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盼望的是相聚,揪心的是别离。当兵20载,虽然在部队当了个不大不小的营职少校军官,但“户口跟着背包走”的我,对家的印象却仅限于一年一次的探亲。  相似文献   

2.
家乡的月亮     
又是一个月圆之夜,记得第一次探亲归队的那个晚上,父亲和母亲坚持要把我送到船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正我常常翻阅《兵团建设》,在这里,我可以纵览天下大事,可以看到新闻背后的故事,能够了解到真正的兵团,在这里你能"见"到一群鲜活的兵团人。一次,一位朋友回农十三师探亲,在我家里看到《兵团建设》,立刻就被他吸引住了,爱不释手。临别时,又请我帮他多找了几本带  相似文献   

4.
"我看到妈妈了,我看到妈妈了!"一个周末,当新疆军区某边防团湖南籍战士张强,在团里的局域网上看到妈妈身体健康,并鼓励他在部队好好工作的镜头时,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库尔干边防官兵说,这是他们在网上"探家"呢。一次,士官张平探亲时将村里的变化和亲人生活状况拍  相似文献   

5.
最近,笔者对所供部分单位的探亲路费管理进行了一次重点调查,发现一些单位在探亲路费管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差旅费报领混乱。有的单位在探亲路费管理中实行“双轨制”。既有凭据报销路费,又有发放包干路费。这种做法容易出现重报、多报的现象。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的兵团梦     
正我的小学同学严玉林和刘德才比我大两三岁。1966年毕业时,国家号召支边,他俩报了名,来了新疆。几年后,他们回家探亲,说在石河子,穿军装,吃军垦馒头,抽莫合烟,住地窝子,改造着大戈壁,他们是"兵团人"。这是我第一次听说石河子。那时我还小,喜欢看打仗的电影,觉得兵团很气派。冲锋号一响,千军万马,气势磅礴,所向披靡。兵团人是干大事的,我羡慕他们,从此有了一个莫名的  相似文献   

7.
正从高原返回,我总会扪心自问,如果明年再次休假,我是否会重踏阿里高原?如果来世嫁做人妻,我是否会选择边防军人?西藏阿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因为其高远、离"天"最近而被称为"天上的阿里"。在这个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地方,有一群默默守护祖国边防,常年与高寒缺氧战天斗地的军人……我的丈夫就是其中的一位。第一天:库地,勇闯喀喇昆仑我始终难忘,2008年10月第一次去西藏阿里探亲,去看望身为边防军人的丈  相似文献   

8.
难舍绿军装     
20岁那年 ,我考上军校。第一次穿上绿军装。在最初的兴奋与欣喜过后 ,我产生了一丝失落 :看着同龄人西装革履 ,在缤纷世界里尽情挥洒自己的青春 ,而我将融进这单调、绿色的方阵中。我不禁问自己 :“军装是不是很‘土气’ ?”第一次探亲回家 ,我身着军装。在车站 ,不止一个人向我问路 ,一位河南老大爷甚至没多想就把包放在我的脚边 ,自个儿买票去了 ;在车厢里 ,一个可受的小男孩除了他妈妈外 ,就喜欢让我抱他 ;到了家 ,几个表姐妹们好奇地审视着我的肩章领花 ,想要试穿这身绿军装。我不由得重新打量这身军装 :是什么魔力让历尽沧桑的老人信任…  相似文献   

9.
智擒歹徒     
前不久,我回家探亲。姐邀我去大足石刻游玩。这天上午,我和姐从大足县城乘车出发。汽车刚一出城,突然,一恶狠狠的声音打破了车内的欢乐气氛:“大家听好,把钱拿出来,快点!”这时,我发现车上一  相似文献   

10.
6年来,李咏红每年寒暑假都会到部队给孩子们上课,而写信,则成了李咏红探亲结束后每个星期必须要做的一件事,询问孩子们的学业,鼓舞孩子们的信心。虽然很辛苦,但李咏红乐在其中,她说:"这是我与大山的一个约定!"阳春三月,乍暖还寒。已经是深夜十二点了,刚刚备完课的李咏红拿起纸和笔,准备给那群孩子写信。那群孩子,不是大学校园里李咏红班上的学生,而是远在千里之外丈夫所在部队工区偏僻山村的小孩,还有丈夫十几名战友的孩子。他们是李咏红的一群特殊学生。难忘那座山2005年的夏天,李咏红带着儿子任彦铭第一次到部队探亲。之前,丈夫任  相似文献   

11.
老兵的婚事     
高中毕业那年,我应征入伍,到湖北省谷城县铁道兵某部服役。3个月的"新训"结束后,我成为五连一排三班的战士。三班一共十几个人,老兵们入伍时间最长的已有七八年,入伍时间最短的也有五六年。每年,都有老兵的妻子到部队探亲。那些远道而来的"嫂子"们,每次探亲都从家乡拎来大包小包的土特产,大枣、核桃、桂圆、葡萄干,应有尽有,我们这些新兵蛋子自然成为品尝特产的"生力军"。入伍后两年的时间,班里老兵的妻子我几乎都见过面,唯独  相似文献   

12.
刘振宁 《政工学刊》2004,(10):60-61
“看,老刘家的那个大军官又从部队回来了!你瞧人家。多给爹妈争气!”每次回家探亲。乡亲们一见到我,总要发出这种半是夸奖半是羡慕的赞叹。其实,我能成长为一名少校军官,完全是出于一种“无奈”,特殊的家庭环境使我只能在军营中磨练和造就自己。  相似文献   

13.
记得第一次认识《西南民兵》,是1986年10月的事了。我从云南边防某部回贵州探亲,途经某部,顺便去看望战友。我到他的办公室,战友对我说:“你有一定的文字基础,为什么不写点东西?”我说在一线连队,没有什么可写的。他说:“只要做个有心人,还怕没有写的。我给你介绍一本杂志,今年刚创刊的《西南民兵》,她贴进生活,可读性强,是发表作品的处女地。”我仔细翻阅了《西南民兵》,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溢满了我的脑海,一种从未有过的写作冲动兴奋了我的每一个细胞。从此,我和《西南民兵》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4.
战友沙龙     
《解放军生活》2012,(1):62-63
士兵文本为遗憾加把锁为遗憾加把锁,让生活中少一些无奈的心情,让年轻的心多一点自信。为遗憾加把锁,在经历挫折的时候,丢掉一些惘然伤神,拣回一点明天再来的勇气!那年冬天,当了4年兵的我第一次探亲回家,能与日夜思念的那个女孩相会,自然是不亦乐乎。虽然我们从未见面,但一年多的书信来往已使我们心灵有所默契,那天我们在一个轻松温馨的氛围当中进行了一次诚心的交流,用真诚弹拨  相似文献   

15.
法治漫话     
法律提示:战士违纪不能与探亲挂钩,探亲是战士的权利,连队干部不能把探亲作为奖惩手段。  相似文献   

16.
我对朝鲜怀有特殊的情愫。1955年8月我和妹妹随母亲到朝鲜探亲一一当时父亲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师政委,他的部队正驻扎在朝鲜新义州附近的一片村庄里。那时朝鲜战争已经结束。饱经战争创伤的朝鲜在我9岁的记忆中印象极深。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每当提起朝鲜,我心中都会升腾起一种亲切感。重游朝鲜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夙愿。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暑假,我到爱人所在的空军某部探亲时,第一次结识了《环球军事》。爱人那时除了上班,中午和晚上还常常要加班忙他的工作,让我独自待在宿舍里,无暇顾及我。没多久,他感到有些过意不去,便借来一堆杂志给我“做伴”。在众多的杂志里,《环球军事》以它那精美大气的封面,一下吸引了我的眼球。翻着翻着,我便被里边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深深吸引住了。暑假一过,我俩又过起了牛郎织女的生活。爱人好像早就察觉了我的心思,悄悄为我订了一份《环球军事》,它便成了我了解世界军事的一个窗口,让我及时了解了世界的风云变幻,也进一步从中了解了军人,悟…  相似文献   

18.
1980年我参加高考,由于填报志愿有误,校长让我给到省城送志愿表的班主任打电话,那个年代只有县邮电局的电话对外营业。可惜,从早到晚都未打通,我也因此高考落榜了,心中十分郁闷。1990年,远在福建探亲的战友约我一同归队。归队日期临近时,我到乡电话站给他打电话联系接站,电话打到他所在的村委会,村里电话员在广播里喊他接电话,前后两次等了20多分钟,也没能等到他,一下子花去了我95元,相当于我半个月的工资,那叫心疼啊!  相似文献   

19.
利剑出鞘     
2月13日14时30分,从兰州开往广州的125次列车在汉口新火车站停下后,从信阳来汉口探亲的王氏姐妹泪痕满面地向正在车站值班的武装部部长余常炎诉说她们在车上被一伙歹徒抢劫一  相似文献   

20.
大小事     
国内总后驻阿里地区官兵及家属探亲机票可全额报销。总后《关于驻阿里地区部队官兵探亲乘坐飞机事》的通知,对驻阿里地区部队官兵来说无疑是条温暖人心的好消息。根据新规定,不仅驻阿里地区部队符合规定的官兵回家探亲可全额报销,其家属来队探亲机票均可全额报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