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3月20日,美国发动了侵略伊拉克的战争。虽然美军仅用42天时间、死亡138人的代价就占领了伊拉克全境,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取得了正规作战的胜利,但是,占领伊拉克后,美军一直处在反美武装的袭击中,可以说是惶惶不可终日。时至今日,在伊战开始4周年之际,美军在伊共损失54架直升机,其中约有一半是被地面火力击中而坠毁的,美军已死亡3100多人,受伤2.2万多人。美军和伊拉克新政府采取了包括军事打击和招安在内的各种手段,企图平息反美武装活动,消灭反美武装力量。然而,不但没有能够达到目的,反美武装活动却愈演愈烈。现在,伊拉克到底有多少反美武装组织?他们是怎样和美军、新政府对抗的?随着美军和新政府军的打击力度增大,他们又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2.
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两年半了,反美武装成为驻伊美军最主要的作战对象.面对美军先进的武器装备,反美武装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术手段.分析了伊拉克反美武装军事行动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3.
伊拉克反美武装的“路边炸弹”让美军吃尽了苦头,伤透了脑筋。据美国媒体日前披露,为了对付伊拉克反美武装手段不断翻新的“路边炸弹”袭击,美军还从国内征调了一支由数百只军犬组成的“军犬特种兵”。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先头部队最早参战的是两条军犬。这两条威猛的纯种德国牧  相似文献   

4.
张盟山 《环球军事》2008,(24):56-57
2004年11月至12月,美军对伊拉克费卢杰发动第二次攻击——“黎明”军事行动。在此之前,大约有4000名伊拉克反美武装涌向费卢杰,将该城变成了反美武装根据地。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赢得了当地民众的支持一不仅为反美武装输入了新成员,而且为其提供了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5.
2004年9月7日,世界各大媒体都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由于当天又有7名美军士兵在同伊拉克反美武装发生的激战中死亡,美军自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在伊的死亡人数已突破1000人,几乎相当于1990~1991年海湾战争美军死亡人数(382人)的3倍。截止8月31日,美军包括受伤、生病在内的总战斗减员已达21250人,人数超过了美军一个重装备师。美军死亡的1000人中,有872人是2003年5月1日布什宣布伊拉克战争主要战事结束以后的数字。伊拉克反美武装不但造成了美军的大量伤亡,而且还击落了美军直升机、运输机、无人驾驶飞机10余架。这使得军事分析家不得不另眼看待——  相似文献   

6.
唐保东 《国防》2005,(7):76-76
据报道,从2003年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在伊拉克的主要战斗已经结束”以来,美军已经有1700名士兵在伊拉克死亡,其中至少有1300人是死于伊拉克反美武装的袭击。这些数字充分表明,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反美武装采取的游击战等传统作战方式,使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众所周知,美军可谓是当今世界上武器装备最优良、军事技术最先进、实战经验最丰富的军队,也是当前信息化变革的“领头羊”和先行者。围绕全面推进军队转型的战略目标,美军不仅提出了以“非接触作战”为代表的一系列全新军事思想,而且还在海湾战争、科索沃…  相似文献   

7.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军没有立即撤离伊拉克,而是以伊拉克重建和维持国内秩序为幌子,一心想以武力占领伊拉克,然而,自从布什总统2003年5月1日宣布对伊拉克的“主要战事”结束以来,美军的伤亡不断。虽然目前已抓住了萨达姆,但是伊反美武装也时刻没有停止过袭击美军行动,结果是,美军损失惨重。一、伊拉克人民反占领的浪潮此起彼伏,迫使一些驻伊联军打退堂鼓,一心撤出伊拉克近日,保加利亚、挪威、泰国等国相继表示,要将驻伊拉克的军队撤出。美国以反恐为名拼凑起来的驻伊联军已现裂痕。事至今日,实乃必然。首先,伊拉克人民反占领的浪潮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8.
徐常伟 《环球军事》2009,(13):26-27
根据2008年达成的美伊驻军地位协议,驻伊美军战斗部队将于今年6月底前从伊拉克所有城镇全部撤出。正当美军准备从伊拉克各个城市逐步撤出时,伊拉克暴力袭击事件却出现回潮,安全形势急剧恶化。6月2日,美国驻伊拉克军队最高指挥官雷’奥迪耶诺表示,美军作战部队6月底将按照计划撤离伊拉克所有城市,包括反美武装在伊北部的重要据点摩苏尔。此时此刻,  相似文献   

9.
2004年10月1日凌晨,美陆军步兵第1师和伊拉克安全部队对伊拉克萨迈拉市发起了攻击,目的是要歼灭或俘获该市内的反美武装,恢复对该市的控制,此次作战是一次经过精心准备的“全频谱作战”,美军和伊拉克安全部队同时从多个方向对敌进行了打击。截至中午,伊拉克安全部队基本上控制了该市的主要政府部门和宗教场所,伊拉克及美军领导人宣称这次进攻作战为其在伊拉克其它地方作战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0.
为应对伊拉克反美武装的袭击,确保驻伊美军的安全,想尽招数的美军竟把海军的舰载武器搬到了滚滚黄沙的伊拉克陆地,创下了伊战中的又一纪录——2000年月开始服役Block1B型“密集阵”近防御系统中新的一款据外电报道,两套通过“舰改陆”改进后的美国“密集阵”(Phalanx)近程防御武器系统(CIWS)最近登陆伊拉克,充当驻伊美国陆军的护营武器。“密集阵”原本是美国海军舰载近程防御系统,可面对驻伊美军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美国人眼珠子一转,把“密集阵”弄到伊拉克,让其担当起了美国陆军的近程防御任务。本来嘛,不同军种的兵器互相移植、借用…  相似文献   

11.
自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以来,拥 有超强军力并控制了伊绝大多数城市 的美军并未安稳地坐享其成。时至今 日,伊内乱不断。反美武装萨德尔的 "迈赫迪军"、宗教极端组织"安萨尔逊 尼军"以及众多的反美组织和武装在 巴格达、提克里特、费卢杰、摩苏尔等 频繁袭击驻伊美军,使其死亡人数不 断攀升,目前已接近1400人,受伤总 人数已逾万。美国的所谓"和平"计划 久久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12.
6月初,在美国向伊拉克临时政府移交权力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候,驻伊美军又接二连三地受到伊武装分子的袭击。6月4日中午,一美军车队在巴格达市中心遭到伏击,5名士兵死亡,另有至少4人受伤。一天后的6月5日,美军一车队在同一地点再次遭到炸  相似文献   

13.
进入夏季以来,驻伊美军遭袭事件日益增多。巴格达城中的反美武装分子利用市区内拥挤的人群、高大的建筑物和繁忙的街道与美军展开了较量。他们打了就跑,令美军叫苦不迭。最近,这种袭击活动呈不断上升趋势,从巴格达市向伊拉克全境扩散,同时越来越具有组织性,手段也越发高明。据统计,自5月1日布什总统宣布“伊拉克战争结束”以来,美军伤亡人数已经达到77人,其中非战斗原因死亡的美军士兵已经达到33人。难怪美国各大媒体纷纷惊呼。驻伊美军遭遇城市游击战”。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阿比  相似文献   

14.
从2007年1月20日至2月7日,在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里,驻伊拉克美军先后有5架直升机被反美武装击落。其中既有防护较弱的UH-60直升机,也有防护良好的AH-64攻击直升机,还有体形庞大的CH-46运输直升机。人们不禁要问——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反恐问题上,美国政府一直声称决不与恐怖分子谈判,也反对其他国家这样做。可是,近日美国一反常态地与伊拉克境内的反美武装进行了秘密谈判。美方此举最想知道的是,反美武装不停地制造袭击事件,究竟是为了什么? 谈判地点设在"绿区" 秘密谈判地点设在巴格达市中心戒备森严的"绿区"内一座大楼里。代表反美武装  相似文献   

16.
自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特别是当年5月布什总统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后, 驻伊美军便开始了自越战以来最倒霉的日子。这不,开战3年来,美军非但没有让伊拉克安静下来,反倒贴上了2000多名美军士兵的命。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们中的60% 以上都是被“路边炸弹”——形形色色的简易爆炸装置夺去性命的。那么这些“路边炸弹”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呢?让我们从驻伊美军那些号称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装甲车被反美武装炸毁的惨状照片中来感受一下吧。  相似文献   

17.
美军急招人类学家上战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的伊拉克对美军来说,俨然已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大泥沼。面对诡计多端的武装分子的袭扰,美军除了需要不断向战场派送具有"抗地雷,防伏击"等功能的车辆外,还需要另一种"特种武器"——人类学家。美军急需的"特种兵"美军已开发出一种称为"人类形态系统"  相似文献   

18.
在狙击作战中,对于枪手来说,除了必须拥有冷静、果断等素质外,性能优良的武器也是至关重要的。像近段时间在伊拉克战场上就出现了一批专门对付反美武装的“影子狙击手”,他们个个枪法如神,能在千米外一击毙敌。美军官员声称,这是因为这些狙击手装备了重量轻、精度高的新式步枪。受到这一消息的刺激,“换枪”呼声顿时在驻伊美军中此起彼伏,新型M110狙击步枪也因此声名鹊起。不过,对于M110狙击步枪却并非好评如潮,而是毁誉参半。  相似文献   

19.
据3月28日《今日美国报》披露:“美军方正在加强攻击恐怖分子电脑网络的能力,准备对宣扬反美武装及袭击驻伊美军事件的网站采取攻击行动”。网络反美厌战浪潮风起云涌伊拉克战争虽然已经结束,但伊拉克的“基地”和其他恐怖组织的抵抗运动  相似文献   

20.
8月18日,一支来自美军第二步兵师第四斯特赖克旅的车队跨越伊拉克与科威特边境,驶入科威特境内,完成了美国在8月31日前从伊拉克撤出战斗部队的计划。美军在伊拉克持续7年之久的战争将于今年底结束,美军是凯旋而归、还是无奈而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