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情报机构斯诺登披露“棱镜”情报监控项目,让世界知道了美国一项大的国家秘密。“棱镜”情报的监控往往就是入侵它国政府、企业的局域网获取情报  相似文献   

2.
近日,美国“棱镜”监控项目,引起舆论哗然。而此事的爆料者原美国中情局分析师爱德华·斯诺登也被推上风口浪尖,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人物。“棱镜门”事件再一次将美国的核心机密泄漏于世,引起国际社会对美国的“国际警察”行为的不满。然而,向媒体泄密并非斯诺登的专利。冷战结束前后,美国出现多次泄密事件,并引发轩然大波,深刻影响甚至改变了美国社会走向。  相似文献   

3.
梁宇  陈悦 《军事文摘》2023,(19):29-33
<正>近年来,美国情报霸权日益频繁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从2013年的“棱镜门事件”到2023年中美“流浪气球事件”中,美国将中国的民用无人飞艇视为“间谍气球”和“高空监视气球”,并动用军事力量将其击落。不难发现,美国情报霸权屡屡发难,日益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已成为危害地区和全球和平的重要风险源。2023年2月,中国外交部发布《美国的霸权霸道霸凌及其危害》的报告,明确向外界揭露出美国在全球无差别的网络监听,  相似文献   

4.
最近被曝光的美国国家安全局“棱镜”计划。本来是一项旨在监控外国人的网络活动的项目,但在实施时却不可避免地把美国,厶\民的网络活动也囊括其中。同样,“无限数据库”计划原本也只是针对通过移动运营商威瑞森的数据进行分析,但其他电信运营商的数据最后也被涵盖在这一计划之中。  相似文献   

5.
方晓志 《环球军事》2014,(17):64-65
据《纽约时报》2014年8月1日报道,美国中央隋报局局长约翰·布伦南承认,其所属机构曾监控过美国国会参议院相关雇员的电脑,并对此表示道歉。消息一出,舆论哗然。随后,有超过4.2万名美国人联名要求布伦南以及其他与监控参议院情报委员会有关的官员下台。近几年,尤其是斯诺登事件之后,关于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丑闻更是频见报端杂志,人们普遍认为作为美国总统“耳朵”的中央情报局似乎将“耳朵”伸得太长,以致前景有些堪忧。  相似文献   

6.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4,(15):62-63
卢尔德斯监听站,距离美国最重要的战略通信基地基韦斯特不足160千米,战略位置突出。古巴国防部长劳尔·卡斯特罗曾公开声称,苏俄75%的军事战略情报来源于此。由此可见。美国大部分的通信都逃不过该监听站强大的监控能力——  相似文献   

7.
肖铁峰 《环球军事》2013,(14):22-23
近日,美国中情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揭露,美国情报机构从2007年起就开始实施代号为“棱镜”的电子监控项目,而谷歌、微软、“脸谱”等9大世界级互联网服务商,均与美国安局存在“数据合作关系”。不论斯诺登是英雄,还是“叛国者”,也不论其未来命运如何,他的这番表述清楚无误地提醒世人: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美国主导下的“大数据”时代。  相似文献   

8.
陈辉 《华北民兵》2013,(9):54-55
2013年初以来,美国官方及媒体大肆指责中国对美国发起网络攻击,并窃取美国军事和商业机密,其实,这不过是贼嘁捉贼。今年6月7日,斯诺登曝光美国"棱镜事件"后,世界哗然。原来美国才是真正的"黑客老大","棱镜事件"的后台是美军网络战部队。美国建有世界最早、规模最大的网络战部队,还具有世界最先进的网络战装备。  相似文献   

9.
余勇 《中国军转民》2014,(10):55-58
<正>树欲静而风不止。挑战袭来,无法逃避,必须直面西方敌对势力的干扰和破坏,打赢隐蔽斗争主动仗。一、引言"棱镜门"监控事件的曝光,暴露了美国在网络管理上一直奉行的双重标准,反映了其虚伪本质,更重要的是凸显了信息时代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安全威胁。作为一种交流、联络的工具,手机扮演着须臾之间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但当你谈工作、聊情话、刷朋友圈时,本属私密的内容可能被一一记录;  相似文献   

10.
《环球军事》2013,(13):6-9
6月6日,曾受雇于美国国家安全部门工作的爱德华.斯诺登曝出美国有史以来最为机密的窃听项目——“棱镜”监听项目,举世毕惊!“棱镜门”到底有何惊天内幕?已申请到厄瓜多尔避难的斯诺登是参政党是判徒?  相似文献   

11.
美国反恐情报工作改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显示出美国情报界存在的严重问题,事后,美国以反恐为中心,出台一系列反恐法律法规,重新架构情报体系,改革情报生产,加强国际反恐情报合作,以应对其认定的当前主要国家安全威胁———恐怖主义。美国当前情报运行机制可为我国边防情报工作提供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12.
吴彤 《国防科技》2016,(3):40-43
信息网络监控日益成为国家情报的重要来源。从情报工作改革、信息网络开放、网络信息内容和情报处理能力四个方面分析信息网络监控成为重要情报来源的客观原因,阐述世界主要国家开展信息网络监控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其对我国信息安全的挑战。研究表明,面对境外信息网络监控,我国应坚持"和平、安全、开放、共享"原则,积极推动国际网络空间行为规范的制定,不断完善网络空间力量体系,加速由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  相似文献   

13.
王谦 《现代军事》2010,(2):73-77
美国第三任国家情报主任丹尼斯&#183;布莱尔于2009年8月(9月15日对外公布)颁布了美国情报史上的第二份《国家情报战略》。自2005年10月美国第一份《国家情报战略》颁布后,该战略就确立了自己在指导美国情报界总体建设与转型上的龙头地位。  相似文献   

14.
近日,美国迈克斯新闻网站首次披露了一个惊人内幕:中央情报局提交的一份报告显示,大间谍罗伯特·汉森向苏联透露了美国“保护总统计划”这一绝密情报。美国中情局专为汉森案设立了破坏控制评估小组,目的是评估汉森出卖的情报对美国的国家安全造成的损失。小组组长由中情局资深情报分析专家保罗·莱德蒙担任。据一位接近莱德蒙的人士透露,这份情报的价值决不是数十亿美元,而是数千亿美元!这是历史上最为昂贵的一份情报。这到底是怎样的一项计划呢?如果受到大规模的核打击,美国总统及其继任者如何生存?如何确保最高指挥不致瘫痪?这是被列为美…  相似文献   

15.
以美国情报界代表性人物的代表作品为线索,从开启情报科学大门的谢尔曼·肯特,到探索情报领域真理的罗伯塔·沃尔斯泰特,再到采用科学方法分析情报的小理查兹·霍耶尔。阐述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军事情报领域中体现出的科学精神,倡导科学地看待情报课题,履行使命任务。  相似文献   

16.
从新版《国家情报战略》看美国情报转型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谦  马勇 《外国军事学术》2010,(3):71-75,31
出于国内外形势压力及情报界进一步转型的需要,美国于2009年8月正式颁布了新的《国家情报战略》。作为美国情报界建设与转型的最高纲领,该战略提出了四大战略目标,支撑战略目标的13个具体目标与实现手段,这一蓝图折射出了未来四年美国情报转型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50多年来,国防科技情报工作者一直发挥着国防科研的"耳目"、"尖兵"和科学决策的"参谋"作用,为我国国防科技发展和武器装备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当前国防科技工业跨越发展的新阶段,必须强调国防科技情报工作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目前,美国将情报收集分为“人工情报”(HUMINT)、“图像情报”(IMINT)、“信号情报”(SIGINT)及“测量与特征信号情报”(Measurement And SignatureIntelligence,MASINT)等4个科目。冷战时期,美苏双方主要对前3个传统的情报科目进行激烈较量。近些年,美国越来越认识到一个新的情报科目——“测量与特征信号情报”的重要性,并使之得到快速发展。现在,测量与特征信号情报已成为美国最重要、最基本的军事信息资源,以及最重要的国家信息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军事史林》2004,(5):14
美国正在敦促台湾购买两台情报收集装备,以消除台湾在监视中国大陆军队活动方面存在的情报"盲点".这些设备包括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和一架信号情报收集飞机.  相似文献   

20.
梁宇  陈悦 《军事文摘》2023,(19):34-38
<正>尽管美国情报霸权面临着相对实力的衰落、联盟内部矛盾重重、世界多极化趋势推进等方面带来的现实困境,情报霸权危机增多,但美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方面的绝对实力仍旧遥遥领先于其他大国。拜登政府上台之后,推行民主外交和价值观外交,极力修复前总统特朗普时期美欧关系的裂痕,重塑盟友关系,巩固情报联盟。未来美国情报霸权还将持续对全球和平与发展造成破坏性影响。美国情报霸权未来发展的走向大致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