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50年代的一些娱乐书籍中,曾经提出过从海上发射卫星的设想。60年代中期美国曾制造了圣·马可(San Mayo)海上发射平台,但它只能发射小型卫星,并且这个海上发射平台是永久性的,底座沉在肯亚(Kenya)海岸附近的浅海海底。1995年4月成立的海上卫星发射公司,开始着手生产制造硬件设备,准备同现有的和其它正在研制的运载火箭争夺越来越大的世界商用卫星发射市场。它的首次发射,将在1998年夏天发射一颗休斯公司的银河系 X1卫星。  相似文献   

2.
《国防科技工业》2004,(2):36-37
21世纪的海洋技术,将随着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和认识的不断深入而加速发展。自从1978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海洋探测卫星之后,海洋探测卫星在海洋经济的发展中愈显重要,世界上的先进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发射了海洋探测卫星。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中国更需要自己的海洋卫星。2002年5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  相似文献   

3.
资讯     
中国确定引进西屋公司技术建设核电机组2006年12月16日,中国和美国在北京签署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转让谅解备忘录,中国将引进西屋公司AP1000核电技术,建设四台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机组。  相似文献   

4.
特别提示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创建于1967年。40年来,从卫星的测量到圆满完成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回收,从距地球36000公里的赤道上空实现卫星同步定点到确保6次神舟飞船的回收搜救,从具有中国特色的多星管理到成功抢救故障卫星,这个中心作为我国航天测控事业的发祥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先后实现了我国航天测控五大跨越。飞向太空: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所属地面观测系统对卫星进行跟踪测量,适时作出卫星经过世界244个城市上空的可观测预报,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发射和测控人造卫星的国家。返回地面:1975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各测控站精确测量控制下,卫星运行三天后准确返回到国内预定回收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该中心迄今已圆满完成中国发射的24颗返回式卫星的测控与回收任务。同步定点:1984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成功将卫星定点于东经一百二十五度赤道上空,标志着我国航天测控技术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飞船圆收:1999年至2005年,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圆满完成六次"神舟"飞船测控回收任务,其中,"神舟"五号创造出飞船实际落点与计算落点仅差一点一公里、搜救人员三十秒赶到着陆现场的航天奇迹,"神舟"六号预报落点与实际落点误差只有280米。多星管理:为满足我国航天事业发展需求,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不断提高综合测控能力,实现执行实时测控任务由原来几年一次或一年几次到现在一年十几次,卫星长期管理任务由原来几颗到现在几十颗的转变,综合测控能力实现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5.
2006年12月16日.中国和美国在北京签署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转让谅解备忘录.中国将引进西屋公司AP1000核电技术.建设四台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机组。  相似文献   

6.
正到2025年,我国还将发射9颗风云气象卫星,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更加优质和持续的服务。目前我国已成功发射了17颗风云气象卫星,其中8颗在轨稳定运行。卫星综合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风云气象卫星已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业务气象卫星的系列,成为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重要成员。同时,也是空间与重大灾害机制的卫星,正在为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500多家用户提供卫星资料和产品。到2025年,我国还将发射9颗风云气象卫星,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更加优质和持续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2013年4月26日12时13分04秒,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一号"卫星,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装载于荷兰研制的两个卫星分配器中的三颗微小卫星,三颗微小卫星分别由土耳其、阿根廷、厄瓜多尔研制,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  相似文献   

8.
军备动态     
美国计划缩小“天基红外系统”规模美国《C4ISR杂志》网站1月5日报道,美空军将请求国会批准2007年开始研制新的导弹预警卫星系统,以取代“天基红外系统”(SBIRS)。据国防部的官员称,SBIRS后续系统将利用更加先进的传感器及软件技术,对其性能要求也将不会像SBIRS那样雄心勃勃。由于SBIRS计划遇到难以克服的技术困难,其规模正在缩小,从至少制造5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缩减到不多于3颗。首颗研制型卫星的发射时间,从2002年至今,曾四度推迟,目前计划在2009年发射。此后两年再发射第二颗研制型卫星;第三颗即首颗生产型卫星的制造,在确信首…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美国一直在对其弹道导弹预瞽系统进行改进,以期该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敏感地区关键的导弹试验数据。美国目前使用的"国防支援计划"(DSP)导弹预警卫星系统和将要开始发射的新型"天基红外系统"(SBIRS)卫星,主要任务就是对敌方的导弹攻击进行预警。DSP 系统由美国空军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进行研制,由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空军基地的空间与导弹系统中心负责管理。DSP 卫星位于地球同步轨道,星上功能强大的红外望远镜可提供受关注地区(美国声称其主要关注的地区是中国和伊朗)导弹及其战术方面的关键情报。价值4亿美元的最后一颗 DSP2星——DSP-23将于2007年夏季发射。  相似文献   

10.
8月1日5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并将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我国今年连续发射的第3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相似文献   

11.
天兵  封友军 《环球军事》2009,(22):62-63
2009年10月18日,美国宇宙神5火箭成功发射了由洛马公司建造的国防气象卫星-F18。该卫星是美国第3颗第7代“国防气象卫星”,价值3.7亿美元,由洛马公司制造,属于极轨气象卫星。  相似文献   

12.
<正>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1月20日报道称,美国东部夏令时20日晚7点42分,空军的GEO-3监视卫星由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宇宙神"-5运载火箭将这颗最新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加入分别于2011年和2013年发射的GEO-1和GEO-2卫星的行列。在地球一个固定点上空2.23万英里(1英里约合1.6公里)的地方,它将使用红外传感器监视导弹发射。  相似文献   

13.
吴涛 《国防》2006,(7):71-71
日本防卫厅长官额贺福志郎2006年初表示,日本计划最早在2007年4月引进无人机,主要用于执行巡逻和情报侦察任务,此前日本还宣称将发射2颗侦察卫星。预计未来两年将是日本侦察手段建设的高峰期,到2008年,将初步建成独立的、较为完备的、从上至下依次为空间、空中、地面三层的立体侦察体系。空间侦察主要依托侦察卫星。2001年4月1日,日本在防卫厅本部设立了“卫星情报中心”,正式启动卫星侦察系统建设,并于2003年3月发射了一颗光学成像卫星和一颗雷达成像卫星。日本政府还计划在2007年3月之前再发射2颗侦察卫星,与目前的2颗在轨侦察卫星组成可…  相似文献   

14.
“宽带填隙卫星系统”是一种过渡系统,是现役的“国防卫星通信系统”和“全球广播系统”向已计划的“先进宽带系统”过渡的桥梁。“先进宽带系统”是一种高容量战术通信系统,首颗卫星预定于2008年发射,可同时起到军用通信卫星和商用租赁卫星的作用。“宽带填隙卫星系统”将由3颗波音702卫星组成,首颗卫星定于2004年初发射,其余2颗将于2005年发射。该系统可以为固定和移动的战术用户提供高出目前10倍的带宽,且覆盖面更广、使用灵活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北京时间5月25日零时3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它将与2000年已发射成功的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组成完整的区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标志着我国已建立了自主的区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16.
<正>1月20日0时2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通一号03星发射升空。中国兵器特能集团华丰公司配套的火工品助力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取得2021年中国航天发射开门红。华丰公司为这次发射任务提供了2种26套件火工品,分别用于运载火箭和卫星。这是华丰"十四五"开局之年再次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7.
2006年9月11日,日本南部的种子岛(Tanegashima)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1颗名叫”信息搜集卫星-3A”(IGS-3A,IGS——Information Gath- ering Satellite)的照相侦察卫星,为日本正在构建的全球情报处理系统送去第3颗卫星。这是自2003年11月H-2A F6发射2颗照相侦察卫星失败以来,日本火箭太空(RSC)公司管理的第4次发射。2006年9月~10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和火箭太空公司还将利用M-5 F7运载火箭,从日本鹿尔岛县内之浦(Uchinoura)航天中心发射“太阳-B”(Solar-B)探测器。  相似文献   

18.
据台湾媒体透露,台湾将于2003年10月在美国加州发射首颗自主遥测影像卫星“中华卫星二号”。这颗卫星的分辨率将达到两米,可获得台湾陆地及附近海域的即时卫星影像资料。该卫星潜在的军事侦察用途是显而易见的。它标志着台湾将有能力自主侦察祖国大陆东南沿海。  相似文献   

19.
防务快讯     
2007年2月24日下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在鹿儿岛县的种子岛宇宙中心利用 H-2A 火箭将"雷达2号"情报搜集卫星发射升空。这是日本发射的第4枚侦察卫星。日本从上世纪末就计划发射4颗侦察卫星,以组成全球情报侦察系统,其中2颗为光学照相卫星,另2颗为雷达成像卫星组成。目前日本已将"光学1号"、"光学2号"及"雷达1号"发射升空。"雷达2号"将和已有的3颗侦察卫星组成计划中的4星体系。报道称,光学卫星搭载了高性能  相似文献   

20.
军事零讯     
ASia亚洲我国成功发射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 近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这是今年继“试验卫星”1号、“纳星”1号和“探测”2号卫星发射成功之后,我国航天领域再一次传来捷报。 发射约9分钟后,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这颗返回式卫星已经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据有关部门专家介绍,这次发射升空的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19颗返回式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