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三团不建成一流,我不卸任。”这是玉溪市市长、云南陆军预备役步兵师三团第一政委孙学明的铮铮誓言。三团自1999年7月组建至今的每一个发展变化,都凝集着孙学明的大量心血。2001年,他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预备役军官”。  相似文献   

2.
在十师一八七团,十六连连长钟波可算是个名人,尤其是居住在一八七团的哈萨克族职工,没有人不认识他,大家常念叨:"有事找钟波,他可是哈萨克族职工的好兄弟。"钟波是2003年通过兵地大中专毕业生交流来到一八七团的,几年里,钟波向  相似文献   

3.
1958年出生的鲁向东,1975年参加工作,1977年入党,大专文化,农艺师职称。他先后担任过农三师四十一团机耕连副指导员、四连指导员、团畜牧场场长、四十二团副团长等职。2001年3月,调任四十六团党委副书记、团长。刚当上团长时,他也曾小心谨慎,廉洁从政。但过了不多久,他便自恃权高位重,把自己凌驾于党组织之上,直到“东窗事发”,想回头已为时晚矣。  相似文献   

4.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2月1日9时38分,新疆昭苏垦区突然发生6.1级强烈地震。"12.1"地震灾害涉及农四师昭苏垦区七十四团、七十五团、七十六团和七十七团4个团,其中七十六团受灾最为严重。地震给4个团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2亿元。受灾最严重的是位于中哈边境格登山脚下的七十六团一连。该连324栋房屋中有146栋倒塌,136栋变成危房。昭苏地震死亡的10人均在一连,另有54人受伤,其中3人重伤,将近300户职工无家可归。刘刚今年34岁,地震发生时,他一家人还没有起床,突如其来的灾祸使他失去了妻子和儿子。他的一条腿骨折,目前还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不能翻身,他承包的50只羊也砸死了一半。与刘刚同  相似文献   

5.
正前些年笔者到四师七十二团(红军团)采访,后来撰写了纪实散文《把南泥湾种子撒遍伊犁河畔》,并在《兵团日报》上刊发,文中写到了老红军刘可桑带头开荒的片段,只是因为当时有关他的事迹了解得太少,写了几句话算是作了交代:"在肖尔布拉克农场开发中,参加过南泥湾大生产的人已经不多了,刘可桑是其中之一。他当时是十三团(现七十二团)的副团长,他带着7个小伙子用草绳拉木犁,肩膀头磨破了,用烂布条将绳头缠缠继续拉"。虽然只是一个画面,但这个画面我一直铭刻在心。后来,我开始注意搜集有关刘可桑的事迹,遗憾的是资料很少。  相似文献   

6.
林浩 《政工学刊》2002,(10):56-57
故事梗概 :2 0 0 0年 9月 ,济南军区某炮兵团五连担负一项紧急任务 ,驾驶员出身的团后勤处战士邹广立被临时抽调到五连。刚开始时 ,张驰有度的连队生活 ,让小邹喘不过气。后来 ,小邹渐渐被五连纯洁融洽的官兵关系、积极向上的成才环境所吸引。任务完成后的一段时间里 ,团后勤处有关领导曾先后两次征求邹广立意见 ,想将他调回机关 ,都被他以“在连队我很重要”、“连队是我施展才能的舞台”等为由 ,婉言拒绝。小邹“两次拒调机关”的事儿像一阵风 ,瞬间传遍全团。围绕“邹广立现象” ,这个团的带兵人展开了一场“他为何不愿离开连队”的讨论 …  相似文献   

7.
对于他来说,"什么事情也不做,美美地睡两天觉"是一种奢望。全团绿化带管理要找他,楼房暖气不热要找他,居民家的水龙头漏水了也要找他,每一次不论大事小事他都尽心尽力,帮助大家解决困难。他就是农二师三十六团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副书记、主任王新民。刚到社区服务中心工作,大大小小的事情纷繁复杂。自来水管网都是1988年铺设的,锅炉房设备也是上世纪90年代购进的,均已严重老化。面对  相似文献   

8.
王毅 《兵团建设》2007,(9):36-36
在农八师一二一团,有这样一位同志,他貌不惊人,语不豪迈,却在歹徒行凶拒捕时,临危不惧,挺身而出,与歹徒展开了殊死的搏斗。他虽然身中7刀,却最终与战友们一起擒获了  相似文献   

9.
海军少将杨汉黄,1929年12月出生,1945年7月参加革命,1950年11月开始学习飞行,1951年毕业分配到空军某师,1954年6月,他所在的师被改编为海军航空兵飞行师.他当时所在的团1965年12月29日被国防部授予"海空雄鹰团"荣誉称号,是全军唯一获此殊荣的团.  相似文献   

10.
正我叫吴胜勇,在九师一七团医院工作,1968年出生的我,对兵团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化有深刻认识。我的儿子吴小东现在是大连民族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8月25日要返校,儿子想让我开车送他到乌鲁木齐,可是我拿到驾照时间不长,跑长途有些为难,最后,我答应送他到一七团去乌鲁木齐的必经之路——铁厂沟,到那里再转车。为此,他还不太乐意,其实,他并没有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有多么幸福。我的父亲吴炳忠是1959年参军的,1964年复员后,响应国家号召,支援新疆建  相似文献   

11.
建致富通道     
正2012年,对于农十四师四十七团四连职工买买江·艾海提来说是重要的一年。年初,在连领导的帮助和指导下,他在四十七团工会贷款2万元,养殖5000只鸽子,发展自营经济成为他致富的新路子。四十七团四连位于墨玉县西北部,距团部25公里,与墨玉县4个乡镇穿插  相似文献   

12.
三师五十三团农机一站党支部书记周毛根远近闻名,在当地少数民族职工的眼里,他是一个称职的"好亲戚"!周毛根是1994年8月经三师组织部引进到该团的大学生连官。从雨水充足的湖南来到沙海中的五十三团,同一批到这里的同学们由于不习惯,陆陆续续都离开了,可周毛根却下定决心要在这里闯出一片天地来。  相似文献   

13.
绿色哨兵     
他中等个儿,不善言辞,14年来,总是在路边林带内忙碌。他就是农八师150团22连林管员吕志功。 1967年.19岁的吕志功在150团22连参加工作。他在许多岗位上工作过,当过饲养员、水管员。  相似文献   

14.
娅萍 《兵团建设》2007,(10):29-29
他14年来一直把家都安在塔里木河南岸、塔克拉玛沙漠边缘的土坯房中,他守护的1.5万亩原始胡杨林和栽植的1万亩新林郁郁葱葱,成为周围棉田、果林的一道防风、防沙屏障。他连续10年被团、师评为护林模范。他就是农一师十二团家喻户晓的护林员——宁进宏。  相似文献   

15.
1月20日,农十师185团副政委李国林早早来到了团部机关门前,因为他要送别前来采访的中央电视台的记者。  相似文献   

16.
基层心声     
《兵团建设》2012,(19):8+10+12+14+16+18+20+22+24+26
正农一师十团五连职工陈玉忠:以前,自己不懂什么技术,每年依靠种植红枣的收入都不高。自从团里每年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后,我每次都参加,现在不仅种植起来得心应手了,收入也比以前翻番了!(黄小兰)农三师五十三团六连党支部书记宋保江:前些年,职工买买提·艾力一家每年的收入只能解决吃饭问题。后来,团里出台了优惠政策,他的儿子和儿媳妇都进入图木舒克市棉纺厂工作了  相似文献   

17.
袁道勃  张宝 《兵团建设》2006,(11):42-42
农三师四十八团的刘玉华,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刘百万”。为此,记者慕名来到四十八团,采访刘玉华。 陪同采访的四十八团副政委罗莉介绍说,刘玉华是山东烟台人,今年64岁。他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可对园艺技术很有研究。1993年到1996年的3年间,他承包。T118亩果园,向单位上交纯利达97万元,个人收入86万元.“刘百万”的称号由此响遍四十八团。  相似文献   

18.
他是一名清洁工人,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没有气吞山河的豪言壮语,但他却有着“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高尚精神。他就是农一师五团春风路社区的垃圾清运工耿彦军。1998年1月,30刚出头的耿彦军调到五团物业管理中心。当时的五团物业管理中心叫商贸公司,是一个让很多人向往的单  相似文献   

19.
1998年初春,二十四团团长李江江正在为打好春耕"战役"而积极做着一切准备,师党委的一纸命令,调他到二十二团担任团长。一向"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他,割舍了自己与二十四团父老乡亲并肩作战700多个日日夜夜而结下的深厚友情,挥泪告别了含着眼泪挽留他的职工群众,带着新的希望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来到二十二团一个月的时间里,李江江一头扎进了火热的基层,走遍了全团的旮旮旯旯,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情况:干部超编,作风不扎实,人浮于事,抱着"当天和尚撞天钟"思想的大有其人;劳动纪律松散,农业基础薄弱,经营效益低下,人心涣散。尤其是干部腐败问题群众反映强烈。李江江了解到这样一件事:某单位不管有没有需要招待的对象,平均每天要在饭店摆上一桌200元的饭菜,家里人也一起跟着吃喝,一年光饭钱就达7万元。这位汉子被激怒了,他拳头重重地擂在桌面上:"这是在犯罪!"玻璃板被击得粉碎。那位单位领  相似文献   

20.
5月30日,九师一六二团七连职工党员张得新,一大早就在辽宁援建的蔬菜大棚里忙碌着采摘黄瓜、辣椒等时令蔬菜,整理、打包后通过团蔬菜办送到塔城市的超市销售。由于他的菜新鲜、干净、无污染,非常受欢迎。去年,他的3个大棚纯收入5万元,今年有望超过去年。2011年,辽宁省在一六二团六连投资建设温室大棚120座,又投资建设了1.2万亩的大型滴灌项目,这无异于为一六二团这个贫困团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