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泽利  欧国耀 《国防》2006,(8):54-5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后,湘西宁远县人民武装部利用民兵组织整顿、政治教育、军事训练等时机,动员农村民兵发扬我军艰苦奋斗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全县农村民兵把改变家乡贫困面貌作为一种责任,在村民中广泛宣传党的富民政策,传播农科知识,引导群众办起了一批富有地区特色的种植、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新农村建设显现蓬勃生机。把建设新农村作为一种责任@陈泽利 @欧国耀  相似文献   

2.
女民兵冯德珍放弃红火的服装生意,投资10多万元兴建生猪饲养场,在大足县宝山乡传为佳话。 现年26岁的冯德珍,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1988年去重庆做服装生意,经营有方,发了。去年6月,她看到家乡贫困面貌采得到改变,多数人还没有脱贫致富,萌发了以养猪为突破口,为家乡走出一条致富路的想法。她把打算告诉了乡、村、社干部,得到了大力支持。她请来技术人员选址、设计、施工,于去年10月中旬,建成了面积达450平方米的养猪  相似文献   

3.
10年前,她靠党的富民政策,从贫困中崛起,陆续创办了一个个企业; 10年来,她心系贫困群众,向贫困地区投入了上亿元资金,以及个人的60多万元积蓄,扶持11000多户贫困户、4万多人告别贫困走向富裕,谱写了章章新篇。 她,就是先后受到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鎔基、刘华清、陈慕华、杨汝岱和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亲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赣榆县各级人武部发动民兵,有组织地治理被群众称之为“三大公害”的赌博、封建迷信、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歪风,有效地提高了民兵的思想道德素质,带动了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赣榆县地处苏鲁交界处。过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贫困。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广大农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摆脱了贫困,然而几千年的陈旧陋习仍在作怪。近几年相继出现了婚丧事越办越大,赌博活动屡禁不止,  相似文献   

5.
崔维 《华北民兵》2010,(4):34-35
近年来,内蒙古兴安军分区认真贯彻党的富民政策,组织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参加驻地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广泛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真心实意为驻地贫困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累计投入资金260余万元,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兴隆县桲椤台村有一位普普通通的村干部名叫支秀山,在其36年的村官生涯中,几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用坚持、责任和信念带着民兵和村民们改变了一个小山村的历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刚刚当上村主任的支秀山看到了希望,他思来想去,召集村干部和民兵骨干整整熬了一夜,开始了改变村庄面貌的规划。会上通过了修建村组道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贵州一省册亨县弼佑乡弼佑村民兵罗军义办起了家庭缝纫店、小商店,家里很快富了起来。罗军义致富后不忘乡亲。他自1986年担任民兵排长以来,自觉把帮助民兵群众摆脱贫困为己任,积极带领民兵群众走致富路。10年来,他率领民兵共办了5件实事。一是向土地要粮。弼佑村有82户人家,460多人,98%是布依族,位于离册亨县城70多公里的南盘江边,耕地面积少,耕作技术落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高州县长坡镇石马村退伍老战士黄炳秀和他儿子、基干民兵黄均平,父子俩通力合作,发展商品生产,只几年功夫,就把一个非常贫困的5口之家变成了全村最大的富裕户。黄炳秀因为战火而使右眼失明成为三等甲级残废,他虽然已经是花甲之年,但看上去却是一位体格健壮、性格开朗的老人,讲起话来声音很宏亮。他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讲述了他家的勤劳致富的经历和对党的富民政策的情怀。他说——  相似文献   

9.
克然木·依明,男,维吾尔族,1956年生,新疆和田县罕艾日克乡优喀空村民兵连连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克然木·依明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搞承包,跑运输,办工厂,艰苦创业,勤劳致富,已拥有固定资产300多万元,他把实践雷锋精神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富了不忘国家,不忘乡亲,带头扶贫帮困,坚持12年义务赡养3位孤寡老人,帮助26户贫困户摆脱了贫困,先后捐款100万元,为村里建起1所小学、1所中学、1所卫生院和1个青年民兵之家。他象雷锋那样立场坚定,听党的  相似文献   

10.
包村扶贫,离开物资上的帮助,就不能解决一些农村贫困群众眼前的困难,一切都是空谈;只帮钱帮物而不注重班子建设,不增强群众的“造血功能”,也只能是短期行为,解决不了群众贫困的根子。山东省曲阜市人武部在包村工作中坚持物资投入与抓好村里班子建设双管齐下的思路,派出3名干部长期住村蹲点,使村里面貌有了明显改变,群众生活有了较大辐度的提高,受到市委、市政府和当地群众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1.
龙山情     
作为一名军人,一个老兵,这次九龙山行,装进我眼底的是,春风已经吹进了大山,已经吹绿了大山。那些生活在边远、贫穷地区的男人、女人、老人、青年和孩子们,那些为了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努力耕耘,吃苦耐劳,不计报酬的干部和一心改变家乡面貌努力苦干的退伍军人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员就是要为人民谋利益,让群众尽快富起来”。这是芮家村党支部书记杨国银常说的话。 1979年,在部队服役9年的杨国银回到了家乡云南省祥云县沙龙乡芮家村,下决心要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大干一番事业。回乡后,他放弃了招工的机会,当  相似文献   

13.
四川涪陵市枳城区清溪镇武装部在开展扶帮困活动中,始终依靠科技,创办集体经济,收到了较好效果。 1992年,该镇平原村500余户农户人均粮食只不过200余公斤,经济收入只200余元,为改变贫困面貌,镇武装部长梁友仁、干事肖跃前,不辞  相似文献   

14.
定西地委、定西地区行政公署作出决定,号召全区干部向符歧圣学习。决定中指出,符歧圣把通渭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为改变通渭的贫困面貌倾注了全部心血。他在全力搞好武装  相似文献   

15.
这几年,郭丽红依靠党的富民政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在祖国西部边陲山区,走出了一条赶着羊群奔小康的发展新路,扶持和带动了身边一批人发家致富。  相似文献   

16.
地处川鄂接壤的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龙沙乡中台村基干民兵向奔流,去年培育出一头重1400克的特大蒜头,被人们称为“大蒜大王”。向奔流今年十八岁,从小他就跟着父母种田种菜,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党的富民政策给了他莫大的鼓舞。他立志要选种一种高产农作物,走致富之路。一天,他从一份医学杂志上看到大蒜除有杀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四川渠县人武部为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率领十多万民兵积极参加经济建设的各项活动,先后带领和扶持49750户贫困群众脱了贫;组织民兵参加县上重点工程会战,投工投劳185万个,兴办民兵以劳养武经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集安市阳岔村,地处老岭山脉的高寒山区,无霜期短。1983年人均收入只有80多元。民兵连长朱吉军决心改变家多贫困面貌。他想,人参是宝,当地又是参乡,要致富就得利用这个优势。于是,他借了6000元,开始种植人参。人参种植是个技术活,周期长,成本高。朱吉军四处拜师学艺,苦心钻研3  相似文献   

19.
去年初冬,福建省永春县城关镇颜振江等六名退伍军人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认真学习省内外勤劳致富先进经验,针对山区人民单一粮食生产的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拜泉县时中乡工农村民兵张富轩,1983年当上养牛专业户后,靠党的富民政策和灵活机动的经营,从年饲养几头肉牛的小个体户逐渐发展成一个年出栏肉牛千余头的肉牛购销体系,形成完善的购、养、加、销一体化生产模式,被誉为“牛状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