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七”事变55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7月28~30日,由中国抗日战争史北京研究会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主办的“七·七”事变5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地区和外省市及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内外学者46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以卢沟桥抗战与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主题展开争鸣和讨论,使不少学术问题的研究深入了一步。  相似文献   

2.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相似文献   

3.
近日,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军事科学院抗战史研究专家刘庭华撰写的《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统计》一书,作者在"后记"中诗云:"六十甲子是非论,史坛劳力一牛翁.卅载战史探龙宫穴,两鬓白发珠难寻".可以说,这是作者集几十年心血收集整理大量珍珠即各种统计数据、表格和潜心研究抗战史独具创新观点的一部学术性著作,是一部史论与史料俱佳的抗日战争史研究力作. 该书分为"论纲"、"统计"和"附录"三部分."论纲"部分汇集了作者代表性的论文12篇,如"日本侵华战略的历史演变"、"九一八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敌后战场的历史功绩"、"关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中华民族的伟大壮举——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日本对台湾关系百年史论"、"东京审判的历史功绩与缺憾",等等.它大体反映了作者研究抗日战争史的广度和深度.如"九一八是中国抗日战争起点"一文,是作者在1986年发表的"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分期和阶段划分"一文中的一部分.作者提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应该从九一八事变算起,14年的抗日战争分为"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两个时期、七个阶段,七七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当时在全国史学界引起了重大反响.又如,作者在"关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一文中提出,1941年以前的中国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仍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再如"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及教训"一文,作者提出军事准备仓促、对投降日军"以德报怨"、 放弃战争赔款,是造成战后日本至今不承认侵略责任与罪行,否认侵华历史的重要渊源,等等,突破了传统观点,给人耳目一新的启迪,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4.
黔沼彝鄂黝黯_声座尚才辛之女;吞嘴尸J七月名斗乡J1、举办学术研讨号熬黔呱巴,兴..护滚怡裸~纂2、李振钓政委官憧诊咬3、82岁的红军老战士陈绍清 向学员讲述抗日战争历史文,1建新篆东,」 姿乙〕仁六勺j乙洲卜了止兀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活动剪影@杨亚东 @司景鑫  相似文献   

5.
奋勇战敌后担当主力军——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中林治波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民族解放战争。为捍卫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自由,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投身于抗日战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决定性贡献。一、...  相似文献   

6.
武汉会战结束后,抗日战争即开始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这是建国以来史学界比较一致的认识。但是,近来已有文章就这一问题提出了与传统观点完全不同的看法。《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一期刊载一篇题为《论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与传统观点的商榷》的文章(以下简称《商榷》),就是否定武汉会战后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这一观点的。海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系年要录·统计荟萃》一书的《导论》,亦对抗日战争的战略阶段作了新的划分。两篇文章立论的基本点,就是认为武汉会战后,日本并未停止或未完全停止战略进攻;武汉失守只是标志着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的第一时期转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后期毛泽东开辟新区的战略思想高宏的抗日战争后期,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发展新区的战略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八路军、新四军在巩固和扩大老区的同时,抽出主力一部,远离根据地,向河南、华南和东南等敌后地区实行远距离跨越地区发展新区,使敌后抗日战争得以在更广...  相似文献   

8.
郭亚哲  韩伟 《华北民兵》2005,(12):64-64
我们抗战遗址采访组一行结束在武乡县采访后.又驱车来到位于潞城市西部边缘的文王山脚下.浊漳河畔的北村。八路军总部北村旧址就座落在村中广场的西北侧。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总部东渡黄河,挺进太行,于1938年10月25且至1939年7月8日,同中共中央北方局在这里驻扎了256天。总部旧址是一座占地1100平方米的四合院。七间北房是总部作战室,现在陈列着当年朱总司令、  相似文献   

9.
在汉口,耸立着一座抗日战争期间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的苏联志愿飞行队队员纪念碑。碑上,日加列夫·帕维尔·费奥多罗维奇的名字格外醒目。日加列夫是抗日战争期间来华苏联志愿飞行队的首任负责人。抗日战争爆发后,经斯大林批准,他率领苏联志愿飞行队来华与日军作战,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回国后,他曾两任苏联空军司令。他的命运如同他的飞机在作战中一样“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10.
在祖国的北疆驻守着一支威名赫赫的英雄团队。她就是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抢险模范团”荣誉称号的沈阳军区某部红军团。该团前身诞生于方志敏同志领导的弋阳、横峰起义,参加了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在红军主力长征前担负了抗日先遣队任务,坚持了浙南、闽西南和闽南地区的三年游击战争;参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江(宁)当(涂)溧(水)高(淳)抗日游击根据地、皖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黄桥决战、苏中反“清乡”、车桥战役、浙西三次反顽战役;解放战争中的高邮战役、苏中七战七捷、鲁南战役、莱芜战…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伟大的全民族抗日战争中,中国海军作为正面战场的一支重要力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有力迟滞了日军的疯狂进攻,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广大海军爱国官兵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面对强敌,英勇抗战,付出了巨大牺牲,他们的无畏精神和历史功绩是不应该被人们忘记的。  相似文献   

12.
《华北民兵》2005,(9):18-18
首都国防后备力量是维护国家和首都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地区的民兵组织就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创建、尔后逐步发展壮大的。  相似文献   

13.
刊首语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一次全民族的抗战。它既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浸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和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世界人民反侵略战争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而兴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14.
1945年8月,我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第一次取得彻底胜利的战争,是觉醒了的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指导下谱写的辉煌史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回顾广大民兵在抗日战争中的光辉战斗历程,继承和发扬民兵的光荣传统,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民兵全面建设,积极履行民兵肩负的职责使命,努力完成党赋予的各项任务,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一、坚持"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充分认清民兵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铁路担负着向各战场输送军队及军需品,抢运机器、设备和技术人员到后方,保证外援物资的输入等繁重任务。从七·七事变到武汉沦陷的一年零三个多月,是铁路运输最繁忙的时期,军事运输几乎全部依赖铁路。武汉失守后,中国铁路丧失大半,交通运输重心才不得不由铁路转移于公路和水路。故前中国铁路建设与军事运翰的准备工作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把反共作为首要任务,九·一八事变以后,依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革命根据地进行长达数年的"围剿",把大量资金用于内战,严重影响了铁路建设,造成铁路  相似文献   

16.
余群 《军事史林》2010,(11):56-57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作为新四军的一位老兵,不禁想起抗日战争年代和美国一位飞行员相处的一段友好日子。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北京市房山区人武部在全区民兵中开展了系列纪念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家属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伟大胜利》主题展览:组织民兵慰问老八路,为老八路做好事,进行传统教育;组织创作了一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晚会。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一次歼灭战──第三次长沙会战张生,平欲晓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一场殊死搏斗,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做出巨大贡献外,国民党正面战场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其中第三次长沙会战就是正面战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次成功的歼灭战。(一)19...  相似文献   

19.
1937年7月7日,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政府表示支持中国抗战,并提供大量的援助。派遣军事顾问团就是其援助的形式之一。一、苏联军事顾问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位的确立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本来希望美、英等国提供全面援助,但是,与国民党  相似文献   

20.
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性质,特别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郑重宣示了中国人民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意志,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习主席这一重要讲话,既充满着历史凝思,又体现了现实关切,具有深刻的历史承载和深远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