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素华,这位三十出头的女乡长,在领导全乡人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全乡8个村,3900多户人家,有7个村被上级评为小康村,3600多户人家被评为小康户,但她致富不忘国防,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2.
一个脚印里,吐露一朵桃花;一片花瓣上,盛开一个故事。河口警务室地处丹东太平湾水库上游,与电视剧《刘老根》中的龙泉山庄拍摄地相距不足3公里。这里九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山路崎岖难行,上尉片警李庆峰在这里一待就是8年。8年间,李庆峰靠自己的双脚熟悉了辖区21.5平方公里1041户人家,提户知名,不仅了解每户人家的自然情况,甚至连家里田间地垄、经营项目、也都装在他的脑中。  相似文献   

3.
白土沟,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名字,是个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偏僻山村。每当夜幕降临,劳作疲惫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涌向村头一户人家。明亮的灯光下,读书的、看报的、下棋的、讨论的,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其间,一个身穿专武干部服装的人里外忙碌着。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南票区黄土坎乡武装助理、区优秀共产党员、市学雷锋标兵——张荣玺。 家庭“文化餐馆” 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84年冬季的一天,小学生孙钱良的父亲暴病死亡,没过几天他电病倒在床。人们开始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这位拥军、爱国的“赵珍妮式的老妈妈”,是受到山东省委、省政府和山东省军区联合表彰的朱秀英。在黄海之滨,胶州弯畔的西南艾山脚下,有一个300多户人家的大孟慈村。朱秀英一家9口人就住在这里。她上有父母,下有5个孩子,全家包种了20多亩责任田。在土地多,劳  相似文献   

5.
地处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交界的霍尔果斯河流域的农四师六十二团,是个美丽富饶、鸟语花香的地方;是个田连阡陌、稻菽飘香的地方;是个边境稳定、经济繁荣的地方。登高远眺,边境线上的护林员和放牧人的房屋星罗棋布地点缀在原野上。在西南角最边缘住着九连的一户人家,离连队3公里多,距团部15 公里多。  相似文献   

6.
在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大草原上,有一个“民兵互助组”。尽管这个互助组只有五户人家,但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碧波荡漾”的大草原上放射着耀眼的光芒。互助组的发起人叫于金义,他是巴彦查干乡公屯村的民兵连连长。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临邑县临南镇李家村现有104户人家,但当我们来到这里采访时,干部群众指着在这里包村扶贫的县人武部的干部说:“这是我们村里的第105户人家。” 李家村过去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经济条件差,干群关系紧张,曾  相似文献   

8.
睡岗     
俺当新兵时的新兵连驻扎在一个叫“夹皮沟”的山凹里,住的是一幢两层的灰砖小楼。由于地理偏僻,方圆几里没有一户人家。就这么个鬼不落脚的地方,连队每晚都安排有哨。记得俺第一次上哨接的是午夜0点~2点的哨,班长怕俺误了哨,让俺提前半个小时去接哨,好跟老  相似文献   

9.
在山东省烟台市东北,有一个草木葳蕤、风光宜人的小岛,名为崆峒岛,生活着数十户人家。30多年前,岛上的一家吕姓爷仨,吕其禧、吕志玉和吕永顺以满腔的报国激情和一身过硬的射击技术,编织出了新中国民兵建设史上的一段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高密市北大王庄,是个有着700户人家,2200多口人,年总收入达3亿元以上的富裕村。这里没有驻军,没有民警,也没有救护、消防等服务机构。但这里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民兵应急分队。他们配备有摩托  相似文献   

11.
人均年收入不足400元,60户人家51户是贫困户,不通公路、不通电,人畜饮水要到两公里外的地方去肩挑背扛……这是三年前湖北房县中坝乡良田凹村的真实写照;松油、煤油灯照明成为历史,37户村民用上了自来水,4户窝棚户全部住上了新房,51户村民脱贫致了富……这是县人武部政委何明显来到良田凹村三年后发生的可喜变化。1998年4月,这位被良田凹  相似文献   

12.
北大王庄地 处山东省高密城 北,是个有700 户人家、2200多 人口的村庄,年总收入达3亿以上。 这里南靠胶济铁路,北临济青高速公路。村中三条大街与村头立交桥相接。复杂的地理环境使一些不法分子把这里看作是作案的好地方。  相似文献   

13.
双拥工作     
贵州省仁怀市人武部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申请,到环境条件较差的沙滩乡挂钩帮扶。入村后,他们把当地驻军官兵动员起来,多方协调捐款捐物,完成了涉及两个村、3个村民组、308户人家的"四  相似文献   

14.
永远的家     
在那绵亘几十里的群山之中,藏着一个毫不起眼至今还只有一百来户人家的小村落。村落虽小但也有名,名字叫杨柳村。杨柳村里少见杨柳,村落名的得来并不是由于山里多杨柳树的缘故。小时候我曾听一位教过私塾的老先生讲,村名取自于《诗经》佳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前人希望这个有出处的名字能带来村落的兴旺。村落里一百来户人家的房屋,大都零零星星地散落在山坡上、山坳里。站在山顶往下俯视,这些房屋就像那夏天雨后草丛中突然冒出的蘑菇,东一个西一个,高高低低大大小小各不相同。十多年前,这里的房屋青一色…  相似文献   

15.
初夏,边城乌鲁木齐处处洋溢着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在乌鲁木齐东北角的一座荒山上,孤零零的一户人家格外醒目。屋内主人孙学敏一家两代民兵以愚公移山精神为榜样,痴情荒山终不悔,用锲而不舍的精神,建设着一个享誉全疆的“孙学敏生态示范园”,改善了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他们用勤劳和汗水、热情与执著书写了人生33个春秋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6.
我们连队坐落在半山腰上,山上是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山下住了几户人家,我们成了大山的主人。我们连是通信连,也是男女混编连。我们话务分队的女兵成了连队的宝贝疙瘩,连长平时连  相似文献   

17.
思治权 《国防》2001,(5):55-55
富平县虽属关中平原,但地处渭北高塬乔山脚下的峪岭乡北峪村,却出门抬脚是沟,举头大山挡月。146户人家、3个村民小组的80%的群众住在土窑洞里,51户特困户中有的“身无过冬衣、灶无隔夜米、长年靠救济”。 看到群众过着“养鸡为油盐、养羊为过年”的可怜生  相似文献   

18.
林瑞庄村,坐落在沂蒙山区的腹地,只有23户人家。解放后,这里的群众,政治上是得到了解放,但由于自然条件和一些历史原因,经济上仍处于极端贫困落后状态,人均年收入不足60元。1981年,退伍军人、民兵连指导员邵士华,不计个人安危得失,带领群众大胆改革创新,四年迈了三大步。1985年,全村人均收入翻了六番,成了临沂地区第二个万元户村。  相似文献   

19.
江汉油田处二矿民兵坚持节假日值班,确保一方平安。1995年春节,家属区三楼一户人家,外出忘记关液化气闸门,大量液化气外泄,随时都有爆  相似文献   

20.
江城哈尼族自治县整董镇老白寨,距县城100多公里,如今是方圆几十里出了名的小康村:去年,人均纯收入突破千元大关,26户人家购置了拖拉机,90.9%的人家安装了电话,购置了电视、录音机,100%的家庭盖上了冬暖夏凉的傣家小木楼;村里历史上第一次出了两名中专生。老白寨人生活神话般变迁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搬上了荧屏。说起这种变化,人们无不称赞江城县人武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