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导弹自诞生以来,其发射装置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倾斜式发射装置,另外一种是垂直发射装置。应该说,这两种发射装置各有优长,其中,最初研制垂直发射装置的主要目的是用于发射洲际战略导弹,之后逐步扩展至其它领域的导弹,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世界各国不断推出一批通用化程度更高、布署更捷便、性能更可靠、反应速度更快、载弹量更大的垂直发射装置,导弹的作战性能也比过去有了跨越式的提高,因此,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导弹不断  相似文献   

2.
舰载垂直发射装置起源 20世纪70年代以来,导弹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发射后不管的掠海反舰导弹的大量涌现和饱和攻击战术的应用,使水面舰艇面临严重威胁,传统的旋回式瞄准导弹发射装置已不能满足现代海战的需要,于是出现了垂直发射装置。提起舰载垂直发射装置,就不能不提苏联的“基洛夫”级巡洋舰。尽管1968年英国首先在护卫舰上以垂直发射方式成功地试射了一枚“海狼”舰空导弹,但这种发射技术当时并未引起人们充分重视,英国也没有正式装舰。1980年,苏联在“基洛夫”(现名“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巡洋舰上率先  相似文献   

3.
<正>系统概述与能力美国海军装备的Mk41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是一种多用途舰载导弹发射系统,它由发射控制、状态监控、遥控发射、垂直发射装置及其支撑系统等组成。该导弹发射系统主要用于装备大型水面战舰,美国海军先后为3级战舰装备了Mk41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即"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斯普鲁恩斯"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舰载导弹垂直发射技术获得快速发展。苏联率先在“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上装备了SA-N-6舰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随后又在“无畏”级驱逐舰上装备了 SA-N-9舰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继苏联之后,美国的“标准Ⅱ”、以色列的“巴拉克-1”、英国的“海狼”、北约联合研制的轻型“海麻雀”导弹也相继装舰使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地面导弹发射装置首次发射反导弹导弹Aster30陈德沅译从Alenia公司研制成功导弹发射装置并用其首次试验了法国空间公司面对空导弹的发动机以来,且当Thomson公司的Arakel发射引导装置在SESDA开始它的试验时,批准了进行这次垂直发射试...  相似文献   

6.
马丁·玛丽埃塔公司在86年Farnborough展览会上,展出了1986年5月20日在美国海军 USS邦克山(CG52)导弹驱逐舰上垂直发射“标准”2舰空导弹的第一幅照片。这是美国海军在现役战舰上首次实现的导弹垂直发射。导弹是从马丁·玛丽埃塔公司为美国海军和加拿大研制的VLS MK41垂直发射装置上发射的。最近,加拿大签署了第一个订货合同(价值4000万美元),装备新的4艘“部族”级导弹驱逐舰。美国海军签订的合同价值高达1165百万美元,共有带1152个导弹发射筒的28套VLS MK41发射装置,装备现役的17艘战舰,它们是“斯普鲁恩斯”级(DDG63)、“伯克”级(DDG51)导弹驱逐舰和“提康德罗  相似文献   

7.
▲“考佩斯”号舰尾的M K 41 Modo型导弹垂直发射井甲“考佩斯”号舰尾的“鱼叉”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其后便是随同来访的“范德格里夫斯”号导弹护卫舰。▲“考佩斯”号的入1 K 45 hlodl型127毫米前主炮y“范德格里夫斯”号的MK 13 Mod4型导弹发射装置,舰载反舰导弹和防空导弹都是通过该装置发射。03到访湛江的美舰掠影@牛志军  相似文献   

8.
S-300F“里夫”是世界上第一种垂直发射的舰空导弹。不过,能获得这一世界纪录,有很大的运气成分。美国“宙斯盾”系统以及MK41导弹垂直发射装置是与S-300F几乎同时研制的,不过美国海军为保险起见,在建造“提康德罗加”级“宙斯盾”巡洋舰时,前5艘并未安装MK41垂直发射系统,而是采用了“宙斯盾”+MK26倾斜式导弹发射装置的稳妥方案。  相似文献   

9.
舰载导弹垂直发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舰载导弹垂直发射技术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有较为成熟的垂直发射系统,例如美国的MK41、俄罗斯的"利夫"和"克里诺克"、法国的"席尔瓦"、北约的MK48和英国的"海狼"导弹发射装置等等。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和苏联两个世界军事强国在其新服役的主要作战舰艇中率先装备了垂直发射系统,例如,80年代初开始服役的苏联"无畏"级导弹驱逐舰装备了"克里诺克"舰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美国80年代中后期服役的"提康德罗加"级"宙斯盾"巡洋舰装备了MK41型垂直发射系统。由于垂直发射具有发射率高、储弹量大、全方位发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0.
1980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艘隐身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基洛夫”号(1992年俄罗斯叶利钦总统重新命名为号”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该舰满载排水量2.43万吨,装备有20座舰舰导弹垂直发射装置,12座舰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以及其他号弹发射装置、舰炮、鱼雷发射管和直升机等,最大航速30节。重要的是,这艘巡洋舰是世界上最早用隐形技术建造的,不宜为雷达所发现。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导弹箱式垂直热发射过程燃气流场对导弹及发射装置的影响,使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将燃气流场与导弹运动耦合计算,采用域动分层动网格更新方法模拟了导弹的发射过程,采用多组分冻结流计算燃气流场,得到了导弹热发射过程中流场分布及导弹、发射箱的热、力载荷分布情况,并采用发射试验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导弹在箱内运动过程中,弹表面基本为负压,各测点导弹截面出箱以后,压力迅速升高为一个大气压;在点火时刻弹尾部产生一个775 K的温度峰值,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弹表面温度基本保持在300 K;发射箱的温度变化经历先升高,出箱后降低,运动一段距离到超临界状态又升高,随着导弹远离发射箱,箱内表面温度逐渐降低;导弹运动过程中,发射箱内基本为负压,喷管运动至观测点截面附近时,该观测点压力降至最低,之后缓慢升高,到超临界状态,压力下降形成一个波谷,随着导弹远离发射箱,箱内壁面压力逐渐升高为一个大气压。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世界上导弹的型号可能有上千种,发射方式也千姿百态,但导弹为什么有的选择垂直发射,有的选择倾斜发射,而有的几乎可以以任何角度发射呢?实际上导弹的发射角度与技术、战术等多种因素有关。从导弹发展史上来看,导弹多以垂直发射方式进行,二战中德国造的世界第一种弹道导弹“V-2”导弹就采用的典型垂直发射方式,而且似乎导  相似文献   

13.
最近宇航公司参加了由德国MBB公司开展的关于光纤制导反坦克导弹Polyphēme的研究计划。光纤制导具有胜于其它各门技术的优点,不需要直接看到目标(设防的阵地,坦克或直升机)就可以发射。导弹前舱装有一台电视摄像机,其图象通过光纤送回发射装置,发射装置再把制导指令发送给导弹。因此,用这种技术可以从后方阵地间接发射远程导弹。而且,它比用自动导引头制导价廉。  相似文献   

14.
环球巡视     
美研究轻型作战部队的火力支援系统据英国《简氏导弹与火箭》杂志报道,美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正在主持研究一种供轻型作战部队使用的火力支援系统。该系统的核心是一个集装箱式的导弹发射装置,内有16个垂直发射管。作战时,用轻型运输车或直升机把箱式发射装置运...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倾斜发射装置的导弹与发射箱在发射过程中的姿态变化,通过改进的Craig-Bampton方法将转台、起落架、发射箱、车架等构件进行柔性处理,并与发射装置多刚体动力学模型结合,建立了倾斜发射装置刚柔耦合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频率验证。之后针对3种发射条件下弹箱俯仰角的变化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发射角度选取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6.
当今,突破传统模式、力求创新,成为舰/潜载武器发射技术发展的最大特点。目前,美国海军正在进行舰载导弹外围垂直发射技术、“模块化卧式发射系统”概念、潜载外置式武器模块通用型反射系统概念和“水面/水下发射与回收多功能UAV”概念的研究。与传统发射装置相比,这些新概念发射装置在系统配置、结构设置、操作模式等方面采用了全然不同的设计思路,更加顺应了新一代作战舰艇的发展。同时,对携载平台的总体优化设计、综合作战能力的提高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机载导弹发射装置与飞机或挂架刚性连接,用来悬挂、发射或投放机载导弹的专用装置,是机载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飞机、导弹一起,构成了先进飞机军械系统,成为现代空战的主要武器之一。  相似文献   

18.
·超音速反舰导弹构成的威胁促进了双管格林炮或其它发射程控炮弹的高速多管炮的发展。·光电跟踪系统可提高火控精确度、降低反辐射导弹的辐照量。·从肩上发射式导弹到安放在三脚架上并有昼夜传感器和雷达提示的两联发射装置,这是趋势所向。·北约强调可空运系统在海外快速部署。·需用高超音速导弹来对付超音速目标和跃升直升机的攻击。  相似文献   

19.
现代战场环境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侦察、探测和打击手段呈现出一体化的特点,导弹发射装置面临更加严苛的隐身和防护要求。从导弹发射车作战需求出发,综合探讨了多种针对发射车典型暴露特征的隐身措施;针对发射车抗打击能力较弱的特点,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射车装甲防护的建议。二者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发射车的战场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舰载火箭发射初始扰动对射击精度的影响程度,针对舰载多管火箭深弹发射装置,首先基于ADMAS建立虚拟样机模型,应用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建立了舰载发射装置动力学模型;然后,在考虑发射装置构件之间的刚柔耦合情况和影响初始扰动的主要因素的情况下,对发射装置在不同发射顺序、发射间隔和弹种发射时的振动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发射管高低方向的振动幅度大且衰减比较慢,高低方向的振动要远大于与射击平面垂直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