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5 毫秒
1.
编辑同志: 我大姐被拐卖到内蒙古后,与收买她的那个男人关系很好,两人已“结婚”8年,女儿也6岁多了。她被拐卖前的丈夫徐某对她很不好,她非常想解除与徐某痛苦的婚姻关系。于是,我大姐趁今年从内蒙古回家探亲之际,向法院起诉,要求与徐某离婚。徐某为此多次跑到我家吵闹、威胁,并趁我大姐单独外出之机,将她“拉”到徐某家“看”了起来,限制她的人身自由,强迫我大姐撤  相似文献   

2.
在农二师30团南湖社区,有一位大姐叫夏碧清。今年53岁的她退休不退岗,时刻惦记着左邻右舍。不论谁家有困难,只要找到她,她总会给予帮助,因此大家亲切地称她为热心大姐。  相似文献   

3.
近日,一位10岁的小学女生说,她是从学校里知道雷锋的,但对雷锋的事迹和精神说不上来。一位40多岁的大姐告诉我,雷锋精神就是做好人好事。一位69岁的老大爷说,时代发展了,学雷锋首先要从了解雷锋精神开始。我认为老大爷说得好。  相似文献   

4.
舒秋劲大姐戴着医生为她特别配制的茶色眼镜,满脸喜悦地递给我一本《革命精神光耀千秋》。她的右眼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患病,视力几乎为零。可从她的笑容里看不出眼疾的困扰,只有任务圆满完成后的畅快。  相似文献   

5.
在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过程中,涌现了多位中外知名的女革命家。她们文武双全,贡献卓越,德高望重,从我们党的领袖到工农士兵,都尊称她们为"大姐"(当然后代人是应称她们为妈妈、奶奶的)。近来读到一本专著,介绍了第一代"十大大姐",陈少敏被列为第五位。提起这位老革命家,立即联想到使人感动的件件往事:她是1946年6月我军中原胜利突围的组织者之一  相似文献   

6.
前段时间母亲来信说:“近来眼睛越来越不好使,连毛线头也穿不进针眼里了。”还说,幸好已出嫁的姐姐常过来帮忙,毛衣马上就织好了,读后眼前便定格出母亲眯着小眼,费力穿针引线的画面。其实现在家里早已没什么可以缝缝补补的了,可母亲总是放不下她的针线,一有空她手里便要缝补些什么。去年休假,我从部队回到家里,母亲便告诉我她的宏伟计划:她要把家里所有旧  相似文献   

7.
中央部委某机关,有一位人人称道的老兵,她把十几年军旅生活养成的优良作风和对同志对群众的满腔热情带到了机关,她让同事们感受到理解、体贴和温暖,她让单位充满和谐、温馨和关爱。她的名字叫王萍,大伙都亲切地称她为"大姐"。6月,北京的夏天。虽然坐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党支部副书记王萍大姐的头上却一直冒汗。整整一天,住在医院要做手术的同事胡伟却怎么也联系不上,让人  相似文献   

8.
“拥军大姐”王丽珠,是云南蒙自县华光酒楼的经理。“拥军大姐”这个称渭,足驻蒙部队官兵冠予她的。提起王经理,官兵都会发自内心地交口称赞,夸她是视部队官兵如兄弟的好大姐!  相似文献   

9.
奶奶的牵挂     
林嘉 《中国民兵》2021,(1):80-80
前段时间给家里打电话,得知奶奶住院了。她在家里打扫卫生时不小心摔倒,膝盖粉碎性骨折。我赶回老家看望她。奶奶躺在病床上,膝盖肿得像个胶东大馒头——又大又亮,还不能打石膏,只能静静地躺着。  相似文献   

10.
我有一位朋友,原是普通工人,丈夫是车间主任,在改革初期夫妻双双下岗,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家庭境况一落千丈。我的这位朋友生性泼辣大方,有工人的爽快和干脆利落。为了生活,她和丈夫商议烙饼卖,丈夫将信将疑,没有信心。她说:“烙饼花的本钱不多,说干就干。磨磨蹭蹭,什么事也干不成。”她率先用陈旧的小推车推着家里的旧炉子出去烙饼,叫卖。起初心里“咯噔咯噔”跳个不停,特别是见到熟人,难免脸红。  相似文献   

11.
父亲是个兵     
父亲是个兵。准确地说,曾经是个兵。更准确的说法:先是国民党的兵,后当共产党的兵。但胜利解放海南岛后,他却放弃了荣升的机会,当了“逃兵”——其时,母亲已有了大姐,家里的日子紧得很,他心里放不下她们母女俩啊! 母亲去世早。我以前没有认  相似文献   

12.
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选择了沉默和隐忍,直到她去世,我才突然发觉,母亲是如此爱我,而我是如此无知和内疚。我的母亲一生辛苦,没有享过一天的福。从我记事起,家里就很穷。由于长期操劳,缺少营养,母亲身体越来越差。1994年6月,在我们的一再劝说下,她才到太原来看病。医院检查为食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70年代,我八九岁,家里住得比较拥挤,父母便让我去跟爷爷奶奶住。奶奶喜欢在夜晚安静的时候纺纱。在火塘边,她架着一台老式木制纺棉车,坐在那里安详地纺着棉纱,一坐就是三个多小时。每天晚上,我陪着奶奶坐在火塘边,一边烤火,一边借着柴油灯看书。柴油灯开始很明亮,过了一个多小时,油灯上慢慢结出了灯花,灯光顿时昏暗了下来。火塘里的火也渐渐没有那么旺盛,暗淡了不少。  相似文献   

14.
王周     
正232魅力编号【这样的我】我出生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特招入伍九年来从一名懵懂女孩成长为一名女军人。军营生活磨砺了我的意志,塑造了我的品格,增强了我的本领,让我的身上多了一股飒爽之气。热心肠的我还是大家的‘‘知心大姐",无论是头  相似文献   

15.
在丈夫眼里,她是“贤内助”;在战士心中,她是无话不谈的“知心大姐”;在朋友的赞美声中,她是让人敬慕的“女强人”,她就是山东某预备役高炮团政委丁英民的妻子张兆凤。  相似文献   

16.
5月14日,在河北省保定市援疆干部李兆豫的家中,笔者见到了他的妻子郝冬梅和女儿李雨瑄。"我们家兆豫在二师已经生活、工作两年多了,已经成了一名兵团人。我利用暑假去了3次二师,现在,我们一家人都爱上了兵团。"郝冬梅说。2011年3月的一天,李兆豫告诉她和女儿,自己不久后就要到二师参加3年的援疆工作。听了丈夫的话,起初她心里十分不愿意:丈夫从来没有和自己分开过,况且女儿刚上初中,十分需要父亲的关爱……思来想去,郝冬梅认为丈夫选择去援疆是他的工作任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既然你已经决定要去援疆了,我和孩子都会支持你的。"郝冬梅说",家里的事情你不用操心,有我呢。""爸爸,您就放心吧,家里有我照顾妈妈呢。"女儿李雨瑄的话,  相似文献   

17.
牵手     
两年前,我因单位不景气下了岗,而恰在此时丈夫又提出离婚。我一下子仿佛从天堂跌进了地狱,每日以泪洗面,难以自拔。在我遭受命运的双重打击时,邻家的大姐借给我二十几本《环球军事》。她鼓励我说:“你不是崇拜军人吗?那就认真读一读这本杂志吧。它会让你坚强起来的。”就这样,《环球军事》在我最迷惘、最无助的时候出现了。因为下岗经济拮据,  相似文献   

18.
在沈阳军区某高炮旅卫生队医院,有一个被青年官兵称为“心灵驿站”的心理门诊。这里的“主人”是一位四十出头的女军医,这个部队的官兵亲切地叫她“知心大姐”。  相似文献   

19.
已过了爱做梦的年龄,仍固执地做着一个让我感觉很富有、很快乐的梦:当大姐。有一天,当命运之神牵着我,相继走进我生命中的三个连队,我一下子便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大姐。  相似文献   

20.
我的母亲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个子不高,短头发圆脸大眼睛。由于在工厂上班,嗓门儿大。虽然家里很穷。但她和千千万万个母亲一样,爱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