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有效探测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等空中目标,及早获得预警信息,赢得更长的拦截反应时间和民防疏散时间,台军正致力构建由侦察卫星、远程警戒雷达、空中预警机、海上预警体系等组成的反导预警系统,此系统大致情况如下。侦察卫星 2004年上半年台发射了“中国二号”侦察卫星,该星多光谱侦察照相机空间分辨为2米,红外遥感仪空间分辨率为8米。台租用以色列的EROS-1/2、3、4等四颗侦察卫星的使用权,该卫星空间分辨率1~4米,当该卫星距台湾3000千米时,台军可接收卫星资料,当卫星距台1000千米时,台可通过对卫星下指令实施侦察。台军还有权接收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探测空中目标,及早获得预警信息,台湾正致力构建由侦察卫星、远程警戒雷达、空中预警机、海上预警体系等组成的反导预警系统。此系统大致情况如下。 侦察卫星今年上半年,台发射了"中华"2号  相似文献   

3.
吴涛 《国防》2006,(7):71-71
日本防卫厅长官额贺福志郎2006年初表示,日本计划最早在2007年4月引进无人机,主要用于执行巡逻和情报侦察任务,此前日本还宣称将发射2颗侦察卫星。预计未来两年将是日本侦察手段建设的高峰期,到2008年,将初步建成独立的、较为完备的、从上至下依次为空间、空中、地面三层的立体侦察体系。空间侦察主要依托侦察卫星。2001年4月1日,日本在防卫厅本部设立了“卫星情报中心”,正式启动卫星侦察系统建设,并于2003年3月发射了一颗光学成像卫星和一颗雷达成像卫星。日本政府还计划在2007年3月之前再发射2颗侦察卫星,与目前的2颗在轨侦察卫星组成可…  相似文献   

4.
针对单颗电子侦察卫星侦察覆盖范围有限的弱点,利用多颗电子侦察卫星组成卫星环、卫星星座进行侦察。建立了电子侦察卫星环对地侦察覆盖区域计算模型,对卫星环形成的覆盖带宽度和侦察盲区面积进行了计算。构建了电子侦察卫星星座对地侦察覆盖区域计算模型,讨论了相邻卫星环盲区半径与盲区中心距之间的关系对卫星星座对地侦察覆盖区域的影响。最后对卫星环侦察覆盖区域与卫星星座盲区随轨道高度、侦察天线波束角以及轨道倾角的变化关系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5.
电子对抗侦察卫星对海上搜索警戒雷达的电磁信号侦察有其独特优势,以往的研究更多的是侧重于卫星的重访周期、覆盖范围等方面,缺少卫星对信号侦察能力的定量分析。通过分析舰船雷达信号在空间的功率密度分布,构建了电子对抗侦察卫星对海上搜索警戒雷达的侦察模型,将三型典型海上搜索警戒雷达的相关数据带入模型进行了仿真,并分析了持续侦察时间,最后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6.
前段时日,台湾岛内可谓“好戏连台”。其中,“国防部”电讯室间谍案为“精彩看点”之一。台湾“精英”苏东宏将台美卫星影像交换合作的资料泄露给日本防卫厅高层。此举不仅使美国人大惊失色,引发美方严重关切,而且间接证实台利用卫星监测台海一事。一度沉寂的台湾太空计划再度泛出水面,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注重发展战术侦察与监视卫星系统近年来,美国从作战任务及其要求的能力出发,高度重视侦察与监视卫星系统的战术应用能力,现役侦察与监视卫星系统主要包括"锁眼"系列光学侦察卫星、"长曲棍球"雷达成像卫星、ORS系列卫星等。"锁眼"系列成像侦察卫星是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已经发展了12个型号,  相似文献   

8.
金虎 《世界军事》2022,(4):80-83
2021年末,俄罗斯进行了一次反卫星武器试验.此次试验击毁的靶星是一颗苏联退役电子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又叫信号情报卫星.与许多航天器相比,电子侦察卫星显得尤为神秘:一方面是由于电子侦察卫星独特的工作方式鲜为人知,另一方面是由于各国对电子侦察卫星极力保密.那么,这颗苏联退役电子侦察卫星属于哪种情况?苏联在电子侦察卫星...  相似文献   

9.
[新闻背景] 美国《洛杉矶时报》 2001年3月18日报道 美国正在秘密开发新一代侦察卫星,有关这一工程的大部分资料都属于绝密资料。但是分析人士认为这项由美国国家侦察局(NRO)负责的计划将制造一种更适于在外层空间工作的新一代卫星。而且与现有的侦察卫星相比,新卫星体积更小,造价也更低。更可以在黑夜或云雾笼罩的条件下对世界任何地方的军事基地拍照,拍摄的图像分辨率也将增加8到20倍。新一代侦察卫星将成为今后数十年中美国情报机构的最主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迅猛发展的现代侦察监视技术 空间侦察监视技术空间侦察监视技术是航天技术与信息技术“联姻”的产物,主要装备包括照相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电子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核爆炸探测卫星和航天飞机等。它利用装在卫星或航天飞机上的光电遥感器和无线电接收机等侦察设备,从太空中收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凡是被发现的目标就意味着被击中,凡是被击中的目标就意味着被摧毁。这一观点已经随着精确制导武器性能的提高而不断被证实。在这里,发现目标成了问题的关键。怎样才能发现目标呢?侦察卫星可堪当重任!侦察卫星可以分为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海洋监视卫星以及核爆炸探测卫星等。在各种侦察卫星中,照相侦察卫星发展最早,发射也最多,是空间侦察监视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号称“千里眼”。  相似文献   

12.
日本     
《国防科技》2003,(2):84-84
1月08日千龙军事网 据日本政府官员消息,将于2003年2月由日本H-2A火箭发射升空的侦察卫星将很可能次于美国商业卫星的质量。该侦察卫星的图片拍摄能力将次于美国的商业卫星,例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的“伊克诺斯”卫星,其主要原因是卫星拍摄地面目标时调焦能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士元 《国防科技》2002,(3):40-43
印度于2001年10月22日成功发射了首颗侦察卫星——“试验评估卫星”(TES),成为继美、俄、以、法之后,又一个拥有照相侦察卫星的国家。该卫星耗资2500万美元,将用于对印度周边国家进行侦察:据印度一位高级官员称,印度军队缺乏先进的空中监视能力,而TES作为主要工作在较低轨道上(轨道高度500千米)的卫星,将可为侦察任务提供更清晰的图像。  相似文献   

14.
未来作战中地面部队将面临越来越多来自空间的威胁,其中最突出的是侦察卫星威胁。以光学成像侦察卫星为例,进行了卫星威胁评估方法研究。首先探讨了卫星图像品质评价方法和影响因素,建立了侦察卫星对地面目标的检测概率模型,并引入光照、气象、对比度影响因子对检测概率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考虑军事任务需求建立了针对目标尺寸已知情况下的威胁度计算模型,进一步按照目标大小划分威胁等级,给出了卫星威胁等级评价方法,所得到的威胁等级指标可为军事行动提供参考。最后给出了光学侦察卫星威胁评估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电子侦察卫星的工作原理及其所担负的使命任务的基础上,首先给出了电子侦察卫星任务规划的基本过程;然后在明确电子侦察卫星任务规划问题的基本输入输出和一些基本假定的基础上,建立电子侦察卫星静态任务规划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最后提出了一种解决电子侦察卫星任务规划问题的模拟退火算法(simulated annealing,SA)。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地解决了针对固定目标的电子侦察卫星任务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16.
侦察卫星,就是窃取军事情报的卫星,它站得高看得远,既能监视又能窃听,是个名副其实的空中超级间谍,可以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侦察卫星更出色的间谍了. 一、侦察卫星基本概况 (一)侦察卫星的发展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到现在,侦察卫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遥望苍穹,群星闪烁,无论是大自然的造化,还是人类的杰作,为我们并不熟知的星空平添了几分神秘,但并非每一颗眨着眼睛的星星都是美丽的。 近年来,台湾当局在大力加强武器装备建设的同时,一直将侦察、预警和通信卫星作为重点发展的目标。如今,台湾已有两颗卫星游弋在太空中,租用了多颗外国卫星,并将在未来几年内发射升空10余颗侦察和通信卫星,编织针对祖国大陆的间谍卫星网。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军事》2008,(10):14-14
2008年7月27日,在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俄罗斯使用“联盟2-1b”运载火箭将一颗编号为“宇宙-2441”的军事侦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宇宙-2441”卫星是俄罗斯光电传输型军事侦察卫星。这颗名为“角色”(Persona)的军事侦察卫星的地面分辨率最高可达0.25米,  相似文献   

19.
海上机动目标监视任务过程及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中,海上机动目标情报的获取成为分析判断现代战争战场态势的重要依据。由于卫星侦察具有侦察范围广、侦察时间长、定位精度高、不易被攻击等特点,海洋监视卫星成为海上情报侦察的有效手段。目前发展的海洋监视卫星主要包括电子侦察卫星和成像侦察卫星,对海上机动目标的监视也主要通过电子及成像侦察卫星的配合来完成。重点研究了电子、成像侦察卫星、地面信息处理系统、地面接收站在海上机动目标监视任务中的联合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针对信息化战场面临的复杂电磁环境,研究基于二维干涉仪测向方法的电子侦察卫星单星定位体制。分析了电子侦察卫星单星定位原理及定位算法,提出了电子侦察卫星单星测向定位精度GDOP算法,通过仿真定量计算卫星测角误差、卫星姿态误差和卫星位置误差对卫星定位精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电子侦察卫星测角精度、姿态控制精度和位置测量精度越高,单星定位精度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