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力民 《军事史林》2021,(10):44-50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根据1941年12月9日《中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公告》(8月8日苏联附署),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中国,随后公布的盟军最高统帅部《第1号命令》规定台湾澎湖为中国战区受降区域.  相似文献   

2.
徐平 《军事史林》2016,(6):52-55
台湾军为1919年后驻扎在台湾地区的日本侵略军的统称. 1895年4月,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当年5月底,日军在台湾北部的澳底登陆,并不断增兵,先后调近卫师团、第二师团和联合舰队共同参加南侵.这期间,日本于台北设立台湾总督府,任命全权负责侵台事宜的海军大将桦山资纪担任台湾总督.9月中旬,日军援兵大至,使侵台总兵力接近5万人.日军随即在台北登瀛书院成立了“南进军司令部”,由率领增援部队来台的“台湾副总督”高岛鞆之助中将任司令官,统一筹划指挥进攻台南事宜.同年秋末日军攻下台南,并控制台湾全境.  相似文献   

3.
台湾的光复和接收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按照《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文告规定,由日本掠取的中国领土,满洲、台湾、澎湖列岛全部归还中国,远东盟军司令部决定台湾由中国接收。1945年8月29日,国民政府下令成立“台湾行政长官公署”,任命原陆军大学校长陈仪为台湾首任行政长官,兼台湾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10月25日,陈仪在公会堂(后改为中山堂),接受日军第10方面军司令长官安藤利吉的投降。台湾同胞热烈庆祝台湾光复,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街头上锣鼓喧天,鞭炮震耳,祝贺台湾重新回归祖国。陈仪接管台湾后,首…  相似文献   

4.
张自廉 《当代海军》2004,(10):51-52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祖国海防的重要门户。从公元三世纪初吴国征服夷洲(即今台湾)开始,大陆封建王朝正式经营台湾本岛和澎湖。随着历史的发展,历代封建王朝(政府)越来越注重开拓经营台湾地区,对台策略也由开疆拓土、派兵设防,逐渐演变到设立建制,使台湾、澎湖等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1992年2月2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这一法律再次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12海里。这项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领土,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以及其他一切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岛屿。  相似文献   

6.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早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1895年,日本通过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强加于清政府,割占了台湾。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投降,并根据重申了《开罗宣言》精神的《波茨坦公告》,将台湾归还中国。10月25日,中国政府收复台湾、澎湖列岛,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经归还给中国。1949年后,台湾虽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但民间人员来往、经济及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没有也不可能改变。  相似文献   

7.
海上封锁战役中的水雷战是指在海上封锁作战中使用水雷等武器对敌实施较大规模的海上封锁和防止敌对我布雷,包括水雷作战和反水雷作战两部分。台湾由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兰屿、赤尾屿、彭佳屿、火烧岛等  相似文献   

8.
牧洋 《当代海军》2008,(2):49-50
马公港位于台湾本岛之外的最大外岛澎湖列岛主岛——澎湖岛(也称马公岛)南部,在福建和台湾本岛之间,台湾海峡中央偏东,由3个大岛围成,港区地势平坦,周围岛屿多为丘陵,略有起伏。海岸曲折,近海多礁石,沿岸多陡崖,系天然良港。马公港区与台湾本岛之间主要由班轮、飞机担任交通。马公岛东北距台中港约65海里,东南距高雄港76海里,西北距金门95海里、距厦门港102海里,北距乌丘90海里。该港  相似文献   

9.
2006年10月25日,台湾从美国购买的4艘“基德”级导弹驱逐舰(台湾改称“基隆”级)中的最后2艘(DDG-1803“左营”号和DDG-1805“马公”号)抵达苏澳港,11月2日正式成军。  相似文献   

10.
南宋孝宗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在澎湖派驻舟船水师,警戒台湾、澎湖地区水域陆地,这是我中央政府首次在台、  相似文献   

11.
目前,西方的防务专家们在中国大陆未来成功遂行对台作战这一问题上或多或少地忽视了(或是没有细致分析)第三种紧急情况,即分阶段作战。这种阶段性特点最近很少被人提及,以至于几乎没有哪个读者注意到澎湖列岛位于跨海作战的路线上,而在战术上,澎湖就像客厅里的公牛一样不容忽视。实际上,阶段性作战。(逐步增加攻势的行动)比向台岛发动全面进攻胜算更大。本文是美国专家的观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同勇 《军事历史》2005,(11):56-59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在蒙受了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屈辱之后,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宝岛台湾割让给日本;5月3日,清政府与日本政府正式签订《交接台湾文据》证书(俗称“割台让渡证书”);5月20日,清政府宣布台湾百姓是否内渡,听其自便,如两年内不回大陆者,可作为日人而“改衣冠”。对此,台湾人民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彻底失望了,决心进行“自谋保台”的武装斗争。5月25日,在台湾著名爱国人士丘逢甲的倡议下,由台湾各界绅士共同组织了临时的抗倭政府,定名为“台湾民主国”,年号为“永清”,明确表明了台湾永远属于大清国。此时…  相似文献   

13.
2002年5月25日下午,台湾“中华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47客机在澎湖一带海域坠海失事。机上206名旅客(包括3名婴儿)及l9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其失事原因扑逆迷离。  相似文献   

14.
战后台湾光复过程中的受降与军事接收问题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94 3年 1 1月开罗会议以后 ,蒋介石国民政府在中央设计局之下 ,成立了台湾调查委员会 ,着手准备战后光复台湾。中国战区台湾省的受降仪式于 1 94 5年1 0月 2 5日在台北市中山堂举行。这标志着被日本殖民统治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台湾正式回归祖国怀抱。台湾地区的军事接收工作由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具体负责实施。它专门成立了台湾地区军事接收委员会。 1 94 5年 1 0月 5日前进指挥所飞抵台北 ,其后各主要接收部队陆续开进台湾 ,分别组成了陆军第一组、陆军第二组、陆军第三组、军政组、海军组、空军组、宪兵组等接收小组 ,较为顺利地完成了战后台湾的军事接收任务。在军事接收过程中 ,中国军队对日军俘虏发扬了国际人道主义。但在部分日军俘虏中 ,曾发生违反投降协议书 ,擅自将大批武器、弹药、化学兵器及军用物资等盗卖、毁损或藏匿不报的现象。受降及军事接收得到广大台湾同胞热情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赵宝云 《军事史林》2010,(11):38-42
日本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政府被迫执行《开罗宣言》及《波茨坦公告》的规定,无可奈何地决定向中国政府正式移交台湾、澎湖列岛主权。8月26日中国战区受降主官、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宣布,台湾、澎湖列岛为中国战区第十六受降区(以下简称“台湾受降区”),  相似文献   

16.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11月,当时的"国民政府"派陆军第62、第70军接收台湾,并成立台湾"警备总司令部".蒋介石和台湾受降主官陈仪都曾留学日本学军事,深知日军对兵要地志的重视.台湾"警备总司令部"二处(情报处)收缴的日军文件资料中最初没有《台湾兵要地志概说》一书.后根据情报得知,日本第十方面军司令部曾于1945年2月间,在台北监狱工厂"刑务所第22号制造工厂"印制了210册《台湾兵要地志概说》,在中国军队抵达台湾之前,日军将大部分机密资料焚毁,仅存的一部被中国军队寻获.1947年5月,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将此书翻译、印发作为参考,认为此书是日本侵台以来至1943年间的50年资料的积累,内载台湾各种兵要地志颇为精详.此书曾是蒋介石的案头之书,他去世之后,被移送其纪念馆陈列.  相似文献   

17.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一小撮驻台日本少壮派军官联合一些台湾士绅发起了所谓“台湾独立自治运动”。这一“台湾独立”事件虽被制止,但它却说明“台独”从一开始就具有外国势力介入的背景。从此以后“台独”成为一股暗流,不断发展,日益成为破坏祖国统一大业的“毒瘤”。 日本投降后,美国意欲取代日本成为台湾的主宰者。为此,美国一些驻华  相似文献   

18.
“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土地也。”郑成功的话明确提出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澎湖及其他岛屿和大陆仅一水之隔,最狭处只有150海里。台湾居民绝大多数来自祖国东南沿海,他们和高山族同胞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宝岛,台湾通用闽南话。远古时代,大陆人民就将先进的文化渡海传入台湾。两汉时,台湾被称做“东鱼是”、“夷洲”。三国时,孙权曾派将军卫温和诸葛直率领万人大舰队“浮海”抵台湾。隋朝时,台湾称为“琉求”。隋炀帝还不止一次派出舰队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宝岛。宋、元时澎湖划归福建晋江县管辖,元…  相似文献   

19.
1941年12月,日本第二十五军在山下奉文大将的率领下向新加坡要塞进攻。次年2月15日,英国马来亚陆军总司令自思华将军率8万英军向日军投降。日军进入新加坡后,对新马华人以“大检证”和“大肃清”的名义进行了灭绝性大屠杀。  相似文献   

20.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为“摧毁中国的抗战意志和决心”,促使国民党政府投降,日军对国民党陪都重庆进行了次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毁灭性空袭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