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边防     
在我眼中,边防就像一壶烈酒,喝下去热血沸腾;在我心里,边防就像一首歌谣,听过后魂牵梦萦。  相似文献   

2.
李波 《中国民兵》2007,(6):38-38
1999年毕业后,我当了预备役舟桥团的一名排长。对预备役工作一筹莫展时,我请教指导员,他给我传授了许多预备役工作的经验体会,还送给我10本专业书刊,让我业余时间看一看。这些书刊中就有一本《中国民兵》杂志,我把这本杂志稍一翻阅,它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不少知识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之后,我就到团阅览室里借来《中国民兵》杂志,以后是每期必读。  相似文献   

3.
吻别     
吻别黄方曜洁小姐进入我的情感世界纯属偶然。她的出现,犹如黑夜里的一颗流星,划亮了我的心,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记忆里。我刚从军校毕业,经别人撮合,与大学毕业的洁小姐匆匆见一了面,便去了西沙。我一到部队,就给她写了一封信,表达我对她的爱慕之意。不到一个月,就...  相似文献   

4.
抑郁,不可怕     
署名一兵的战友留言:知心姐姐,你好,我是一名第六年的兵,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内向安静的人,以往我也比较敏感,心情很容易受影响,但是最近我感觉更严重了,这两个月晚上总是睡不好,一点响声就会醒,而且一般早晨三四点钟就会醒来,我感觉自己像个老人,我的脑袋里终日填充消  相似文献   

5.
父爱如山     
我父亲是一名上校军官。在生活中,父爱就像是一座翠屏掩映下充满宝藏的大山,让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父亲是军人,我深感自豪,就好像自己就是一名解放军一样高兴!所以,最愿意看爸爸穿军装的样子了:高大俊  相似文献   

6.
要不是走进预备役部队,我或许不会认识《西南民兵》;要不是我对文学的爱好、写作的追求,我就不可能去读《西南民兵》;要不是我在岁月中渐渐成熟长大,也许我就不会读懂《西南民兵》。 人生就是一本书,而《西南民兵》是一份不需要太多付出,就能够给予启迪、指导工作的好刊物,每月都从不同方面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我们。  相似文献   

7.
侃大山     
在家我就喜欢侃,到部队后,和班上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们处在一起,我就侃得更欢了,一有时间我们就天南地北,猛侃一番。班上的同志学历普遍不高,两高中生,其中一个是我。限于学历,其余人能侃的话题实在不多,而我虽然学历只是高中毕业,但是得益于家庭环境的熏陶,我自小就对书籍兴致颇高,尤其对文学、历史青睐有加。长久以来的积累使我肚子里积了一点墨水,虽然不能出言  相似文献   

8.
我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飞机、舰船等武器装备。那时候,只要看到一架战斗机拖着长长的尾迹在蓝天飞过,如滚滚春雷的轰鸣声在天地间响起时,我都会因此兴奋好几天。由于对武器的极度热衷,所以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我没怎么考虑就填报了军校。后来,我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军校,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知道我进了军校后,我高  相似文献   

9.
我是1968年3月17日入伍的,当时部队主要担负军农军工任务,我一到部队就被分配到苏北某部队农场插秧种稻。下车以后,老兵们敲锣打鼓非常热情,但我到连队一看,住的低矮草屋,道路是满地泥土,心里就凉了半截。  相似文献   

10.
我的母亲     
母亲没上过一天学,没有什么高深的文化,也不能讲出深奥的哲理来。然而,在我心里,母亲胜过任何一个哲学家,因为我要的不是哲学家,而是生我养我的母亲。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妇女,她的一生是清苦的。母亲七岁时外祖父就过世了,是外祖母把母亲一手拉扯大的。早年家穷,母亲没进过一天学堂,但母亲却十分好习字。我上完小学升入初中,在母亲的眼里,已然是一名"文化人"了。因而,母亲干完家务,就会早早地守在我身边,静静地做着针线活,待我功课做完,母亲就会拿来纸笔,拜我为师。起初,我俨然一副严师的模样,有板有眼地当起老师,教我的"学生"母亲来。母亲写的字并不端正,歪歪斜斜的,可母亲却十分地认真,  相似文献   

11.
玩了几年的电脑,经常会碰到各种希奇古怪的毛病,绝大多数只要把系统重做,就可迎刃而解了。所以,重做系统成了我整治电脑的撒手锏。一日,一朋友给我打电话,说他的电脑进不了系统了,我想都没想就说,重做系统。朋友说他已经重做过了,还是进不了,我大嘴巴一张说,那是你没做好,我来给你做。于是  相似文献   

12.
让我去吧,你知道,这是我的选择。愿为一叶小舟,四处飘流。停留,原是为这世上有许多难以割舍的情感;离去,也是因为远方殷切的呼唤。相思,就撒一片晶莹;祝福,就开一朵浪花。我有的是一颗流浪的心。让我去吧,你也知道,困住鸟儿的身,困不住鸟儿的心。愿是一只海鸥,在海面上自由翱翔,飞遍祖国的海疆。让我去吧,你知道,这是我的选  相似文献   

13.
外婆     
当兵在外,空闲时间里想起外婆,总有难以言表的挂念。外婆是一本书,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我的爷爷、奶奶过世早,加之父亲在外地教书,母亲农括多、家务忙,我记事起就在外婆家生活。外婆是我的启蒙老师,很小的时候,她就给我讲牛郎织女、  相似文献   

14.
女兵之初     
我费劲地抱着发给我的棉被、军装、脸盆等许许多多的物品,眼巴巴地羡慕旁边那些有家长跟随的女兵(或者暂时还不能这样称呼,因为她们包括我还都穿着便装)。我的头上扣着发给我的大棉帽。这使我像个长毛玩偶。我跌跌撞撞地把东西抱回宿舍,还没等歇一口气就听一声尖锐的哨音自走廊中间响起。大眼睛的班长底气很足地喊着让我们这些新兵蛋子快点穿上军装。这意味着我的便装我的学生时代就这样过去了。我根本就不担心头发的问题,因为在我报到的前一天,陪了我5年的马尾巴在理发师锃亮的剪刀下呜呼哀哉。让我奇怪的是自己毫无惋惜之情没像电  相似文献   

15.
长这么大,我一直对中药“过敏”,看到中药浑身就起疙瘩,闻到药味两腿就发软,喝下一口两眼更是冒金星。就说这次预防“非典”喝中药,真让我第一次尝够了它的苦。听到“防治‘非典’要喝中药,而且每人定量连喝3天”的消息,我的妈呀!不怕大家笑,从小到大我最怕打针吃药,偶尔吃一回,还是妈  相似文献   

16.
母爱伴我行     
又是佳节思亲时,我很想回家,回家看一下我年迈的母亲,但我却怕,怕令母亲担心,怕见母亲为我操劳的样子,每每想起总让人心里有点隐隐的疼痛。平时母亲总是念叨着我,希望能和我说说话,可我一告诉她我要回家,她就开始担心,直到我回家。如果是仅此而已,也就罢了,可情况并不这么简单。就在你回家没几天,她就开始担心:“你休这几十天不会影响工作吧?”我说:“不会的,这是正常休假。”但她还是半信半疑,好像天天待在单位才算尽责似的,直到我回部队。  相似文献   

17.
人生几十年,一些大事可能淡忘,有的小事却刻骨铭心。’98抗洪中我所经历的人武部一张奇特“收条”,至今记忆犹新。那年7月,我在最危险的监利县江段抗洪。一连10多天奋战在江堤上的劳累,我病倒了。首长命令我下去输液并休息两天。我知道大堤上多一兵一卒就多一份胜利,输完液就  相似文献   

18.
无言的老师     
人的一生当中会有很多位老师,这些教师里有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有的则是一本书或者一本杂志。《华北民兵》就是我人生当中一位重要的老师,是她在关键时期指导了我、帮助了我、激励了我。回想起那些往事,它们仿佛就在眼前。2004年,我被师选送到《解放军报》后备部学习,后备部要求每名学员在学习期间至少发表5篇稿件。实习没一周,我就采写了两篇稿件,心惊胆战  相似文献   

19.
自从我当上政委,《西南民兵》杂志就如同我的良师益友。我把杂志上刊登的经验和做法,运用于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单位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我本人也被成都军区评为优秀旅团主官。《西南民兵》就像一名无言的老师,时刻指导帮助着我,助我成长进步,成了我工作生活  相似文献   

20.
说起与《中国民兵》相识,还得从5年前说起。那年我刚从作战部队调至预备役部队工作,一次在我们主任办公桌上偶然看到了《中国民兵》这本杂志,当时我就被那美丽淡雅的封面设计吸引住了,便给主任讲,想带回去看看。主任看我爱不释手的样子,就答应送给我。于是,就有了我与《中国民兵》的相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