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生活中,他爱笑、健谈,亲和力十足;工作中,他严谨、精益求精,"高冷范"十足,是徒弟眼中出名的"严师"。然而,正是凭借这一份"严苛",他在数控生产研制道路上雕琢出一块块精美"玉器"。他,就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选、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江南工业集团数控加工分厂技术科员工——伍浩。  相似文献   

2.
“土”班长     
提起班长潘振湘,还得从我新兵入伍时说起。班长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土",刚到新兵连时,很多人来欢迎我们,中间一个黝黑不出众的汉子成了我的班长,与我心目中的威武挺拔相差甚远。我一看心想:这班长也太"土"了。失望之情溢于言表,班长却视而不见,只是忙着安置我们。班长没过多久就在我们面前好好的"土"了一把,几名新战士因为环境不适而水土不服,全身长满疙瘩,连服几天药也不见成效。  相似文献   

3.
正原本到了颐养天年的年龄,他却因贪婪坠入了犯罪的深渊按理说,62岁的艾尔肯·依布拉音应该给自己的工作生涯划上圆满的句号,然而一封群众举报信,最终让他落马。艾尔肯·依布拉音担任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先后收受贿赂166万元。而"借钱"是他索贿特有的"诀窍"。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房产中心主任陈波(另案处理),想在艾尔肯·依布拉音面前炫耀自己的能耐,却苦于找不到合  相似文献   

4.
正"爸爸,你在干吗呢?吃饭了么……"几乎每天晚饭时间,七师一二三团五连职工李平都会接到在七师高级中学读书的儿子的电话,这让他感到很踏实。2013年10月,李平听说电信推出了新的手机卡叫"军垦卡",而且互打免费,便立即给一家三口都办上了"军垦卡"。李平说:"儿子不在身边,地里的活多,也不能总去奎屯看儿子,每天至少要打一次电话,每次少则两三分钟,多则十几分钟。以前一个月的电话费就要花100多元钱。办了"军垦卡"后,每个月能省六七十元呢!"  相似文献   

5.
刊中报苑     
26年中,他义务植树近6万棵,从未伸手向组织索取过分文报酬,却贡献给团场一座价值约200万元的"绿色银行"。他就是被群众誉为"当代愚公"的一三五团八连75岁高龄的退休职工邓结石。30多年前,八连是全团有名的"沙漠孤岛"。每到春夏,只要刮风,整个连队就被沙土笼罩。居民的棚子被刮走屋顶,树木被拦腰折断,农作物被吞噬。几十年来,居住在这里的群众饱受风沙的折磨,不少人小得不举家迁移。邓结石老人一生中永远忘却不了那一天——1973年4月12日,他扛着铁锹,与  相似文献   

6.
正前几天,回乡下时看到有位老农,把一头大水牛拴在一个小小的木桩上。我就走上前去,对老农说:"大伯,木桩这么小,牛会跑掉的。"老农呵呵一笑,语气肯定地说:"它不会跑掉的,从来就是这样。"我忍不住又问:"为什么?这么一个小小的木桩,牛只要稍稍用点力,不就拔出来了吗?"这时老农靠近了我,好像生怕牛听见似的,压低声音说:"小伙子,我告诉你,当这头牛还是小牛的时候,就给拴在这个木桩上了。刚开始,它不是那么老实待着,有时撒野想从木桩上挣脱,但是,那时它的力气小,折腾了一阵子还是在原地打转,见没法子,就蔫了。后来,它长大了,却再也没有心思跟这个木桩较劲了。有一次,我拿着草料来喂它,故意把草料放在它脖子伸不到的地方,我想它肯定会挣脱木桩去吃草的。可是,它没有,只是  相似文献   

7.
<正>1978年的12月份,我还是一颗即将成熟的"果子",呆在妈妈的肚子里,此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中国正式走上了改革开放。当然,这些都是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的政治老师告诉我的。可以说,这之前,对于什么是改革开放,我真的是一无所知。1985年,我和妈妈被父亲接到了城里,一家三口挤在一间15平米的小屋子里,更别提什么厨房和卫生间了,筒子楼的楼道就是厨房,家家户户的煤炉子挤满了过道,一  相似文献   

8.
山轧着路,路缠着山。皖东的山不算高,路不算陡,却出奇难走。颠簸了几个小时后,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片"百废待兴"的营房。很快,我们领受了第一个任务:自己动手盖房子。这是我新训结束,成为集团军炮兵侦察兵后对军营的第一印象。说实话,这和我之前心里所期冀的"耍枪杆子、练硬本领"相距甚远,失落感油然而生。那是一段至今回忆起来都感觉"疼"的岁月。每天吃过早饭就上工地施工,什么活都干,一天下来骨头像散了架似的,睡觉成为最大的盼头。  相似文献   

9.
正无论是面对成绩,还是面对困难,我总会想起高考那一分之差,也会想起新兵紧急集合时那穿错的鞋子。1979年高考,我仅以一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去当兵吧,也许你能闯出一片天地来"带着父亲的这句嘱托,我参军入了伍,也悄悄将考军校的梦想埋在了心底。刚入伍时,我暗暗憋着一股劲.一定要混出个样子来。然而,新兵时的一次夜间紧急集合,却给我刚刚燃起的梦想泼了一盆凉水。  相似文献   

10.
"平时训练动真格,战时才能少流血"。作为军事指挥员,在训练中只有不断增强敌情观念,强化战备意识,时刻把训练场当作"战场",才能带出一支有"血性"的部队。我从军校毕业后就被分配到连队当排长,由于我专业对口,很快在连队站住了"脚"。上任第一天,我检查训练时发现,很多官兵敌情观念不强,特别在装具携带和使用方面不扎实。当时我就想,一定要让这些训练偷懒的同志"摔跤",让他们吃一次亏,给他们一个警示。在一次演练中,我检查几名战士的防护器材,结果发现有的防护器材  相似文献   

11.
正只见"刘大嘴"也是一愣,然后突然来了一句:"因为‘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61906部队有一个独立营。独立营的官兵可不简单,个个威武勇猛,武艺非凡,其中的佼佼者更是不得不提,他就是一连一站代理站长刘豪杰,人送绰号"刘大嘴"!初见刘豪杰,你肯定会说,"哇,他还真是个大嘴巴呀!"如果只是这样想,未免这个绰号也太没品位了。诚然,嘴巴大是一方而,但更为重要的是,刘豪杰是我们营的多面于,品行高尚、业务精通、素质全面,绝对称得上是复合型人才。不过,最叫人称绝的还是他那张嘴!多么复杂的操作原理他都能用最通俗的语言给战士  相似文献   

12.
"游孔亮,你不是搞有线的料,转行吧",面对老兵们善意的劝慰,这个从福建农村入伍的"小个子"却有一股执着的倔劲:"你们不看好我,我就用成绩来证明!"风大、雨疾。刹那间,一群身背线盘的通信兵冲过炮火封锁区,在滂沱大雨中跃高墙,穿铁丝网,如猛虎下山……7月中旬,皖东某丘陵,空降兵部队一场单兵通信技能综合作业比武拉开战幕,数十名来自不同单位的技术尖子一较高下。在强手如云、训练尖子集聚的阵势中,一个身材瘦削干练的"小个子"脱颖而出,只见他背着线盘飞快地  相似文献   

13.
提到老夏,从艇上的战士到大队的领导,无不竖起大拇指。不知是在艇上训练所致还是天生黝黑,下面的战士给他取了个绰号"夏油锅",而年轻一点的战士则亲切地称他"老夏"。老夏何许人也?老夏真实身份,乃南海舰队某快艇支队某登陆舰的枪炮班长,夏友海。老夏生长在农村,有着农村人的淳朴和风趣。别看他憨厚,可他在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方面却是能手,也有人恰当地称之为"夏教授"。想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下去,就要耐得住寂寞。老夏经常对班里的战士说:"枪炮的保养要求很严格,在拆卸安装的时候必须按步骤排列、零  相似文献   

14.
笔者同一位在基层工作的同志谈起当今令人焦虑的浮夸问题时,他却并未表现出深恶痛绝,而是十分宽容和泰然。问之何故?一曰:出于对领导政绩需要考虑,作为基层干部必须为领导着想,领导的政绩都靠我们基层上报,美其名曰"众人捧柴火方旺"。二曰:环顾左右皆然,何必众人皆醉我独醒呢?最让我吃惊的是:他振振有词的地说,这叫"换位思考"。由此联想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变了味的"换位思考"还是相当普遍的。有这么一些人,贪赃枉法,收礼受贿,不是明咎自责,而是心安理得,收受泰然。当受党纪国法惩处后,仍不以为然,甚至满腹牢骚,认为自己只不过是被发现了,还有那些隐蔽好、未被发现的"大人物",比起他们来,还不是大巫见  相似文献   

15.
正前几天,"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商运的消息刷屏了。其意义非比寻常——我国成为了继美俄法等国家之后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让我们把视线从聚光灯下移向舞台深处。在我国核电技术发展之路上,"华龙一号"其实是一个积攒了几十年专业修行的"扫地僧",又是一个凭着不认怂的劲头逆袭成功的"犟小子"。如果你了解一路的坎坷崎岖,你会更理解"华龙一号"对于这个国家的分量,也会更懂得这一刻的喜悦。"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相似文献   

16.
一个刚毕业的毛头小子给团长倒水时反而把团长烫伤了。别人看来,他闯了大祸,没有多大发展前途……现如今,昔日的毛头小子已成长为旅长。他说,是团长教会他两点,一是人做事要纯洁,心纯则路平;二是人要学会宽容,心宽则路宽。做作的表现——当排长第一个月,就遇到团长来站里检查,支部带领大家做好充分迎检准备,我个人也提前模拟好多套"方案",想在团长面前好好表现。没想到,当面对团长时,我心扑通扑通跳得厉害,手心满是汗,生怕说错话办错事,团长说的话我一点也没听进去,只顾着  相似文献   

17.
在七师一三一团有这样一个人:他曾团结带领干部职工,将一个累计亏损额高达470余万元的连队,扭转为一个产值连年翻番的连队。他曾用不到一年时间,就将一个全团综合考核排名倒数的连队,转变为职工年均收入超过7万元的先进连队。他就是陈树忠,一三一团七连党支部书记、连长。"职工能致富,过上好日子,这是我最大的心愿!"正是怀着这份信念,先后在三个连队任职的陈树忠,几十年来一心一意  相似文献   

18.
除却生死关头,最能检验一个人灵魂的莫过于金钱了。 山东省宁阳县南驿镇大磨庄村退伍军人刘德平,为了群众共同富裕,把自己个体经营12年积攒下来的430万元巨额资产,无偿地捐给了集体,一下子成了名播齐鲁大地的“知名人物”。 有人不理解:“这年头,谁不知道钱是个好东西?几百万元钱,挣来不容易,够花几辈人,却拱手送给了乡亲们,不知刘德平是怎么想的?” “我是个退伍军人。是解放军这个大熔炉,把‘无私奉献’这四个字铸进了我的灵魂深处,啥时候也忘不了、变不了,啥事上都这么想、这么做。” 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这位近日被山东省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的退伍军人勇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相似文献   

19.
一位是幼儿园老师,另一位是医院的护士,两个女孩子部不错。"老炮"心里挺矛盾的,不知道该选谁。"这次你要是再拿不下,就别回来了!""老炮"休假的前一天,连长张军就给他下了最后通牒。其实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老炮"到现在还是"孤家寡人",休假走的那天他刚好满30岁。"老炮"原名李崇锦,是成都军区某装甲团的一名班长。说起"老炮"这个绰号那是绝对的名剐其实,不同的人同样的开场白:"哎!你太像那谁了……对了,《我是特种兵》里面的班长‘老炮’。"于是乎,"老炮"就成了他的代名词。不同的是"老炮"特爱笑,不像电视剧里的那样有"杀气"。当然,他也欣然接受了这个称呼。"老炮"在该团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是  相似文献   

20.
无论平凡的人,还是伟大的人,都有自己多彩的梦想。梦想是成功的翅膀,有梦想就会去努力追求,有追求就有成功的希望。所以,现在人们之间交往,有一句非常受欢迎的祝福语,"祝您好梦成真"。但我认为,仅有"好梦"是远远不够的。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一个名叫西尔维亚的女孩极赋语言天才,她一直梦想当一个名主持人,这个梦她一直做了10年也没有实现。而另一个女孩辛迪却成功了。辛迪虽没有西尔维亚的天赋,但她却没有坐等机会上门,她先去了人们都不愿意去的北方,当上了地区电台的天气预报员,两年后,她调换了工作,后来,她又先后换了几个岗位磨炼自己。终于,她成了一家有名电视台的名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