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国后,阿拉伯国家先后与以色列之间进行了5场战争。受地理条件和形势所迫,以色列采取优先发展陆、空军的策略,经过历次战争的洗礼,以色列陆空军的战斗力跃升中东国家之首。然而,其海军发展却比较缓慢,特别是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海军驱逐舰“埃特拉”号被埃及一艘苏制“蚊子”级导弹艇发射的“冥河”级舰舰导掸击沉,  相似文献   

2.
第三次中东战争,又称“六五战争”,阿拉伯国家称“六月战争”,以色列称“六天战争”。1967年6月5日,以色列为了向外扩张并压制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对埃及等国家发动了突然袭击,阿方被迫实施反击。战争中,由于以军先发制人,实施空中突击,致使阿方损失较大,失去了战场主动权。8月至11月,埃、约、叙先后同意停火,随后阿、以双方小规模冲突不断。1970年,双方实现停火。这场战争,以方亡约1000余人,损失坦克400辆、飞机40架;阿方亡4300余人,损失坦克约960辆、飞机440余架。第三次中东战争…  相似文献   

3.
邝家旺 《国防》2006,(6):73-73
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联军挥兵50余万突袭以色列,企图收复第三次中东战争失去的土地并一举消灭以色列。当时以色列只有兵力11万人,武器装备也远远少于阿拉伯联军,但由张皇失措到仓促应战再到控制战争局面,以色列只用了18天时间,便迫使阿拉伯联军签署了停火协议。由于当天是犹太教的赎罪日,所以这次战争被称为“阿以赎罪日之战”。从这场战争可以看出,以色列虽然是个袖珍小国,却蕴含巨大的作战能力,能够以小制大。这里面除了有美国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以色列国民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国防上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皆兵”…  相似文献   

4.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这是埃及、叙利亚为了收复被以色列占领的阿拉伯国家领土而向以色列发起的一场战争,因为10月6日是穆斯林的斋月节,所以这场战争又称为“斋月战争”。这场战争虽然历时仅21天,但却是一场具有现代作战特点的较大规模的局部立体战争。我们今天在这里并不讲述这场战争,而  相似文献   

5.
由于政治和历史的原因,以色列国家在中东地区树敌颇多,导致其爆发战争屡见不鲜,仅仅大型中东战争就打了5次之多,其中小规模战争更是频繁不断,迄今其有“中东的超级大国”和“世界上最小的超级大国”之称。可以这样说,这个“荣誉”是以色列国家用枪杆子打出来的。尤其是以色列在对待巴勒斯坦解放运动这一问题上的强硬态度,招致许多阿拉伯国家的强烈不满,以阿多次  相似文献   

6.
目前,美国和伊拉克在海湾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曾在海湾战争中尝过39枚“飞毛腿”导弹滋味的以色列再度面临“飞毛腿”导弹的威胁。 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仍然是美军和以色列的心腹之患 在海湾战争中,“飞毛腿”导弹曾是伊拉克对抗盟军大规模空袭的惟一纵深反击武器。海湾战争的前3天,伊拉克向以色列发射了11枚“飞毛腿”导弹,促使以色列参战,达到挑起和阿拉伯国家发生战争的目的。整个海湾战争期间,为打击盟军的纵深目标,伊  相似文献   

7.
徐刚 《当代海军》2004,(5):48-49
以色列位于地中海东岸,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界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近半个世纪与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发生了多次战争。以色列从实战中认识到,要杨在军事处于优势,就必须以质取胜。因此,以色列部队都以“量小质精”而闻名于世。以色列海军潜艇部队现役的3艘“海豚”级潜艇,也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常规潜艇,在性能上远远领先于周边阿拉伯国家装备的各型潜艇。  相似文献   

8.
1973年10月6日,阿拉伯军队选择在犹太人“赎罪日”这一天,突然发起猛烈进攻,被称为“十月战争”或“赎罪日战争”的第4次中东战争骤然爆发。埃及空军首先出动各型米格和苏-7型飞机开始攻击位于西奈的以色列陆上防线及空军基地。与此同时,约4000门大炮对陆上和苏伊士运河边上的重要军事设施进行大规模压制性轰击。几分钟后,埃及人的800多辆坦克便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运河沿岸,借助短时间架设的浮桥,迅速在多处突破以色列苦心经营多年的“巴列夫防线”。在另一条战线,叙利亚的苏制飞机和火炮也同时对戈兰高地发动突击,一举摧毁以色列在该地区的所有防御设施。 “十月战争”中的海上作战以其极富戏剧性的结果而令人始料不及。这次海战虽然仅具有对地面作战实施支援作战的性质,却由于其精彩纷呈的战况而格外引人瞩目。在6年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之间,苏联军事人员和武器装备源源不断地运往阿拉伯国家,从军事上广泛地支援它们抗击以色列。关于这些人们早已熟知,但对于苏联直接介入阿、以之间的武装冲突或战争却鲜为人知。本文根据刚解密的苏联档案,详细介绍了1970年苏联空军援助埃及、与以色列在苏伊士运河上空发生面对面对抗的一些内幕。 解囊相助 1967年第3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摧毁了埃及80%的作战飞机,占领了西奈半岛,加剧了与埃及的矛盾,使得相互之间“势不两立”、“不共戴天”,各种形式、规模的冲突和战争成了“家常便饭”。埃及的飞机经常进入西奈、甚至以色列本土上空,袭击以方目标。然而,由于力量处于劣势,他们想“雪洗耻辱”,结果往往被以色列“反咬一口”。这样,从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少得可怜的战斗机也折损得差不多。埃及空军的战斗力几乎丧失殆尽。以色列的飞机可以在埃及上空“走马行空”。到了1970年1月,以色列空军就开始肆无忌惮地反攻埃及,轰炸开罗和其他一些城市周围的军事设施,给埃及政府“伤口上再撒一把盐”。  相似文献   

10.
正在进行的以黎(真主党)战争可谓大爆冷门。正像几乎占有全部战场优势的美军一直无法战胜被认为是乌合之众的伊拉克反美武装一样,以色列精锐的陆、海、空军和特种部队在过去近一个月对同样被称为乌合之众的真主党的牛刀杀鸡般的战争中,其军事效果也乏善可陈,其战略战术失误和战争损失倒比比皆是、惨不忍睹。不仅美、英一些军事分析家认为以色列打不赢这场“一支游击队在对抗一个国家”的“不对称战争”,现在以色列自己的媒体也承认,这是一场“最不成功的战争”(以《国土报》语)。牛刀杀鸡,战果寥寥以黎战争初起,以色列倚仗多年来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1948年5月,过了两千多年流亡生活的犹太民族在中东地区建立以色列国,当时只有60万人口,国土面积1.4万平方千米。由于领土、宗教等复杂问题,以色列同邻近的阿拉伯国家多次发生战争,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1982年先后爆发5次中东战争,中东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以色列依靠美国的支持,建立起强大的国家军事机器,在与阿拉伯国家的武装冲突中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但是,地狭人少、势单力薄的以色列总是为自己的“生存”担忧,迫切想取得更大的军事优势。于是,他们看中了核武器,千方百  相似文献   

12.
以色列于1948年5月14日正式宣布国家成立,次日凌晨就遭到5个阿拉伯国家组成的联军的围攻.从那时到刚过去不久的"铸铅"行动,它与阿拉伯国家进行了5次规模不小的战争,多次与阿拉伯国家或反以力量发生武装冲突,至于阿以暴力事件更是家常便饭.这真正是一个在战争中诞生、在战争中走向强大的国家.这个中东强国进行的不少作战甚至战争,是用分钟计算的.让我们拉长镜头,看看其中一些令人惊叹的"分钟作战"之前,以色列所做的关键性谋划和准备.  相似文献   

1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数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国防军一次次创造了战争神话,也一次次地震惊了世界。无论从哪一方面说,以色列的军队都是世界一流的。而第7装甲旅(以下简称7旅)就是这支一流军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王牌。第7装甲旅诞生在硝烟弥漫的第一次中东战争中。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数小时后,5个阿拉伯国家的4万余军队便高呼着“消灭犹太国”的口号从四面八方越过边界,向以色列发动了全面进攻。以色列不得不从其降生的第一天起,就投入到捍卫生存权,拓展生存空间的血腥搏杀之中。战争爆发之时,以色…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对伊动武,首先使用的还是它的杀手锏——空军.美国这样做,原因和目的有二:其一是,空军是它的强项.在这方面它对伊拉克占有绝对优势,可以削弱伊军的作战能力,取得“首战告捷”的战果,借以鼓舞士气;同时.也以此挫伤对方的士气.其二是,在空袭过程中,美空军特别重视摧毁伊拉克可以袭击以色列的导弹基地,使得伊军暂时没有能力袭击以色列,避免因以色列报复伊拉克而引起一场新的阿以战争,破坏美国目前的战略部署.正因为如此,美国在开战的第一天,便不惜使用了部署在海湾近1/5的巡航导弹.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48年以色列在美英的扶植下强行在中东建国以来,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争端更加频繁,美苏也开始在该地区扶植各自的力量。在1967年6月5日至10日,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爆发了第三次中东战争,历史上又称六日战争。1967年6月8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熬战正酣,以色列为占领更多的领土,与埃及、约旦、  相似文献   

16.
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以以色列大胜、阿拉伯国家惨败而告终。埃及等阿拉伯国家一直希望寻求机会收复失地、一雪前耻,而战后的中东国际局势也开始出现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的新变化:以色列外交在1973年前后陷入困境,阿拉伯国家石油武器在70年代开始成为左右中东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美苏的中东政策引发的国内外压力推动了埃及等国战争决策的制定,并精心备战;以色列沉醉于上次战争的巨大胜利之中而麻痹轻敌,尤其是情报工作也出现了重大失误。这一系列中东国际关系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因素,最终促成了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  相似文献   

17.
刘娇月 《环球军事》2010,(10):14-15
近日,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紧急访问埃及,同埃方讨论叙利亚一以色列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及应对策略。一直以来,埃及同叙利亚的关系都处于一种“冰冻状态”,这一次,两国在共同面对以色列的威胁时却破天荒的走到了一起。目前,叙利亚急需阿拉伯国家的支持,这种迫切的需求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8.
中东战争,一般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之间进行的五次规模较大的战争。因发生在中东巴勒斯坦及其周围地区,故名。又称阿以战争。这五次战争的共同特点是,都有大国插手的背景。  相似文献   

19.
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叙军队以突然袭击拉开了战幕,这使自称“军事大国”的以色列陷入被动的泥潭,遭受了重大损失。战后,各国军界纷纷评说以军初期失利的原因,认为是由于埃叙军队战前成功地组织了战略欺骗、埃叙军队选择了最为有利的开战时间和以军的情报掌握不准等等。对上述原因我并无悖议。但通过对已有资料的研究,笔者认为,以军战争初期失利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战略指导的失误。一、过于信赖事实上已经失灵的“遏制战略”,影响了临战准备。 1967年的“六·五”战争结束以后,深信自己战无不胜的以色列确定了“遏制战略”这样一条国家安全政策。所谓遏制,实质是指让对方通过对战争的利害得失作出合理的判断而产生恐惧心理,进而使其不敢发动战争。一般来说,这种目的的实现,首先是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的。以色列的遏制战略的基本设想是:在短期内,加强对危险地区的防御,在军事上保持快速反应能力,严密警戒边界,随时击退阿拉伯人的进攻,以这种实力打消阿拉伯国家的进攻念头。同时,不断发展本国的综合国力,保持战争潜力,以军事上的绝对优势迫使阿拉伯人放弃继续战斗的意志。以色列认为,“遏制战略”成立的基本条件有两点:一是埃军渡过苏伊士运河发动进攻时,在其桥头阵地的初期阶段就会被以军的快速反击所粉碎。正象国防部长摩西·达扬所宣称的那样:“任何企图渡过运河的埃及军队都将在24小时内被  相似文献   

20.
以色列作为中东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神秘的核武库被曾叛逃英国的以色列前核工程师瓦努努称为“第三圣殿最后的一根柱子”。尽管巴以冲突近来不断升级,但阿拉伯国家在对以色列采取强硬措施时却不得不考虑以色列核武器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