作的二度创作。叶子做“长篇连播”节目近30年,在业界事有极高声誉,本文即是叶子对这排部作品的编导札记。  相似文献   

9.
读书是享受     
我年轻的时候就喜欢读书、买书、藏书,写读书心得。但那时多是为工作需要去读,读了用以指导工作。记得在解放军政治学院和国防大学学习的三年时间里,图书馆是我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的唯一去处。退休前的三十几年时间里,我比较系统地学习了  相似文献   

10.
抗战经典歌曲《在太行山上》从诞生至今已经传唱了70多年,曲作者冼星海同志早已家喻户晓,但歌词作者只能从乐谱署名上看到三个字:桂涛声。而有关桂涛声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这首歌词的时代背景,许多人已经了解得很少。不久前,桂涛声同志的亲密战友、当年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里的青年骨干、如今已年届90高龄的刘大明同志,在他的回忆录《风雪草青》里,记述了桂涛声同志的主要生平事迹和创作这首歌曲时的详细经过。  相似文献   

11.
《国防科技》2003,(10):80-80
在战争中,有时激烈的战斗正在进行,战场附近某个地区的人却全然听不到枪炮声,而在很远的地方人们倒会由枪炮声得知激战正在白热化地进行。 一个亲眼看到1871年普法战争的人在回忆录里写道:“今天早晨跟前一天早晨完全相反。昨天是刺骨的寒冷并且有雾,半里外的东西就根本看不到。然而今天的天气晴朗而暖和。昨天远处的炮声响个不停,今天却平静得和那不知道有战争的世外桃源一样。我们惊慌地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猜测  相似文献   

12.
东北航空军发展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航空军是我国历史上发展比较早的一支空军部队。它始创于1920年,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覆没。在约十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产生、振兴、扩充及参战等阶段,成为中国航空史上第一支规模最大,具有现代化装备、战斗力较强的航空部队。笔者现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将东北航空军发展概况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施洋烈士     
施洋(1889—1923),湖北竹山人。1921年9月参加中国劳动组合书记处工作,领导武汉人力车夫罢工,组织人力车夫工会。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2月1日代表湖北工团联合会到郑州出席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积极领导工人向军阀吴佩孚作斗争.会后又回到武汉,领导湖北工团联合会和各界人士支援工人罢工。  相似文献   

14.
《刘华清回忆录》在祖国55周年国庆之际由解放军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我们尊敬的老首长今年已经89周岁了。他在从中央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并没有完全休息,而是认真地回顾缅怀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历史功绩和对他的教育培养,回忆思考着许多老同志和他一起为了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浴血战斗又为祖国建设而奉献终生的往事,花了四、五年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部《回忆录》。当我捧读《回忆录》时,看到了一位老红军参加革命、战斗和为人民军队  相似文献   

15.
一象山里跑出来的一只恶狼,短尾巴黄狗嘴里叼着一片纸,直朝河西寨联防片民兵指挥长王元昌家奔去。当了二、三十年民兵的王元昌,从狗嘴里拿下纸片一看,愣了! 王元昌:小心你的脑袋搬家!有朝一  相似文献   

16.
这一名句源出于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著《淮南子·齐俗训》。全句大意是:千里的路程,骏马一天就可以走到;劣马一天走三百里(古制三十里为一舍),十天也能走到。这句话强调了:只要勤奋,有恒心和毅力,是可以弥补先天不足的。  相似文献   

17.
《阿尔伯特·施佩尔回忆录》为有关纳粹德国的重要史料之一,是1933年至1945年希特勒的侧面观以及第三帝国内部政治斗争和统治内幕的历史资料。本刊特摘选部分,以飨读者。所选章节为回忆录第十六章,文章题目即为章节标题。因文章篇幅较长,有删节,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8.
打响葛底斯堡第一枪的人:亨利·希斯少将,1847届“山羊” 1863年7月1日,南军陆军少将希斯命令所部向葛底斯堡方向派出两个旅,希斯日后在回忆录里讲,此举是为南军征集急需的军靴。军史研究者可不这么看,为了筹几双鞋子,实在没有必要动用两个旅的兵力。希斯下令的真正动机至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但这个莫名其妙的决定无意问创造了美国历史。  相似文献   

19.
“反‘扫荡’中,冀中七分区最早产生了武工队的形式。第一个武工队于1942年5月13日在沙河南岸西城村枣树林里产生。队长兼支书张英(继任潘纯),指导员崔希哲……武工队的活动给敌人很大震动,使之提心吊胆,昼夜不安。以后各分区发展了许多武工队,对坚持残酷环境下的抗日斗争起了重要作用。” ——摘自吕正操《冀中回忆录》  相似文献   

20.
根据北京大学姜汝祥博士对世界企业的研究,发现了其战略规律: 1910—1920年间强调的是规模。 1920—1930年间强调的是所谓的科学管理。 1930—1940年所强调的是人际关系管理。 1940—1950年间强调的是组织功能结构,以各业务单元之间的功能性结构为基础,通过组织设计提高其专业化程度,从而实现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