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月10日晚,以色列总理沙龙因9日在国内连续发生两起自杀性爆炸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而提前结束对印度的访问回国。9月11日晚,以色列安全内阁作出驱逐阿拉法特的决定,蕴含着引发更多暴力冲突的巨大风险。沙龙此举将严重阻碍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的实施。对此国际社会深表忧虑,并呼吁其放弃这一“愚蠢的决定”。 以色列现任总理沙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人们对他曾有两句著名的评价:历史学家说,战火频繁的中东战场只造就了一个名将,那就是沙龙,而时事评论家则说,只要沙龙存在,中东就永无安宁之日。  相似文献   

2.
2月7号,沙龙在大选中获胜,当选为以色列新总理。就在沙龙当选的第二天,美军和以色列国防军开始了代号为“杜松眼镜蛇”的联合军事演习。美国为沙龙撑腰 沙龙当选以色列新任总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巴以和平之路新的开始。因为沙龙身上有太多的“问题”。去年9月28日,正是沙龙强行“参观”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阿克萨清真寺所在的东耶路撒冷圣殿  相似文献   

3.
11月5日,以色列总理沙龙辞去总理职务并将于90天内举行大选。以色列工党10月30日宣布退出沙龙联合政府,使沙龙政府在议会中只剩下55个席位。为获得超过半数的60个以上席位,沙龙与在议会中具有7个席位的“以色列家园-国家联盟”进行了长时间的讨价还价,但终未能达成协议。沙龙被迫辞职,并宣布提前举行大选。以色列总统卡察夫已经接受了沙龙的辞职。 1928年,沙龙出生于特拉维夫郊区卡法马拉尔村的一个孤立和封闭的家庭。父亲萨缪尔是一个蛮横的、性情暴躁的人。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逐渐长大的沙龙形成了父亲那种为  相似文献   

4.
1月11日,以色列前总理、传奇将军阿里埃勒·沙龙(ArielSharon)在重度中风昏迷八年后离世,享年85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追悼会上讲话,称沙龙是“以色列最伟大的军事指挥官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沙龙领导的以色列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政府中,有一名成员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1995年遇刺身亡的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的女儿达利亚·拉宾-佩洛索夫。今年51岁的达利亚,在沙龙政府中出任国防部副部长一职。 女承父业有大志 1950年3月19日生于以色列的达利亚是位法学学士,精通希伯莱语和英语,从政前是一名律师。 1995年11月4日,拉宾总理在特拉维夫参加完一个和平集会后,被犹太极右分子阿米尔枪杀。当时,达利亚并未参加那次和平  相似文献   

6.
犹太人定居点问题一直是巴以冲突的焦点之一。作为以色列修建定居点的积极倡导者、加沙地带定居点的创建者,以色列总理沙龙2月2日在接受以《国土报》专访时表示,他已下令制定拆除位于加沙地带全部17个犹太人定居点的计划。沙龙在专访中称:“制定这项计划的出发点是,未来的加沙地带将没有一个犹太人居住。”2月4日,沙龙又表示,他支持就拆除加沙地带犹太人定居点  相似文献   

7.
新年的新意尚未散尽,俄罗斯和以色列之间却突然陷入危机。以色列政府甚至发出狠话:俄罗斯与以色列两国关系有可能画上句号。俄以关系为何恶化得如此迅速?沙龙举行秘密会议商讨对策 1月2日,以色列总理沙龙组织召开了内阁秘密会议,专门讨论"俄罗斯问题"。俄罗斯媒体报道说,以色列驻俄罗斯大使阿尔卡基·米尔-曼恩也被以色列政府召回国内。但以色列外交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澄清说,俄罗斯媒体所说的以色列召回驻俄大使一事纯属子虚乌有,事实是,以驻俄大使目前正在度假。  相似文献   

8.
1月4日晚上,以色列总理沙龙因大脑中风及大面积出血,住进哈达萨医院,进行了第3次手术。昏迷不醒的沙龙不仅牵动着世人的心, 而且使中东又一次成为世界的焦点。本文叙述的是沙龙军旅生涯中的一些片断,从中可以窥见沙龙与以色列国防军间斩不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语言就是一种武器!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正在就停火协议进行谈判。以巴之间积怨之深单从双方的言词就可以看得出来。即使双方使用相同的词汇,却也不能代表相同的意思! 一场文字战争 按以色列总理沙龙的解释,“停火”是指巴勒斯坦所有针对以色列人袭击行为都应该停下来,而以色列的军队不放弃用攻击直升机杀害巴勒斯坦人的权力。  相似文献   

10.
沙龙当选以色列总理后,巴以争端的走向再次引人注目,从本期起,我刊连载新华社驻加沙记者马晓霖的分析文章,以帮助读者了解中东军事冲突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虽然巴以之间有深深的民族家仇国恨,虽然以色列总理沙龙宣布以色列进入战争状态,虽然巴勒斯坦的人体炸弹把以色列搅得国无宁日,虽然成千上万的以色列军人正在践踏巴勒斯坦人的家园,但仍有许多以色列人对战争大胆地说“不”。他们中既有应视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后备役部队官兵,也有高呼反战口号拼死要给拉马拉普通巴勒斯坦人送水送粮的普通以色列公民,还有誓与被困拉  相似文献   

12.
4月17日晚,以色列空军出动武装直升机向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加沙地带领导人兰提西乘坐的汽车发射一枚导弹。兰提西和车内的两名保镖身亡。他是继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被暗杀后哈马斯又一被暗杀的高官。以色列《耶路撒冷以邮报》报道,以色列总理沙龙在每周内阁例会上庆贺成功暗  相似文献   

13.
《宁夏科技》2001,(5):93-93
正当巴以和谈处于最关键的时刻,主导这场谈判的美国总统易主,导致谈判的原方案难以继续;谈判双方之一的以色列总理也换人。巴拉克在以巴经过15个月的和谈,离和约的终点线很近时退出总理职位,而以强悍个性著称的沙龙上台。从他的一生中可以看出,沙龙更多的是站在本民族的角度,而不考虑是否符合历史潮流。这将使巴以和谈充满变数,令全球关注。  相似文献   

14.
1月29日 耶路撒冷一辆公共汽车在行驶至以色列总理沙龙官邸附近时遭自杀式爆炸袭击,造成包括袭击者在内的10人死亡,40多人受伤,重伤者中包括1名中国人。  相似文献   

15.
仅有616万人口的以色列自1948年建国后,先后经历了5次大规模战争和难以计数的各类冲突,从而奠定了国防在国家事务中的核心地位。以色列历史上大多数总理,包括前任总理巴拉克在内,都身兼国防部长。在国家安全意识很强的以色列人眼里,国防部长职位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总理。日前,现年65岁的前通讯部长本-埃利泽力挫竞争对手,在沙龙新政府中出任国防部长要职,引起世界舆论的关注。 巴拉克的密友 本-埃利泽出掌以色列国防部,既与他在工党内的巨大影响力有关,也归功于难得  相似文献   

16.
美以讨价还价的一个筹码 2002-2004年间,以色列总理沙龙为实施"单边行动"计划多次造访美国,并与总统乔治·W·布什交换意见。美国一直扮演着巴以争端调解人的角色。这场旷日持久的斡旋行动中,美国"调解"偏袒以色列受到国际舆论抨击。因此美国也提醒沙龙要保持克制,不要偏离中东和平"路线图"太远了。沙龙也乘机向总统布什和国家安全助理康多莉扎·赖斯提出尽快释放乔纳森·杰伊·波拉德。早在3年前的3月20日,沙龙在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就郑重要求美国释放正在服刑的以色列间谍波拉德。沙龙说:"波拉德已经被关押了这么长时间,现在应该释放他了。"同时他又恢谐地向美国家安全助理赖斯承认以色列的错误,说:"这好比一个男人窥视女人沐浴一样,了解她的隐私。一个国家的隐私有无法抗拒的诱惑力。这就像男人窥视女人隐私一样没有敌意啊!况且事过境迁,当事人已受到严厉的惩罚了。"  相似文献   

17.
近几天,中东又一次成为世界的焦点,又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并不是因为冲突、交火、爆炸、流血,这次吸引全世界目光的仅仅是因为以色列总理沙龙的病重入院。按常理讲,生老病死乃人生之自然规律,任何人都无法避免,本不引起如此强烈的关注。而沙龙之所以为世人如此看重,则是因为这片战乱不息的土地、连绵不断的冲突和生活在炮火硝烟之中的人们牵动着世人的心。面对短短几天内三做手术的沙龙,人们纷纷猜测:以色列政局将会怎样变动?谁将成为沙龙的继任者?巴以是否会陷入战乱之中?和平曙光何时才会降临这片土地?……然而,面对昏迷不醒的沙龙,面对人们的种种猜测,我却不由得想起了另一个人——阿拉法特,带着莫大遗憾离开这个世界的阿拉法特。  相似文献   

18.
以色列主要情报机构摩萨德的特工向来以精悍多能著称于世。在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犹太人丹尼尔·珀尔遭绑架杀害后,以色列总理沙龙曾召见对外情报机构摩萨德负责人埃夫拉·哈勒维,给他下达了明确的指示。这个命令就是抓捕杀害丹尼尔·珀尔的凶手。 丹尼尔·珀尔是《华尔街日报》的记者,被认为是美国人。实际上,他虽然出生于新泽西,但父母却是20世纪60年代移民到美国的以色列人。当他被巴基斯坦的某个伊斯兰组织劫持并有希望获释时,珀尔一家曾费尽心机不让媒体透露他的犹太人和以色列公  相似文献   

19.
从美国总统布什4月6日首次要求以色列立即从巴勒斯坦领土撤军,到17日已整整11天。这期间,布什几乎天天在重复他的要求,但以总理沙龙似乎只把布什的话当耳边风,不但没有采取大的撤军步骤,反而且战且进,又攻打新的巴城镇。 美国白宫发言人弗莱舍在10日的记者招待会上有些无奈地说,布什不能挥舞“魔杖”来使以色列在一夜之间从巴勒斯坦领土撤军。难道美国手中真的没有“魔杖”,真的就拿沙龙没辙吗?非也!正如美国副总统切尼不久前说,除了美国,其他任何国家都不能在中东进行有效的斡旋。一般人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美国握有可以使以色列听话的“魔杖”,关键是美国愿不愿意使出它的“魔杖”。  相似文献   

20.
刘波  王世伟  祁磊 《环球军事》2008,(13):52-53
近期,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因涉嫌受贿、非法募集竞选资金以及洗钱等罪名。再次遭到司法部指控。虽然他曾明确表示,从未接受非法竞选资金,但此次事件还是让奥尔默特的政治生涯走向低谷,5月29日一份民调结果显示,70%的以色列人认为奥尔默特应辞职。在奥尔默特所在的前进党内部,党内二号人物、以色列第一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齐皮·利夫尼,也明确表示已经做好接替总理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