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七·七事变前,日本海军辖3个舰队,第1、第2舰队主要担任远海作战,第3舰队主要用于近海作战和封锁海岸。其中第3舰队是后来组成的中国方面舰队的主力。该舰队是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役中专门针对中国编组的,主要担任封锁中国海岸的任  相似文献   

2.
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相继结束,国民党反动派军队主力已被歼灭。解放军势如破竹,直逼长江,就要迅速渡江解放江南大地,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已成定局,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已是风雨飘摇中芨芨可危的破船,但蒋介石反动当局企图利用长江天堑作垂死挣扎。为了保存残余力量,48年6月25日,蒋介石召集何应钦、顾祝同、汤恩伯等布置和确立了长江防线为前沿,以沪杭三角地带为重点,以淞沪地区为核心的作战方针。因此,在玩弄和平阴谋的同时加紧建立陆海空长江主体防线。命令林遵将军率领的国民党第二舰队由海上防务调进长江,以掩护国民党的陆军作战,第二舰队二十五艘艇上的一千二百余名官兵在中国共产党正确政策的感召下,由舰队司令林遵将军率领下,毅然在南京附近的笆斗山江面上起义。被毛泽东称赞为“在南京江面上的壮举”。  相似文献   

3.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调集重兵,准备进攻上海和南京.为了应对日军的进攻,国民政府最高国防会议决定封锁江阴要塞一带最狭窄的长江江面.为此,中国海军部制定了与陆战相配合的战略目标,以长江为布防重心,集中主要舰只,封锁出海口,消灭长江内的日本军舰.自此,中国海军走上了抗战前台.在江阴,中国海军展开了中国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也是最为惨烈的一次海空大战.亲临要塞观战的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法尔肯豪森说:“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所见到的最激烈的海空战.”中国海军将士在江阴的抗战,可谓惊心动魄,振奋人心.  相似文献   

4.
陈明 《国防科技》2008,29(2):81-85
“舰队决战思想”是日俄战争后日本海军的战略指导思想,直接改变了日本海军的发展轨迹。本文从本世纪初至二战时的日本海军装备发展着手,分析这一思想对日本海军装备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阴云下的九月侵华日本海军第3舰队司令长官长谷川清认为,中国海军将其主力在战斗开始以后布阵于江阴要塞掩护之下,这不仅仅妨碍了其空袭南京的作战,舰队主力的“平海”、“宁海”两舰,更是对日军在扬子江下游活动的日军小型舰艇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必须迅速地将中国舰队,尤其是“平海”和“宁海”两舰消灭掉。  相似文献   

6.
为了防止日本舰队溯江西上进攻南京,中国海军在江阴以大量沉船、石料在长江上构筑了一条固若金汤的阻塞线,日本舰艇无法越雷池半步,日军气急败坏之下派飞机对江阴要塞和中国海军舰艇进行轰炸。中国海军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率“平海”、“宁海”、“逸仙”、“建康”等主力舰艇,在江阴阻塞线一侧严阵以待,与地面防空炮火配合,与日本海军飞机展开了中国海军抗战史上的第一次海空对战,也是迄今为止最为惨烈的海空对战。1937年8月16日,日本海军飞机开始分批向我海军各舰进行空袭,我“平海”、“宁海”、“逸仙”、“建康”四舰列阵用高射炮、  相似文献   

7.
1895-1905年的日本海军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05年,日本海军在对马海战中大败俄国舰队,充分展示了日本海军过去十年转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当时转型后的日本海军之所以将俄国舰队作为首选打击对象并予以摧毁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俄军一直在不断地对满洲和朝鲜进行威胁性侵犯,企图夺取该地区的暖水港控制权.  相似文献   

8.
虎!虎!虎!     
《环球军事》2011,(24):F0002-F0002
今年12月7日是珍珠港事件70周年。1941年底,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出动了6艘主力航母,从日本北部的单冠湾出发,秘密抵达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附近。12月7日黎明,日军舰载机从航母起飞。早上7点53分,日军空中指挥官渊田发出了著名的“虎、虎、虎(日文音为“托拉、托拉、托拉”)”,向航母表示偷袭成功。  相似文献   

9.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以强大的攻势,相继占领了长江中下游两岸众多战略要地,长江航道随即成为日军向中国腹地不断进犯的重要通道。此时,中国海军舰艇在淞沪抗战和江阴抗战中早已丧失殆尽,已经无力与日军在长江江面进行正面交锋,不得不寻求新的作战方式。于是,一场在中国军事史上不曾有过的长江布雷游击战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海军在抗战中的作用及启示李仲元抗战时期,中国海军在对日作战中表现出两种奇特的情况,其一,海军基本无海战。虽然开战时拥有4个舰队,1个江防司令部,100余艘舰艇,但始终未同日本海军在海上进行较量。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海军迅即退入长江及其它江...  相似文献   

11.
淞沪会战结束后,日军企图乘胜西进,一举攻占南京。"扼长江咽喉、遮断南北交通"的镇江要塞成为日军重要的进攻目标。日军计划在镇江渡江北上,遮断大运河和津浦路,以达包围和攻陷南京之目的。为此,中日两军在此进行了数日的战斗。中国守军凭借要塞工事,迟滞日军数日,直至南京城被攻破后才完全失守,使该部日军无法参与攻陷南京城的战斗,进攻要塞的日本海军也同样受到阻击。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南京附近的长江江面上停泊着美国海军炮艇"班乃"号和3艘美国民船,晴朗的天空中突然出现了几架日本侵略军飞机。它们由远至近,很快飞临美舰上空,在美国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投下了炸弹,同时用机枪扫射。顿时,江面上水柱冲天,硝烟弥漫,美炮艇中弹倾斜。随后,又一波次的日机临空发动攻击,"班乃"  相似文献   

13.
张俊 《当代海军》2005,(12):62-63
但凡中国人,都忘不了中日甲午海战。可大家对此前北洋舰队两次访问日本并不了解,实际上北洋舰队这两次访日无论是对清朝海军还是对日本海军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清政府认为“日本狡焉思逞,更甚于西洋诸国”,因此对日本十分关注和警惕。北洋水师的缔造者北洋大臣李鸿章也认为:  相似文献   

14.
1941年日美关系逐渐恶化后,日本海军为对抗美国太平洋舰队制订了所谓战时紧急建造计划(简称“急”计划),加入了建造全新陕速舰队航空母舰的计划。这种新型航空母舰后来被定名为云龙级。令日本人意想不到的是,云龙级竞成了日本海军最后建造的快速舰队航空母舰。 设计:飞龙级航母阴魂不散 因为是紧急建造的舰种,云龙级航母几乎没有任何新增设计而直接使用稍作修正的飞龙级航空母舰设计蓝图。日本人原计划建  相似文献   

15.
南京失守以后,国民政府退守武汉。在武汉长江下游不远处的田家镇,也就成为了扼守武汉至关重要的一道防线。田家镇位于江西、湖北交界处的长江北岸,地势险要,水流湍急,是扼守长江的咽喉要地。为了防止日本海军溯江而上,中国海军拆除了从九江到田家镇的所有航行标志,并在田家镇至半壁山、蕲春至岚头矶、黄石至石灰窑、黄岗至鄂城,布设水雷1000余县。设  相似文献   

16.
纵观东北亚,美国海军第7舰队基地、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基地、日本海军基地、中国海军基地、韩国海军基地和朝鲜海军基地七大海军基地群各具特色,虽然从综合水平上来衡量朝鲜海军基地群规模最小,但却拥有最突出的实战功  相似文献   

17.
日本军国势力和沙俄两个帝国主义强盗为争夺中国东北而在中国土地上大打出手。1904年2月5日,东乡率联合舰队在对俄宣战前就突袭了沙俄远东舰队基地旅顺港。同年6月和8月,在两次黄海海战中击败俄远东舰队,将其牢牢封锁在旅顺港内。  相似文献   

18.
通用驱逐舰沿革日本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极欲扩张海权,在华盛顿裁军会议前后曾制定“八·八舰队”建年计划,企图以8艘既有战舰和新造战舰与8艘既有战舰和改造巡洋战舰构成联合舰队战力核心,其后虽因关东大地震和发展舰队航空兵力的影响,未能最终实现。但“八·八舰队”的计划却在一些人的心中固定下来,从而,变成了日本海军巩固海疆的同义词。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为维持领海经济利益,并确保海上运输命脉,开始筹  相似文献   

19.
1 8 74年 ,日侵台事件引发了清廷的海防大筹议。不久后 ,北洋海军在李鸿章的主持下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1 879年 ,日废琉球的刺激 ,使清廷真正认识到海防的重要性。清廷也终于决心购置铁甲船 ,切实筹建海防。北洋海军也因此得以较大发展。而 1 886年的长崎事件 ,使日本深受刺激 ,其国内迅速掀起海洋扩张热 ,大力扩张海军。同期的北洋舰队在实力上仍然保持了对日本海军的优势 ,但其发展步幅已开始落后于日本。 1 891年 ,北洋舰队应邀访日。又一次深受刺激的日本 ,举国上下以超过北洋舰队为目标 ,倾全力大治海军。日本海军实力迅速增强并在甲午海战中歼灭北洋舰队。  相似文献   

20.
海研  汪莉 《国防科技》2004,(9):85-86
抗战时期,活跃在长江防线的中国海上特工队,巧妙地运用水雷与日舰队周旋,先后炸沉、炸伤数十艘日军舰艇,沉重打击了日本海军在长江水域的嚣张气焰。空城钓鱼初显威“八·一三”中日淞沪大会战以后,中国有关专家开始研究用水雷与日军对抗的战术。就在这一年的9月初,第一批由中国人自行研制的水雷在上海生产。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有关方面决定将这批水雷布设在董家渡水域,以侧卫岸上守军的后背。1937年9月3日,为了迷惑阴险狡猾的日军,防止日扫雷舰的先期扫雷。在布雷之前,特工队通过上海一家晚报社刊出消息,说为阻止日本舰队侵入长江,在董家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