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黄河文化发祥地之一的河南省三门峡市,有一个人的名字传遍了当地的城镇乡村。上级领导同志称赞他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三门峡市的党政领导称赞他是“我们身边的孔繁森”,与他并肩艰苦创业的同志称赞他是迎难而上、不懈奋斗的“拓荒牛”,基层官兵、当地群众称赞他是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人民公仆”。  相似文献   

2.
见义勇为英雄徐洪刚的名字传遍华夏大地,又一个名字回荡在徐洪刚的家乡——云南省、震撼着全省军民的心灵。他,就是弥勒县西三乡磷马村彝族基干民兵班长石学亮。1993年12月21日,年仅19岁的他在抓捕穷凶极恶的歹徒时不幸壮  相似文献   

3.
埃内斯托·格瓦拉的名字随着1959年古巴革民的成功传遍了拉美和全世界。这位被西方称作游击战理论专家的英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时至今日,他所著的《游击战》一书,在拉美仍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援疆440天、诊治360名病人、实施手术160例;在被查出身患癌症、脚踝严重扭伤的情况下,他仍坚持跪在凳子上为患者做手术。连日来,辽宁省丹东市援疆医生李兆奎的名字传遍了天山南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辽宁省分别授予他"优秀援疆干部"和"辽宁省劳动模范"称号。  相似文献   

5.
“黄以仲被泉州市公安局拘留审查了!”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福建长泰县各个角落。金钱美梦难成真1984年,黄以仲从部队团政委的岗位上转业到长泰县当政法委书记,100多元工资,当然难以满足他物质享受的欲望,不少经商者,一夜之间成了腰缠万贯的“暴发户”。他不甘心坐在办公室里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先富起来,开始做起  相似文献   

6.
既不失武将的威严,又颇具儒将风采的开国上将洪学智,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11月20日22时10分在北京逝世。他病逝的噩耗通过CCTV新闻联播的播发传遍神州,一时间笔者惊呆了,想起了前两个月向他组稿,关于长征胜利70周年的特稿。没想到,而今已离我们而去……  相似文献   

7.
他多次被评为“先进专武干部”,两次荣立二等功。他领导的厂人武部连年被上级评为先进单位。他带头创造的“七纳入、七实行”的经验曾传遍齐鲁大地。他就是兖州肉联厂武装部部长高光明。王杰所在部队走来的开拓者企业实行责任制后,民兵工作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经费难以解决。没有钱,训练难进行。没有钱,活  相似文献   

8.
基干民兵段庆忠是江苏省淮阴市清浦区黄码乡出了名的穷户。一年功夫,面貌全变,今年初,他买砖瓦盖新房了。这消息就象炸了锅似地很快传遍全乡,是奇迹吗?不,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家由穷变富是与他种植芦笋分不开的。段庆忠一家五口人,父母有病,缺乏劳力,家庭经济困难。1982年,小段中学毕业后,决心用自己勤劳的两手,改变家庭贫穷的  相似文献   

9.
上海吴淞口,滔滔黄浦江从这里奔腾入海。一个共产党人的名字,从吴淞军港传遍万里海疆——他以立党为公、秉公用权的模范行动,实践全心全意的庄严承诺,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操守,树立起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他,就是海军优秀党务工作者、东海舰队某支队政委马友。6月8日,海军党委做  相似文献   

10.
也许,这只是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但他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也许,他仅仅是一个平凡的青年,但他的名字却在短短几天里传遍了绥江。他,就是贵州绥江县大沙办事处青年民兵凌征华。今年4月11日下午4时,3名持火药枪的歹徒跑进当地桃李果园偷果苗时,被大沙19社社员王其珍发现,她立即大喊“抓贼!”,正在吃饭的凌征华听见喊声,立即扔下碗筷以最快的速度,抄近路赶到了出事地点。  相似文献   

11.
金秋十月,裴永俊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喜讯传遍了十三师,他的事迹也形成了一股爱的暖流,感动着每一位职工群众的心灵!今年67岁的裴永俊是十三师红星四场三连退休职工,46年来,他精心照顾着和他非亲非故的精神病患者张善玉的善举,深深打动着身边的每个人。21岁时,一场意外使裴永俊失去了一条腿,组织照顾他,为他安排了一份在连队食堂做饭的工作。此时,患有精神疾病的张善玉走进了他的生活。每当看到饥肠辘辘的张善玉出现在食  相似文献   

12.
一个普通士官能够走上大学讲坛给军官们授课,应当说是创造了一个士官的奇迹。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作为一名士官,能够走上神圣的讲台,给大学生上课。当他走上讲台,面对40多名大学生时,这个当时只有初中文化的士官还是为自己捏了一把汗,一堂课下来,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背,但学员热烈的掌声,给予了他最大的激励……他叫巨孝成,某炮兵学院无人机发射站班长。十年来,他培养的学员多达400多人,目前全军经过无人机专业培训的干部大多是他的学生,巨孝成这个士兵教官的名字也传遍了军营。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60年代,一颗新星升起在历史的苍穹,一个光辉的名字走进千家万户,一种以他为名的伟大精神传遍中华大地。这个人就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40多年后,有一个以收藏雷锋专题而享誉京城的军人,他就是八一厂化服道车间主任——董兴喜。30多年军龄的董兴喜,收藏雷锋专题  相似文献   

14.
龙泷,云南镇雄县仁和镇基干民兵,中共党员,1989年3月入伍,服役期间曾任文书,班长等职务,多次受到连营嘉奖,1991年退伍,当上了一名基干民兵。乌蒙大地掀起学习徐洪刚热潮后,他立志做一名洪刚式的英雄人物,曾多次见义勇为,与歹徒搏斗,以行动实现了他当英雄的夙愿。他勇斗歹徒的英雄事迹传遍了乌蒙大地,今年先后被云南省公安厅,昭通地区评为“社会治安先进个人”及“优秀党员”,地、县、党、政、军、发出通知,号召全区民兵、人民群  相似文献   

15.
在雷锋精神的发祥地抚顺市望花区,区长于扬福情系国防胸怀武装的事迹传遍军营内外,他也由此被驻区官兵誉为“爱兵好区长”。几年来,于区长始终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带领全区振兴经济的同时,把满腔真情倾注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上,奏响了一曲曲兴武强兵固国防的动人乐章。  相似文献   

16.
永恒的爱心     
正秉持爱心,致富带动群众脱贫;乐善好施,资助学子放飞梦想。10余年,坚持不懈,善举传遍十三师,作为党员,他将难事办在实处,将群众放在心里,他就是十三师淖毛湖农场四连职工田孝芳。田孝芳面带微笑,给人一种文弱书生之气,而脊背上却担着刚毅和坚强,凡是他认定的事,虽困难重重却锲而不舍终至完成,在连队的10余年间,不仅自己勤劳致富,而且十几年如一日带动其他职工共同致富。2010年,团场为了更好地促进职工  相似文献   

17.
近一段时间.一个英雄的名字.一副英武 的雄姿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嵌入了亿万军民 心中。他.就是二炮某基地司令员杨业功少将。 作为同职级的战友.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学习 他的事迹.观看他的录像,聆听报告团的介绍. 引发了无限的思索。 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个“战”字.可以浓 缩军旅人生的业功.展示他工作标准的尺度, 揭示他鞠躬尽瘁的动因.体现他“四种精神” 的内涵。“为将谋事多思战”,这是他忠诚践行 党的创新理论.留给将军们的一条重要启示。 他以“军人不思打仗就是失职”的高度责任感. 忠于战位.精通战“剑”.狠抓战备.全方位 提升部队战斗力,把加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相似文献   

18.
2002年3月,杜家岭村成为河东区第一个“无粮村”的消息通过新闻媒体传遍沂河两岸。同时,一个被群众称为“上校农民”的名字也迅速传开——他就是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人武部政委毛立志。毛立志扶贫,咋扶出个“无粮村”? 1995年3月,到任不足半年的毛立志主动请缨,把多年来一直受政府  相似文献   

19.
“基干民兵杨正铿也算‘八字’了!”这消息象风一样传遍了整个杨岭村,人们纷纷议论着:小杨向来不迷信,曾多次被树为学科学、破迷信的标兵,如今也算起“八字”来了,看来,一个人果真是“八字”所定呵!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去年底,湖南省涟源县春烟乡杨岭村来了一个“八字”先生,他油嘴滑舌,自称是“活神仙”,算出的“八  相似文献   

20.
6月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军区作出决定,授予在抢救落水儿童中英勇献身的日照市东港区马家店村20岁基干民兵刘加锋“雷锋式的好民兵”荣誉称号,并追认为革命烈士.人们忘不了一位基干民兵的英雄壮举.去年12月25日上午10时许,一阵“救人呀,孩子落水啦”的呼声瞬间传遍了马家店村。听到呼喊,刘加锋从家中夺门而出,飞身跑到水库边。眼前的情景令他大吃一惊,同村4岁的焦海成、王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