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我是《当代兵团》的忠实读者,每一期杂志都会认真阅读,其中最吸引我的是"辉煌60年"栏目,栏目中的很多文章帮助我了解兵团历史,让我快速成长。《同在一片蓝天下》让我看到了老一辈兵团人用鲜血和生命守护边疆的执着和"赤手开天地,大胆易沧桑"的豪情;在《心灵绿洲更广阔》中学习到兵团文化绿洲播撒的是井冈山、南泥湾的种子,兵团精神传承的是井冈山精神、南泥湾精神。阅读"辉煌60年"栏目,在回顾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当代兵团》的忠实读者,《当代兵团》伴随我已有10年。《当代兵团》中的"西部法苑"栏目让我受益匪浅,里面刊登的一个个真实案例,时刻警醒着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西部法苑"栏目里相关的法律解答贴近兵团实际,非常实用,是我们学习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好帮手!祝愿"西部法苑"栏目办得更精彩!  相似文献   

3.
他说:"我是一个手里有一个小相机的军人,也是千千万万普通军人中的一位。影像中的那些士兵是我的袍泽,我曾经和他们朝夕共处,作为一个在场者,我不是观看,而是在经验。影像记录的是他们的生活,也是我的生活。"这期我们向读者隆重推荐武警河南总队李宇宁的《袍泽》、《誓言》、《木兰辞》三个纪实专题。李宇宁这样说过"对于当代中国军事摄影存在的问题,有识之士甚多。我自知没有改变历史书写方式的能力,更没有这个野心。我只是希望百年之后,如果有人想了解二十世纪中国军人的生活状态,除了那些官方的正史以外,还有这些影像可以补充,让以后的人们看到,这些普通的士兵曾经生动的活过。"  相似文献   

4.
晒照片     
"孩子你的家在哪儿?你的爸爸妈妈呢?你还有亲人吗?……"这是我在2009年10月参加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唐山大地震》拍摄中的台词。当年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剧组,在唐山市的南湖公园建立拍摄基地,我原来的部队接到了上级支援配合  相似文献   

5.
正我是《当代兵团》的忠实读者,在翻阅6月上半月刊的《当代兵团》时,我被"老兵列传"栏目中的那篇名为"昆仑山上修‘天路’"的文章打动。十五团一营的战士们,在艰苦条件下开拓了连接新疆和西藏的"天路",于危险中筑成了兵团人坚韧不屈的丰  相似文献   

6.
"在班长的教导下,他把我展开,又仔细地折叠。拿小板凳来回用力压我,弄得我很疼。可是听说我变成豆腐块之后,我会很漂亮,为了美我就忍忍吧。"这是《我是被子》中的一句话,作者喻盛杰是2008年北京  相似文献   

7.
我从事民兵工作13年了,《中国民兵》创刊至今,我是每期必读,并一期不漏地装订成册,珍贵收藏。在实际工作中,《中国民兵》给我的帮助很大。它对我干民兵预备役工作能做到胸中有数,心里有谱。《中国民兵》刊物刊载的"基层新曲"、"国防教育"等栏目,使我读后吸取里面的营养,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指导我搞好基层工作。为  相似文献   

8.
正看了新年第一期《兵团建设》杂志,发现栏目有了许多新变化,给了我一个新年的惊喜。我觉得《兵团建设》现在内容更加丰富了。我最喜欢的是《特别观察》这个栏目,回顾了2011年兵团的十件大事,并且分为"见证"和"亲历"两个板块,用不同的形式表现这十件大事,感觉很新颖。"亲历"  相似文献   

9.
正我的作品《霍爷》刊登在《兵团建设》2012年2月下半月刊。《霍爷》源于我创作的话剧剧本《我的军垦爹娘》。霍爷是父辈们的缩影,他们不同籍贯不同方言不同性格不同文化因子,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组成了一个叫"兵团"的特殊群体。为了创作,我读懂了父辈们饥餐渴饮碱水  相似文献   

10.
带领我成长     
作为一名社区的宣传干事,《当代兵团》一直以来都是我学习国家和兵团时事政治的好老师,是我工作上的好帮手。在宣传过程中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我总是习惯性地在《当代兵团》中寻找答案,"时政要览"、"特别观察"、"最美兵团人"、"兵团先锋"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多年来参阅的都是关于医学方面的书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当代兵团》,从此便与它结下不解之缘。"兵团档案"栏目中"医疗卫生快速发展"一文让我对兵团的医疗卫生史有了全面的了解,"兵团人家"中的"天使妈妈"石丽莎  相似文献   

12.
正每次翻阅《兵团建设》杂志时,我最先看的就是"特别观察"栏目。明确的主题、贴近生活的细节描述和解说,使得一个个鲜活的职工、温馨的家庭跃然于纸上,他们生活中的喜乐变化也不禁让我联想起自己,他们的经历令我感同身受。我还尤其喜欢看"记者走基层"这个栏目的稿件,朴实无华,是一双带着我去看兵团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3,(17):5
增长见识的"好老师" 十三师读者赵宝山我第一次接触《当代兵团》(当时还是《兵团建设》)是3年前的事。那时,我刚刚到十三师新闻中心工作。上班第一天,我看到办公室放着几本《当代兵团》杂志,就随手翻阅,当时我就被杂志中精彩的报道吸引。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养成了阅读《当代兵团》的习惯。每当有新的一期《当代兵团》杂志到来,我总是第一个抢着阅读,在阅读的同时,学习新闻稿件的写法。当我外出采访完,面对采访  相似文献   

14.
从事政工工作以来,不论是以前的《兵团建设》,还是现在的《当代兵团》,我都会认真仔细地阅读。除了很喜欢"支部生活"和"刊中报苑"这些经常刊登基层通讯员稿件的栏目以外,"有话直说"是我每期一定关注的栏目。这个栏目是传播  相似文献   

15.
正我是一名值班警卫,一次偶然的机会翻看到《当代兵团》杂志。一开始我只是很随意地翻看"画里话外"栏目,学到很多当前流行的网络新词、名人名言等,连读大学的女儿都说我变"时髦"了!渐渐地,我喜欢上了《当代兵团》的其他栏目,比如"刊中报苑"  相似文献   

16.
正我是一名政工员,读书看报不仅是我的工作需要,也是我的习惯。《兵团建设》一月两期,其中我最喜欢阅读的就是"兵团人家"栏目。它或讲述团场基层干部的先进事迹,或反映兵团普通职工群众的生活,配以生动的图片,让人记忆深刻。今年4月下半月刊刊登的《架双拐的"倔连长"》图文  相似文献   

17.
连线闫妮     
正本期我们请到了空军电视艺术中心著名演员闫妮,她在《武林外传》《一仆二主》《卫生队的故事》《张小五的春天》等影视作品中的经典角色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闫妮曾被媒体评为"华语影坛性价比最高的演员"之一。96318部队王璐(中士):我们都喜欢看您演的《武林外传》,不过在这类调侃风格的喜剧里您也会投入情感吗?《武林外传》之前您就对喜剧有过人的心得吗?闫妮:那是一定的,虽然《武林外传》是一部情景喜剧,但是它之所以这么受欢迎,也是因为讲述了一些人的成长和经历,佟湘玉也是随着故事而逐渐成熟的,所以我对这个人物有很深的感情,我塑造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我退休在家无事可做,"清闲"的生活让我感到很困惑。一次,女儿从单位拿回一本《当代兵团》,我便翻看起来,杂志内容很丰富,有生动的人物故事,也有深刻的理论文章,我尤其喜欢看"屯垦话史"和"兵团人家"栏目。阅读《当代兵团》逐渐成了我生活中的乐事,我把从刊物中看到的兵团新政策、团场发展、支部活动等讲给身边的人听,把从杂志里学到的增收方法讲给年轻职工听,为他们拓宽增收道路出谋划策,我的退休生活也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相似文献   

19.
正4年前,刚接手宣传工作的我第一次接触了《当代兵团》,她让我惊喜,此后每一期我都会如获至宝般细细品读。如今,我从一名宣传科干事成长为连队干部,再读《当代兵团》时感触更深,尤其是杂志开办了"群众路线在基层"这个栏目后,为我们更好地贯彻群众路线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平台。《当代兵团》已逐渐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启我深思、助我成长,衷心祝愿《当代兵团》能够一如既往地期期闪光!  相似文献   

20.
养分和能量     
正我从小在地方长大,对兵团的了解少之又少。五年前,刚到九师一六六团宣传部门工作时,我接触到《当代兵团》的前身《兵团建设》,她让我从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逐步认识了兵团,帮助我更好地做好宣传工作。直到现在我每每捧读《当代兵团》都会陶醉其中。我从中汲取"养分",获取"能量"。真心祝愿《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