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龚天宁 《环球军事》2011,(23):50-51
狙击手对于现代战争的意义,通过利比亚的苏尔特争夺战让全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卡扎菲在最后的时刻困兽犹斗,重金招募狙击高手“压阵”,一度让占尽优势的利比亚反动派寸步难行。狙击手没有改变利比亚战局的终点,但却拉长了到达终点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3月20日法国率先对利比亚实施第一轮空中打击,就此拉开了多国联军空袭利比亚的序幕.世人已经习惯了以西方强国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对主权国家进行军事打击的行径,虽然对利比亚的空袭行动还没有结束,但是透过此次西方多国的联合空袭行动不难看出,各国对利动武的背后有着蓄谋已久的战略企图.  相似文献   

3.
高华 《环球军事》2011,(10):20-21
北约从美国手中接过对利比亚军事行动的指挥权已经1个多月,空中打击非但没有使卡扎菲屈服,反而使利比亚局势更加复杂和严峻。空袭不仅造成几千平民的伤亡,50多万难民的逃离,还有2名西方记者不幸遇难。这与北约实施军事干预所选择的行动代号“联合保护者”,显得有些名不副实。目前陷入僵局的利比亚局势,使得北约进退维谷。  相似文献   

4.
“后卡扎菲时代”,这是欧美媒体及其战略界针对利比亚局势最新变化杜撰的一个新名词,其内涵既有一定的客观性,也包含西方对利比亚局势的某种乐观估计,或者说包含西方对利比亚前景“单相思”般的热切期待。然而,客观并不等于可以乐观,“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依然荆棘丛丛,局势如何演变,依然存在种种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丁隆 《环球军事》2011,(21):18-20
2011年10月20日将在利比亚历史上留下重重一笔。这一天,旷日持久的苏尔特之战以卡扎菲丧生而落幕,持续8个月的利比亚动乱以暴力开始,终以血腥落幕。  相似文献   

6.
杜科  夏侯 《环球军事》2011,(17):22-23
自8月21日,利比亚反对派宣布攻入首都的黎波里以来,利比亚局势逐渐变得明朗起来。在北约强大空中火力的支持下,利反对派从东、南、西三面猛攻的黎波里。8月22日凌晨,利反对派称已控制除阿齐齐亚军营以外的黎波里所有地区,而卡扎菲的两个儿子也是其最得力的助手——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和穆罕默德·卡扎菲,一个被捕,一个投降。  相似文献   

7.
“阿拉伯之春”使北非和中东发生了巨变,而变化最大的就是利比亚,这里的内战已经推翻了前政权。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已经死亡,现在“全国过渡委员会”将开始全面政治交接过程,新的内阁预计将在一个月内宣布成立。  相似文献   

8.
随着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于2011年10月20日被俘身亡,持续半年多的利比亚战争基本结束。 在多国联合军事力量打击利比亚行动中,空军武器装备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卡扎菲时代结束后,利比亚虽充满了希望,但也存在不少隐患。在拥有得天独厚的低硫石油、亲近欧洲并且近来出现强势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利比亚应该自信地继续前行。不过,其前提是种族冲突的风险、年轻人口以及地区分裂构成的挑战必须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自3月19日美英法联军对利比亚展开军事打击以来,已经过去了整整1个月,卡扎菲政权并没有轻易被推翻,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之间交替占据着上风,战事有胶着、僵持的趋势。美英法联军内部也是“城头频换大王旗”,先是美军交出了指挥权,法国有些意外地当起了“带头大哥”,接着英国又率先宣布向利比亚派遣“军事顾问”或“联络官”,大有与法国争当急先锋的意味。  相似文献   

11.
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身后总有一个伟大的女性在鼎力相助。而有趣的是,在利比亚元首卡扎菲的身后,却始终站着一排女兵,她们便是声名远扬的元首护卫队。正是她们的出色表现,使得在很多危险情况下,卡扎菲都能化险为夷。 在过去,利比亚的妇女像大多数阿拉伯国家的妇女一样,社会地位是很低的,随着利比亚革命的深入,卡扎菲对妇女地位的看法有了根本变化。他改变了过去对妇女的歧  相似文献   

12.
张坚 《环球军事》2011,(7):12-13
3月19日18时45分左右,法国战机率先展开对利比亚政府军的空中打击。与此同时,部署在地中海的美军和英军军舰与潜艇也向利境内发射了百余枚“战斧”巡航导弹,袭击了利比亚20多处防空设施。这场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军事行动标志着利比亚的局势正由一场内战逐步向多国部队和利比亚政府军之间的战争演变。面对强大的西方联军,曾有“北非雄狮”之称的利比亚政府军的实力到底如何?能否经得住美英法持续的猛轰滥炸?  相似文献   

13.
闻舞 《环球军事》2011,(7):14-16
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0票赞成、5票弃权通过了第1973号决议,同意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这一决议的出台使利比亚问题国际化。19日下午,法国在巴黎召开落实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利比亚决议的国际会议。法国总统萨科齐在会后发表声明说,如果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不能履行决议立即停火,有关各方将通过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一切方式强行落实决议。  相似文献   

14.
郑守华  花吉 《环球军事》2011,(18):18-19
2011年3月19日,随着北约联军对利比亚空袭行动的展开,利比亚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北约联军之间的战争正式打响。26日,反对派政治领导层也从大本营班加西迁至的黎波里,开始正式接管首都,利比亚反对派终于在北约的支持下获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利比亚是北非的地中海沿岸国家,幅员辽阔,面积 175.9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530万人(2005年),主要是阿拉伯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利比亚曾是意大利的殖民地。二战后,联合国对利比亚行使管辖权。1951年 12月24日利比亚宣告独立,建立王国,国王为赛义德·穆罕默德·伊德里斯;伊德里斯政权奉行亲美英等西方  相似文献   

16.
利比亚变天了!全球各大媒体纷纷预测后卡扎菲时代利比亚的未来。面对利比亚局势的突然变化,中国如何维护国家利益?请看本刊根据新华社、《人民日报》、《嘹望》、《环球》杂志有关报道汇集的这篇——  相似文献   

17.
在未来的几年里,利比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利比亚的优势在于它的石油和其他丰富的资源,以及相对较少的人口(600万)。在国际联盟的支持和警醒下,利比亚还有机会保持短期内的统一,并且争取在长期内将根深蒂固的民主传统制度化。  相似文献   

18.
1940年夏,德军绕过法军多年苦心经营的马奇诺防线,像一阵暴风横卷法国全境。法国沦陷。意大利法西斯见状也蠢蠢欲动。当时意大利在其"北非领土"利比亚驻有6个师的部队,号称"新罗马军"。只是新罗马军中没有摩托化部队,其中两个师是在利比亚抓丁组建的,训练极差。整个新罗马军战斗力不强。当时英国驻埃及只有两个师,虽然训练和装备都优于意军,但人数却比意军少许多。英国本土正在对付德国飞机的日夜猛炸,也抽不出部队增援驻埃及英军。意军想乘着大好时机,以多打少,一举占领埃及。  相似文献   

19.
2011年3月19日,法军战机拉开了空中打击利比亚的序幕。随后,法军"阵风"战斗机和"幻影"-2000战斗机又进行了三次空袭。同日,美军和英军军舰与潜艇向利比亚发射了上百枚"战斧"式巡航导弹。美军20日出动B-2型隐形轰炸机等战机,对利比亚展开新一轮打击。  相似文献   

20.
声音     
《环球军事》2011,(20):5-5
“利比亚军事行动暴露出欧洲国家在军事能力上的明显欠缺,不仅弹药和补给物资短缺,而且缺乏关键的军事设备和能力,包括空中加油机、无人侦察机等。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得不提供帮助,保证利比亚军事行动顺利进行。” ——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10月5日说,利比亚军事行动暴露出欧洲国家军事能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