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91年苏联解体前的长达40多年的冷战时期,作为当时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为了和美国争霸世界,不断地加强军备投入,研究和制造了不少先进独特的武器装备。这些武器装备有的研发成功并大量装备了苏联军队,至今仍在某些方面保持着世界记录,如世界上最大的核动力潜艇——台风级战略核潜艇、最大的巡洋舰——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等。  相似文献   

2.
在这个时代,中美两国应通力合作,而对台湾军售则是两国关系中的主要刺激因素。中国国防预算不会对其经济造成重大压力,如果继续对台出售武器,美国势必会走上冷战结束时苏联解体的老路,华盛顿没必要把自己定位成中国的对手。  相似文献   

3.
当代美韩同盟是冷战遗留下来的。美韩同盟是适应冷战需要,在美国的主导下,为了对付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而建立的冷战同盟。苏联解体之后,虽然东北亚冷战仍然余音绕梁,但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美韩同盟的冷战功能受到了限制或腐蚀。然而关国在东北亚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和同盟的主导角色,韩美臆想中“威胁”韩国的冷战因素依然存在,这决定了美韩同盟去冷战功能的过程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4.
"冷战"政策与朝鲜战争的爆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为"遏制共产主义",美国不遗余力地推行"冷战"政策.朝鲜半岛是两大阵营在东方对立的主要阵地,朝鲜战争是两大阵营之间不可避免的大较量,也是"冷战"政策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5.
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宣告了美国军工企业凭借冷战攫取巨额利润时代的终结,凸显过剩的生产能力和日益萎缩的国防开支不停地鞭打着美国防务承包商们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结构调整和战略重组。 在这样的形势下,美国国防工业界表现出其独有的特色——在政府干预下、不遵循市场规则的购并。  相似文献   

6.
美国军事战略是指导美国军事斗争的计划和策略。由于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军事大国,其军事战略的调整和实施,无疑将对整个国际局势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冷战时期的四十多年时间里,美国军事战略先后经过五次调整,这一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突出特点都是以苏联为主要对手,以欧洲为战略重点,以军事联盟为基础,注重运用威慑手段,准备打赢包括核大战、有限战争、特种战争等在内的各种战争,与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集团进行全球军事对抗。冷战结束以后,随着苏联的解体,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国的军事战略也随之进行了调整,随后的十几年间,美…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美海军失去了能履行远洋作战的强大的对手,美海军决定进行海洋战略的进一步调整,由以远洋作战为主转变为以濒海作战为主。在这转型期间美海军不断建造各种滨海作战舰艇,满足新的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8.
韩增林 《军事历史》2021,(4):97-103
冷战时期,面对美国的长期遏制攻势,苏联采取了坚决抵制、刚性回击的战略制衡政策.地缘制衡方面,通过主导塑造联盟战略支撑下的周边安全环境,制衡美国地缘围堵;制度制衡方面,着力推进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制度斗争,防范美国渗透颠覆;军事制衡方面,全面投入核威慑条件下的军备竞赛,制衡美国战略优势;危机制衡方面,强势处置两极格局下的危机冲突,反制美国利益扩张.苏联的战略制衡思想和实践在一定时期内稳固并拓展了其战略空间,维持了冷战时期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稳定,但其最终的失败也为后世留下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9.
海湾战争不仅重塑了中东地区政治生态,而且对欧洲冷战的结束起到了"临门一脚"的作用。两伊战争之后的伊拉克自恃交好两大阵营且以阿拉伯世界"功臣"自居,利用西方聚焦苏东转型事务之机,以德国统一进程作为其合法性来源并以武力"收复"科威特。苏联从中东的战略收缩、阿拉伯世界的声讨以及美国通过测试东德遗留的成建制苏式武器装备而对伊军力的清晰了解,使得伊军迅速溃败。海湾战争直接加快了华约的终结、苏联的解体与欧洲冷战的最终结束,此后政治伊斯兰与西方矛盾开始升级,逐渐酿成新的意识形态冲突。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世界战略格局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变动时期。在旧的两极格局被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这个过渡期间,世界经济、政治和军事斗争的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在经济上,80年代形成的美、苏、日、欧四大经济中心,由于苏联的解体,演变成了美、日、欧“三级"的世界经济格局;大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出现了多角互动关系,经济战略已成为国家战略的优先战略左右着世界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在政治上,继美、俄、中、英、法五个政治大国后,日本和德国极力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全球和地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势力有所抬头。在军事上,以民族矛盾和主权争端引发…  相似文献   

11.
薛焕松 《环球军事》2004,(20):50-51
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曾是仅次于北方舰队的苏联第二大舰队,在冷战时期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是太平洋上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海军。苏联解体后,太平洋舰队风光不再,进入了发展的低潮期。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战略重心逐渐转移到亚太特别是  相似文献   

12.
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以后,世界进入了多极格局的冷战后时期。苏联的解体及冷战的结束,使得美国所面临的威胁发生了根本变化,并导致美国家战略指导思想的重大变化,特别是海湾战争的爆发使美确信,新的对手将是第三世界中某些地区性的军事强国。因而海湾战争后,美对其 C~3I 建设方针作出相应的修改,从几十年来一贯优先发展对付苏联核力量的战略 C~3I 系统,转向优先发展对付低、中强度的局部战争的 C~3I 系统。这一方针已对美海  相似文献   

13.
李晓东 《军事史林》2008,(12):56-5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91年苏联解体前的长达四十多年冷战时期,作为当时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为了和美国争霸世界,不断地加强军备投入,研究和制造了不少先进独特的武器装备。这些武器装备有的研发成功并大量装备了苏军,至今仍在某些方面保持着世界记录,如世界上最大的核动力潜艇——“台风”级战略核潜艇、最大的巡洋舰——“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等。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由于苏联的解体,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亚洲,尤其是东亚的安全形势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在这种大背景下,美国国防部于1990年和1992年分别发表了第一份和第二份  相似文献   

15.
一、冷战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与对华政策国际系统的结构不发生变化,国际系统的性质就不会发生根本变化。但这并不否认国际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规律。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苏联解体的冷战结构就说明了这一问题。在这一具有显著的两极结构特征的国际系统中,美国独特的国际地位从根本上决定了其全球战略和对华政策,而对华政策的变化又集中反映了美国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的不同。第二次大战结束后,“杜鲁门主义”凭借其战后强大的国家实力挑起了两极对抗,也给美国定了以反共为主导思想的极力遏制中国发展和干涉中国内政的对华政策。“杜鲁门主…  相似文献   

16.
<正>高技术支持下的超级航母冷战后,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的军事战略从"前沿部署"转变为"前沿存在"。"前沿部署"的重点是通过大量的海外基地,部署兵力;"前沿存在"则是利用灵活机动的平台,快速投送兵力。航母能够利用海洋,在不  相似文献   

17.
斯大林“大舰队”计划的影响、“冷战”的开始以及战后十年国民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促使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正式提出建立一支远洋导弹核舰队,并在短短20余年内就建成了一支可与美国海军相匹敌的强大海军,但也留下了种种隐患,最终随着苏联的解体从辉煌走向衰落,令人扼腕。苏联远洋海军建设的得与失启示我们,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应依据国家利益需求确定海军地位,科学进行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还应注重海军自身均衡发展以及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防科技工业》2007,(12):36-41
一、国外军工行业发展的现状"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军事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苏、美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竞争的格局随着苏联和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变革而解体,取而代之的是:美国成为超级军事大国,俄、中、  相似文献   

19.
肯尼迪政府执政后,修改美国核战略,将战略打击的优先目标由城市转向军事力量,重视第二次打击力量的威慑作用,注意以"可控和灵活反应"的方式来应对可能的核战争。同时,结合当时的冷战背景,肯尼迪政府设想了美苏间三种形式的核战争,并制定了相应的战争计划。这些核战争设想,一方面反映了战后美国历届政府固有的冷战思维——具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苏联集团"侵略扩张的本性"威胁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肯尼迪政府将根据"灵活、谨慎、可控"等战略原则来应对已经开始出现的美苏核均势的冷战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自铁幕落下,世界开始了长达40余年的两极对峙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左右了世界的政治和军事格局。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并未承继昔日苏联的雄风,一度受到美国和北约的战略挤压,生存空间处于困窘当中。近年来,北约东扩、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以及独联体内发生“颜色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