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种重要的新装置——一种新型准分子激光器以及一个用来测定激光对空间目标辐射效应的巨型真空室不久将在陆军的白沙导弹靶场投入运行。这种重复脉冲式中高功率准分于激光器属一项技术验证计划,以探索一种特殊型高能激光器的潜在效能。这种激光器有可能用作地基反卫武器,但目前尚未安排这类试验。这种新型激光装置由空军武器实验室与战略防御计划局(SDIO)共同投资建造。  相似文献   

2.
“坦克有眼睛吗?”不少人经常会问这个问题。其实,坦克不仅有灵敏的耳朵 (电台)、刀枪不入的身躯 (车体)、发达的四肢(履带和负重轮)、特殊的心脏(发动机)以及可360度随意转动的脑袋(炮塔),还有神奇的眼睛(潜望镜、观察镜、瞄准镜等)。下面,我们重点来介绍一下坦克的眼睛吧。  相似文献   

3.
激光步枪——在美国,已经对大约1000支激光步枪进行了战场试验。这种以士兵后背包中的电源提供动力的低能量激光步枪,有效射程为1英里左右。这种枪无声响,也看不见其射线,但它射在任何人的眼睛上就会使之丧失视力,特别是那些使用夜视镜和望远镜的人。  相似文献   

4.
激光武器是指利用激光能量毁伤目标或杀伤人员的一类武器。根据激光器输出功率的大小和对目标杀伤方式的不同, 一般分为高能激光武器和低能激光武器。低能激光武器输出的功率较低,通过激光照射作战人员的眼睛或武器装备的光电敏感器件,可以导致作战人员出现暂时眩晕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了战场上激光武器的作用与威胁,特别是对作战士兵眼睛的损伤和作战装备的损坏.并对激光武器装备的发展与应用及其激光防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大气激光通信称自由空间光通信FSO(Free-Space-Optics)或无线光通信。早在120年前,大气激光传输的概念就由电话发明人贝尔提出过,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红宝石激光器的出现,大大改善了大气激光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F S O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用于军方,随着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波分复用(WDMA)、自适应光学(AdaptiveOptics)等技术不断发展,无线光通信在传输距离、可靠性、传输容量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善,适用面也越来越宽。一、FSO的基本原理(1)FSO技术是一种基于光传输方式、采用红外激光承载高速信号的无线传输技术,它以激光…  相似文献   

7.
致盲激光武器以人的眼睛为目标的激光武器已经不是初次提起,以前人们就谈到过这种武器问世的可能性。据说,在80年代,一架美国预警机飞近苏联舰艇时遭到了激光照射,机上人员一时失去了视力。激光技术是1960年首次获得成功的,几年后就被应用于军事的各个方面,其...  相似文献   

8.
《国防科技》2003,(9):82-82
导航卫星、雷达、激光及各种光电设备是飞机、舰船、车辆、导弹的“眼睛”,而对在水下运动的潜艇就没有这么好的福气,这些设备在水下都会变成睁眼瞎。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声音令人惊奇地成了“潜艇”在水下必不可少的“眼睛”。 的确是这样。声响是潜艇普遍使用的水声探测设备。水声探测设备在侦察时,捕捉、接收水声信息,将水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处理后由显示控制台显示和提供听测定向。  相似文献   

9.
利用激光 (CO2 连续激光、YAG连续激光和脉冲激光 )对富碳酸钡YBCO超导材料进行辐照 ,并研究各种激光对超导块材临界电流密度Jc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陆军加紧发展激光反卫星武器 最近,美国陆军利用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高能激光系统试验设施(HELSTF)的“中红外先进化学激光器”(MIRACL)和“海石光束定向器”(SLBD)进行了世界上首次公开进行的激光反卫星试验,目标卫星高度425km,试验取得部分成功。同  相似文献   

11.
在建立高斯型重复脉冲激光辐照InSb(PV)型探测器物理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近似解析解的形式计算了圆柱形InSb靶板的二维温度场。通过数值分析得出了在激光辐照时,InSb(PV)型探测器的温升与时间的关系,并计算出相应的损伤阈值。研究表明:在高斯型重复脉冲激光辐照下,损伤阈值受到脉冲数目、宽度、重复频率以及脉冲激光光斑半径的影响,InSb(PV)型探测器会发生熔融损伤,发生于迎光面的光斑中心。对于一定厚度胶层的InSb(PV)型探测器,只有强度大于一定阈值时重复脉冲激光的辐照才可能发生熔融损伤,越薄的胶层对应的损伤阈值越大。为了增加InSb(PV)型探测器的激光对抗能力,应该减小胶层厚度。  相似文献   

12.
光盘是一种用激光进行高密度、高保真信息存储的载体 ,通常称为CD。CD是英文CompactDisc的缩写 ,意为“小型唱片”。小型之意 ,是相对于80年代前期流行的直径为30cm的模拟式密纹唱片LP(目前市场上已很难见到 )而言。最初的CD又称为CD -DA(CompactDisc -Dig italAudio) ,即我们所说的激光唱盘。CD -DA是利用激光以数字方式 (即0/1信号 )来记录和读出声音信息 ,它可以存储74分钟的音频信息。由于其造价低廉、声音信号的无损读出、音质好、保存期长 (理论上可以永久保存 )等诸…  相似文献   

13.
工作动态     
重庆合川市人武部研制开发基层武装部民兵预备役工作管理系统。 (罗伟) 云南省峨山县人武部组织干部深入学习《政工条例》。 (侯志宏燕鸿) 贵州省普安县人武部开展"条令条例学习月"活动。 (莫川) 贵州省安龙县人武部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后勤工作,管好用好标准经费,厉行节约,蔚然成风。 (陆中华唐保明) 贵州省松桃县孟溪镶200余名退伍军人积  相似文献   

14.
面对精确制导武器对地面军事目标日趋严重的威胁,对抗精确制导武器已成为防空作战体系的最主要任务之一。由于精确制导武器多为光电制导(如激光制导、红外制导、电视制导和红外成像制导),或采用了光电引信(如激光近炸引信)等光电装置,所以在防空武器装备体系中大力发展激光对抗技术,可大大提高所保卫目标的生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防空武器装备体系中采用的激光对抗技术主要包括:对空中目标的激光主动侦察与被动告警,对精确制导武器的激光有源对抗、激光致盲与激光摧毁等。一、防空体系中的激光侦察告警武器装备1.激光主动侦察武…  相似文献   

15.
在大功率激光焊接设备中,二氧化碳激光器(CO_2激光器)最常用。这种激光器发出光的波长为10.6 μm。CO_2激光器的混合气体主要是氦(保证产生热量的移动传输)、二氧化碳(激光活性介质)和氮(气体放电产生激发所必需的能量)。CO_2激光器在用于薄壁结构的高速焊接时,成本效益尤其突出,例如轿车车身的焊接。这种类型激光器的缺点是需要一个非常复杂精巧的系统将激光束发送到工件上。这也就意味着这套系统的工作平台缺乏灵活性,如果需要经过很多反光镜来  相似文献   

16.
1 美国陆军加紧发展激光反卫星武器最近 ,美国陆军利用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高能激光系统试验设施 (HELSTF)的“中红外先进化学激光器”(MIRACL)和“海石光束定向器”(SLBD)进行了世界上首次公开进行的激光反卫星试验 ,目标卫星高度 4 2 5km ,试验取得部分成功。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 ,美国国防部和陆军就开始逐步封锁有关激光反卫星的消息。最近 ,美国《陆军内情》在获得一系列军方内部文件的基础上 ,报道了 2 0 0 0财年美国陆军在激光反卫星武器方面的进展情况 ,并且指出 ,美国对激光反卫星武器的研制不但没有停止 ,而…  相似文献   

17.
攀枝花钢铁公司高炮民兵自制了一种新的训练器材——激光高炮(高机)射击模拟训练器。将这种小型半导体激光发射机安装在武器上,与瞄准镜(或瞄准具)轴贴近且平行,探测指示裝置安装在靶板上(靶子可是静止或运动的)。当瞄准靶中心时,瞄准手按原武器系统击发方式击发,便可激励激光器产生脉冲激光,通过光学天线成为  相似文献   

18.
MoDTP作锂基润滑脂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二烷基二硫代磷酸氧钼(Mo DTP)作锂基润滑脂添加剂时的摩擦学性能,并与传统添加剂二硫化钼(Mo S2)进行对比;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仪(EDX)对长磨后钢球磨斑表面形貌及元素进行观测和分析,探讨Mo DTP的润滑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不同荷载下,Mo DTP作添加剂比Mo S2具有更好的减摩抗磨性能和更高的PB值,但PD值较低;摩擦过程中Mo DTP与摩擦副表面发生反应,生成了摩擦学性能显著的润滑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测距方程;(2)讨论跟踪精度和仪器调整误差对激光回波率的影响;(3)针对跟踪运动目标,提出最佳激光发射角的概念;(4)激光测距机对大目标的最大作用距离R_M与对小目标的最大作用距离R_m之间的关系。一、测距方程假定在与激光测距机相距R,且与激光束垂直的平面π上,激光的能量分布近  相似文献   

20.
为评估脉冲激光试验对研究SoC(片上系统芯片)单粒子效应的有效性,构建了一个65 nm SoC的脉冲激光试验系统,并进行了试验。提出并采用坐标定位法、有源区聚焦法、ΔZ补偿法等针对大规模倒装焊集成电路的试验方法。对SoC的片上存储器、寄存器文件、RapidIO、DICE触发器等部件进行了脉冲激光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片上存储器对脉冲激光最为敏感,部件的激光试验与相应的重离子试验现象吻合,利用脉冲激光试验可有效研究纳米工艺下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单粒子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