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各级国防动员系统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在成都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和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国防动员系统及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的优势,迅速动员5万余名民兵预备役人员赶赴灾区,全力抢险救灾,为夺取抗震救灾的阶段性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本刊从第8期起,在"国防建设巡礼"栏目分三期集中展示四川省预备役部队和民兵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和突出成绩。  相似文献   

2.
视时间为生命,快速施救地震发生后,全省预备役部队和民兵视时间为生命,于第一时间赶赴抗震救灾的最前线,承担起最艰巨的任务,战斗在最艰苦的地区,打响了一场抢救生命的攻坚战。截至6月30日,全省  相似文献   

3.
张培敏 《国防》2008,(7):9-11
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的里氏8.0级地震,波及周边100多个县(区),造成近9万人死亡或失踪,800万人无家可归或有家难回,通信、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大面积受损、长时间中断.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四川省军区迅速启动应急动员机制,在积极动员2万余灾区民兵自救的同时,跨市(州)动员了2万余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第一时间投入灾区,为夺取抗震救灾初步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国务院、中央军委和总部首长的高度赞扬.这次抗震救灾,既检验了省军区的应急能力,也给动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留下了许多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刊中报     
当尖兵打头阵挑重担做实践抗震救灾精神的模范四川省军区开展向抗震救灾民兵预备役先进典型学习活动 八·一前夕,四川省军区党委作出决定,广泛开展向抗震救灾民兵预备役先进典型学习活动,进一步激励激发全区民兵预备役人员长期作战、连续作战、艰苦作战的精神,确保抗震救灾取得全面胜利。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军区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视灾情为命令,把灾区当战场,  相似文献   

5.
夏国富 《国防》2008,(9):4-6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军区紧急动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参加抗震救灾,为抗击地震灾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组织预备役部队和民兵抗震救灾,在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的同时,也反  相似文献   

6.
林楚明 《国防》2008,(4):36-37
目前,在地方(含地方军事机关),动员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各级成立了国防动员委员会与相应的办事机构及工作制度。在军队,动员体制机制建设主要在高层进行,作战集团(部队)的动员体制机制还很不健全,甚至可以说基本上是一个空白。须知,战时地方动员保障作战的行动,大多要在作战集团(部队)与地方间进  相似文献   

7.
张书领 《国防》2010,(6):8-10
玉树“4·14”地震发生后,青海省坚持把民兵预备役部队作为抗震救灾的重要力量,紧急动员、紧急征召、紧急出动,地震发生仅5小时,79名首批动员的专业技术人员就空运至玉树灾区,其他应急人员12小时内陆续摩托化抵达救灾现场。  相似文献   

8.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3小时,四川省军区发出了紧急动员我市组建民兵营赴绵阳灾区抗震救灾的指示。面对突如其来的任务,军分区仅用12小时就完成了7个民兵连1060人、64台各种车辆装备的动员集结,实现了动员的快速高效。至8月18日撤回归建,历时94天。这次应急动员时间紧、任务急、  相似文献   

9.
徐明  刘振宇  方勇 《国防》2006,(1):53-54
未来信息化条件下高技术局部战争,作战物资消耗大、部队机动距离远、战场支援保障复杂,预备役部队后勤如何适应未来作战需求,成建制形成支援保障能力,是当前预备役部队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必须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笔者认为,提高预备役部队成建制支援保障能力,应高度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预测需求,多方筹措,科学制订支援保障行动预案预备役部队后勤成建制形成支援保障能力,首要的工作是抓好支援行动方案和计划的制订及论证。一是测需求,摸底数,全面掌握动员潜力。预备役部队后勤部门应根据战时担负的后勤支援保障任务,科学测算战场…  相似文献   

10.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军区立即启动省、市(州)、县三级民兵预备役应急机制,动员民兵预备役部队5万余人参加战斗。抗震救灾后勤保障中,省军区部队没有保障分队、保障装备和战备储备物资,但仍出色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认真总结其中的得与失,对健全民兵预备役应急动员后勤保障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民兵预备役部队后勤保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民兵应急动员后勤  相似文献   

11.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全军和武警部队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灾情发生后,正在驻昆明部队调研的军委副主席郭伯雄,立即赶赴灾区,现场指挥部队救灾工作。军委副主席徐才厚每天都和四总部的领导同志一起研究统筹全军抗震救灾工作,调兵遗将。  相似文献   

12.
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兵力运用超常加强,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作战消耗空前增大,征集动员民用运力保障参战支前,是后方部队快速机动到前线参战,及时输送补充作战物资的有效途径。研究和探索民用运力征集动员,是内陆地区国防动员委员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征集动员民力运力的准备和保障工作比较繁杂,在进行征集动员时,要突出重  相似文献   

13.
宋良斌 《军事经济研究》2008,(6):F0002-F0002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胡主席一声令下,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立即驰援灾区,一场跨越军兵种、军地携手、千军万马大集结、大机动、大营救迅速展开。十余万官兵参加抗震救灾,后勤保障成为展开抗震救灾行动的关键环节。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联勤部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按程序快办”的原则,采取建制保障与支援保障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接到上级命令,A地区发生严重地震灾害,所有通信全部中断,要求我部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灾区,执行野外通信保障任务。”经过简短动员后,一支由20人组成的应急抗震救灾通信保障分队前往出事地点展开作业………这是5月21日黑龙江某预备役师以实际行动支援抗震灾区,开展通信保障分队快速演练的一幕。该师针对通信分队现役骨干少、  相似文献   

15.
王向东  蔡清 《国防》2013,(4):52-52
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高新技术装备陆续配装部队。加强高新技术装备保障力量动员建设,对于确保部队打赢具有重要意义。加大高新技术装备保障动员力量军民融合建设力度。要打破承研、承制、承修单位三方"背靠背"工作模式,健全支前保障动员任务单位跟研跟产信息共享和联合培训制度,使其在装备研制阶段即筹划军民一体化保障内容,确保其平时掌握通用高技术  相似文献   

16.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我10多万大军救援灾区,军需保障能力经受了一次近似实战的检验,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各级军需部门在保障部队圆满完成抗震救灾任务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暴露出需求预测不够准确,先期保障不尽如意;保障信息不够通畅,指挥手段相对落后;保障体制不够完善,资源统筹力度不够等问题。如何提高部队抢险救灾军需保障能力,文章认为:充分准备,准确预测,是搞好抢险救灾军需保障的前提;一体联动,统筹整合,是搞好抢险救灾军需保障的关键;应急应变,超常保障,是搞好抢险救灾军需保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李士国  王教军  吴子奇  张志刚 《国防》2008,(6):I0001-I0004
总参谋部动员部预备役部队局与国防杂志社联合主办辽宁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某师是我军组建最早的预备役部队之一。20多年来,在军地双方的正确领导下,师党委"一班人"以党的创新理念引领工作,筹划发展有新思想、指导发展有新招法、驾驭发展有新本领,部队全面建设成就辉煌。特别是新世纪新阶段,该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升战斗力为目标,  相似文献   

18.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成都市武侯区人武部积极组织武侯、高新两区应急民兵突击队奔赴都江堰市、崇州市、彭州市等重灾区,在第一时间执行抗震救灾任务。全体民兵预备役人员视灾情为命令,视灾区为战区,把抗震救灾当作一场战役来打,注重提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被四川省军区评为抗震救灾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9.
张鹤田 《国防》2002,(12):31-33
本文所讲的"保畅通",是指以民兵和交通战备专业保障队伍为骨干,充分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保障部队机动和作战物资运输的行动.做好"保畅通"准备工作,是国防动员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未来作战任务的完成.各级领导和机关必须深刻认识做好战时"保畅通"准备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山西某预备役步兵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所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预备役部队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扎实推进预备役后装保障工作向国有企事业单位拓展,有效提升了部队的应急应战保障能力,促进了部队战斗力的生成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