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的军事伦理思想由其赖以存在的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基础及发展过程的特殊性所决定,在性质、内容、形式、作用上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使它与古代、现代军事伦理思想相区别,并成为中国军事伦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形态。因此,要全面地理解并科学地批判继承这一时期的军事伦理思想,深刻地把握中国军事伦理思想发展的脉碑,就应充分地认识它的特点。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军事伦理思想产生的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基础。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为它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在鸦片战争以前,…  相似文献   

2.
金秋十月,第三届中国近代军事史学术讨论会在军事经济学院召开。这次会议在古为今用的思想指导下,力求从军事与经济的辩证统一关系中,探索中国近代军事经济演变的客观规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防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教训。与会代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了讨论: 一、中国近代军事经济思想与会代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集中在晚清军事经济思想的演变和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两个方面。 1840年的鸦片战争,促使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的改革派,持经世致用之学为理  相似文献   

3.
2009年12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10《国际形势黄皮书》,在世界各国军事能力评估结果中中国名列第二名,仅次于美国。闻此讯,一则欣喜,一则疑惑。想我泱泱大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国力日渐衰退,军事能力下降,面对外来军事入侵无力抵抗,致使中华民族一次次蒙羞。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由封建向近代化的转变,首先是围绕军事需要展开的。太平天国继承和发展了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有识之士“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脉络,提出了富国强兵的军事经济方略;在军事生产、军事贸易和引进技术与人才等军事经济领域进行了难能可贵的近代化实践;通过实际战争给清政府封建军事经济以极大的冲击,迫使其一步步地由传统向近代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近代军事经济史研究的对象与任务中国近代军事经济史应是一门专门史,属于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分支,是介于中国近代军事史和中国近代经济史相互交叉的一门新学科。在研究中,我们既要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近代史的一般性质,又要能体现这一专门史的特点。笔者认为,中国近代军事经济史作为一门边缘学科,是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的,为此,首先要说明它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等问题。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既然中国近代军事经济史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分  相似文献   

6.
通过反侵略战争 ,中国军事思想发生了由中世纪向近代的嬗变。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出现近代军事思想雏型。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近代军事思想在器物技艺层面广泛发展。甲午战争以后至 2 0世纪 2 0年代 ,近代军事思想向军事制度、军事理论和军事学术深层面发展 ,形成相对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 ,均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特殊社会形态中找到它的渊源  相似文献   

7.
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八十年间的中国近代史,在我国从古代社会发展到现代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占有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在这段历史中,中国封建的旧式军队向现代化的新式军队转变这一重大历史事实,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方面,而且也有其独特之处。研究近代军事或战争,总是要和某些军事思想、军事人物联系起来。在此,袁世凯则作为在近代军事改革中起过一定作用的人物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探索中国军事现代化道路的先驱。在西方列强的挑战下,面临着“新”与“旧”、“中”与“西”的冲突,孙中山选择了中国军事现代化的道路。他在方兵法,学习近现代资产阶级的军事思想和苏联的建军经验,在探索中国军事现代化道路的实践中,系统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的现代军事思想,其中许多精辟论述,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一、冲破“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揭开了中国现代军事思想的新篇章鸦片战争以来,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自认为是天朝大国的腐朽清王朝,一次又一次地被打败。中国屡…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首次世界性变革,对中西方社会的影响差异巨大。这种差异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迅速全面体现出来,军事能力方面尤为明显。以史为鉴,探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近代中西方军事能力差距的原因,对于研究当前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定位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经历了"三步走":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军事近代化围绕装备改革迈出第一步;甲午战争后,中国军事近代化围绕制度建军走出第二步;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及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军事近代化围绕思想改造跨出关键的第三步,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海防工业的建立与发展,是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建设的主旋律。它酝酿、起步于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在1864年开始的长达30多年之久的“洋务运动”中,近代海防工业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建立起一系列军事工业,组建了一支近代海军。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和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使中国近代海防工业遭受沉重打击,陷入停顿、萎缩的困境。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后,海防工业及其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概略论述中国军事经济在近代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军事经济概况建立于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清朝,地主土地所有制高度发展,空前广阔的疆域上,生活着数亿庶民百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个体小农生产、冶铁和其他手工业,以及日趋活跃的商品流通,构成了清朝军事经济的基础。清朝以武力立国,八旗劲旅是清朝建国的根本。由于八旗兵源不足,清朝建立了以汉人为兵源的绿营为辅佐。八旗和绿营的兵额  相似文献   

13.
1851—1864年发生的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掀起了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农民革命高潮。伴随着声势浩大的军事斗争,太平天国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军事经济思想,同时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军事经济活动。这些与太平天国的政治纲领、奋斗目标、行军作战密切相关的军事经济思想及其军事经济活动,一方面以其鲜明的革命性及其实际成效有力地支持和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前进;另一方面,又因其不可避免的种种局限性,妨碍和制约了战争和革命继续发展前进。本文拟对太平天国军事经济的主要特征作粗略的评析。  相似文献   

14.
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打破了“天朝上国”的独尊,中国战败于英国,那是鸦片战争。闭关制夷、作茧自缚,经济衰落、军费匮乏,军备废驰、兵不足用,军工落后、装备低劣,这是我们当时败于鸦片战争的军事经济原因。今天,香港已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忧患可以兴邦,发展才能制夷。只有不断加强军事经济建设,才能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演。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的80年,经历了太平天国革命、捻军起义、辛亥革命、讨袁战争、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以及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内外战争。与战争密切相关的军队建设、武器装备、军事人物及学术思想等,是军事史研究的主要内容。把中国历史粗略地划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段,近代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近代军事不但是古代军事的延续,而且是现代军事的根基。近代中国既有丰富的军事历史素材,从军事学和历史学的结合上进行科学的综合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说,中国近  相似文献   

16.
著名军事家蒋百里(1882—1938),名方震,浙江海宁人,早年留日赴德学习军事,后又多次出国考察欧美军事。他一生以军事教育和国防建设为不贰职志,著有《军事常识》、《国防论》等力作,对近代中国的国防建设颇多贡献。本文专就蒋百里的御日国防思想作一初步考察。一、御日国防思想的产生清朝末年,政治黑暗,军队腐败,国防虚弱。自鸦片战争英人叩关,中国边衅大起,西方列强对丰饶而孱弱的中国,无不想吞而食之,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从地理上看,列强中侵略中国最方便的莫过于沙俄和  相似文献   

17.
汪杰 《军事历史》2011,(5):16-21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历了由传统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全方位社会转型。军事变革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中起到决定性的先导作用,而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不彻底妨碍了军事变革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8.
1840年爆发的中英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血与火的肇始,又是近代中国军事思想革故鼎新的开端。在一片战和攻守的嘈杂声中,一声“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如惊雷起于平地,振聋发聩,昭示着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军委扩大会议精神,迎接建党80周年,做好军事斗争准备,2001年军事经济研究中心拟开展如下主要工作:一、编辑出版《21世纪初中国军事经济走势前瞻》一书。中心与济南军区联勤部去年联合召开了第十二次理论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21世纪初期中国军事经济理论与实践发展问题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中心拟在今年特约部分专家提供稿件,对军事经济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出版《21世纪初中国军事经济走势前瞻》一书。二、召开军事经济教育和人才培养小型座谈会。随着军事经济研究在我国的兴起,我军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开展军事经济教育和人才培养,经过10余年努力,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适应新的形势,加速培养符合军事经济人才,中心拟在今年暑期约请有关军队院校的专家专门研究军事经济教育和人才培养问题。三、调整、增补中心领导机构成员。军事经济研究中心第四届常务干事会成立以来,由于  相似文献   

20.
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所经历的最为惨重的一次失败。本文从战争准备、情报收集、战略谋划、指挥关系、战略战术、装备及后勤保障等七个方面对清军失败的原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战败暴露出来的晚清三十年军事改革的不彻底性进行了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