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用知识对学生理解和使用语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用知识,学生才能准确地使用语言,才能真正学会一门语言。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讲解语言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语用知识的传授。  相似文献   

2.
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心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了英汉委婉语的异同 ;归类分析了人们使用英汉委婉语的不同语用心理。有助于语言学习者在恰当的语言环境下正确使用委婉语 ,避免交际失误。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语用学研究中“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评述 ,分析并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语用迁移”和“语用失误”现象的原因 ,并通过实例证明语用得体是跨文化交际的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4.
分析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教材、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等方面,探讨大学生英语口语运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谐音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语音现象和重要的表达手段,与汉民族特定的文化心理相结合,它还传递着重要的文化信息,蕴含着丰富的语用价值。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索了谐音文化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英语在大学课程设置中是一门十分重要课程.但现行的教学模式制约着学生语用能力的发挥和提高.研究现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出现的弊端,并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措施有助于大学英语的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7.
由于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分析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提出了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因此,把传授文化知识融入英语教学之中,积极创设英语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之间语言交际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准确、流畅和得体的英语语言进行交际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委婉语(Euphemism)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的委婉语,它们在使用领域、语用功能及特点方面具有颇多相同之处。但因为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以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为生存基础,所以在其使用方面又有很大不同,折射出明显的文化痕迹,主要表现在宗教信仰、历史传统和社会价值观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英语教学由于忽视对学生跨文化差异意识的培养,导致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遍较低。有必要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其方法包括:授课教师要转变观念、采用对比教学法,结合词汇文化内涵进行词汇解释、注意中西文化习俗、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差异比较,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材料。  相似文献   

11.
英文写作是衡量英语学习者能力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现阶段的四六级考试中都是单项算分,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就尤为重要了。本文就如何提高英文写作,着重阐述了大学生英文写作应具备的六种能力,并分别提出了每种写作能力的培养方法,旨在全面提高大学生英文写作水平及素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言语的语言学出发寻求和翻译的对等面。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往传播的活动,研究的是使用中的语言即言语,言语的语言学以言语为研究对象,因此言语的语言学应作为翻译的语言学基础。基于上述理论,本文从言语的语言学的语义、语用和文化三方面寻求和翻译的静态、动态和文化对等,使翻译活动更具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于大学的内涵、大学的精神,历来有不同的诠释。本文认为,大学之谓大学、之为大学,主要体现在大学的重学、博学、为学上,即体现在学校重学风、教员重教学、学员重学习上,体现在学科博、学问博上,体现在以学员为本、以教学为主上。  相似文献   

14.
语境理论与阅读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介绍了国外语言学界关于语境问题的一些不同观点.在介绍的同时,对有些还作了简要的分析.然后从语义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语境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指出要提高学生阅语理解能力,必须加强语境中词义理解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作为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儒家法文化对维护社会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在近代却遭到一系列的冲击。反思目前法治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可以发现儒家法文化并非一无是处,对其不应该盲目地全盘否定,而应该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16.
试论英语地名在英语教与学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语言的文化词汇的一部分。地名几乎总是有理据的,所以它们记录了一部分民族文化。很多词典轻视地名,外语教学也常常忽视地名。本文论述名词、专有名词、地名、地名与普通词语之间的联系、英美两国的地名来源,说明地名在英语教与学中的重要性,以引起师生注意。  相似文献   

17.
文章依托认知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观,通过解读《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对包括直观、演绎、归纳、对比、图表、游戏、交际、任务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了阐述。文章认为对少数民族汉语语法教学要注重实践语法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认知水平,对语法偏误进行分析,同时应注重教学语法内容的逻辑性,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习者语法知识的建构,提高语法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论终身教育趋势下军校教师学习的终身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是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随时代变迁永无止境的过程。在终身教育趋势下,军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相似文献   

19.
人浸泡在文化之中,文化渗透在人的精神骨髓之内。观众欣赏作品的好坏、真实与否的标准,实际上是一个文化的标准。人生活于社会之中,由于诸多的不同元素相互交织,融合成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中国文化从伦理出发,伦理化使中国文化注重人际关系,追求人生境界和人格的自我完善,这显然不同于西方的追求,在这样的文化制约下,中国观众有着他独特的先在结构中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