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适应控制器是高频自适应通信系统(HF—ACS)完成线路质量分析(LQA)和自动线路建立(ALE)功能的核心控制部件.本文提出了计算机终端式自适应控制器(PCAC)的实现方案,即由个人计算机(PC机)来充当HF—ACS的系统控制单元和信息处理单元;描述了“自动频率准备”的含义.PCAC是数字信号处理(DSP)、实时信道估值(RTCE)和计算机窗口界面(CWI)技术的综合应用产物.PCAC允许HF—ACS根据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而不断扩展,并能适应相关通信标准的不断变化.可以说,未来的PCAC将是用于高频无线电通信线路的话音图文综合处理终端.  相似文献   

2.
根据流星余迹信道的特点,在分析LDPC编译码算法的基础上,提出在流星余迹通信(MBC)中使用基于条件矩阵的LDPC编码,使其适应流星信道特点,提高系统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这种LDPC编码较RS码和Mackay随机构造的LDPC编码有更优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流星余迹通信的研究始于五十年代初期,由于具有明显的军用目的,因而当时技术上是严格保密的。五十年代末解密,到了六十年代才出现两个试验性的通信系统(即加拿大的JANET系统和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的COMET系统)。七十年代美国研制出了新一代设备,建立了民用的SNOTEL系统,还完成了一批民用和军用的工程建设任务。本文先介绍美国及美军七十年代以来流星余迹通信的应用情况,并以美国流星余迹通信(MCC)公司生产的MCC—500系列设备为代表,对军用设备作一简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军事通信系统是未来战争中遭受敌打击的首要目标。为了保障作战指挥,维系各军兵种问的协同通信,研制和建立具有抗侦察、抗干扰和抗摧毁能力的军事通信系统势在必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光孤子通信、蓝绿光通信、流星余迹通信、中微子通信和混沌通信等新型通信手段将在未来战争中大显神通。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有关通信系统抗毁性的讨论,探讨了抗毁性一词的定义和一般概念;接着指出:提高通信系统的抗毁性,不仅是个技术问题,也是个战术和战略问题,应首先把它放在敌、我双方整个国力、军力对比的基础上来制订政策和措施。文章列举了威胁通信系统生存的各种毁灭性攻击环境和一般防御原则,对8种抗毁的陆地通信手段——地下电缆载波系统、光缆系统、地下无线电系统、毫米波、流星余迹散射、大气激光、卫信通信、自适应短波通信的抗毁性进行了讨论,最后介绍对提高抗毁性有重要意义的互通性概念和若干网络技术的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6.
卫星通信抗干扰的方法与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卫星通信干扰威胁的基础上,讨论了利用扩频信号处理(包括直接序列扩频和跳频)、自适应天线调零以及星上处理等技术,以有效地改善干扰威胁情况下的通信可靠性。最后,提出了抗干扰系统设计最佳化的若干准则,并研究了实现逼近最佳准则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略地综述了高频(HF)通信的自适应信道均衡技术现状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型智能化HF战术数传网HF/AI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路由——频率自适应概念,并基于系统设计最优化原理,提出一种综合自适应HF战术数传网HF/AIN。该网采用全分布或控制,将被动及主动式RTCE与自适应信号处理融合一体,使得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自适应地随工作环境变化而变化,可望达到较优的抗干扰和抗毁性能,大大提高网络设计的优化程度。文中给出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高频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国际上高频侦察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在21世纪要不被干扰的通信系统必备的条件,同时对照现有多种高频通信体制的指出许多现有体制不能适应干扰环境的要求,对具有一这一抗干扰能力的若干新型通信系统逐一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
第二部分以小的代价提高性能流星突发通信信道就其特性来说,是一个能有效地传送和接收甚高频无线电信号的间歇(突发)式信道。这种信道的突发特性要求仔细地考虑许多数字突发方式通信所特有的系统参数。如果不能正确地选择这些参数,将会大大损害误码率、信道容量、效率、吞吐量、数据完整性、比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流星突发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特别强调对军用至为重要的一些系统特性(反截获、抗干扰、核顽存性和加密考虑)。利用流星突发过程的随机模型,导出了平均通过率(throughput)和平均等待时间的表示式。在一些军事应用(从无人值守传感器的数据收集到传真)中,这些方程式可用来估计几种流星突发通信系统的期望性能。  相似文献   

12.
超低频通信下行信号接收端受空间、地形等条件约束,难以布设远端参考线圈,因此传统的自适应干扰压制方法难以获得良好的干扰抵消性能。为解决这一难题,基于自适应相关抵消的原理,针对超低频通信下行信号的接收,提出采用多参考线圈与主接收天线本地正交布设的方案设计探测系统,并研究了一种电磁干扰自适应抵消系统的实现方法。然后,以工频谐波干扰的抵消为例进行了测试,实测结果表明:对于与干扰频谱不相重合的微弱单音信号,在不同信号强度下,采用一种基于通道相关性的多通道可变遗忘因子自适应RLS滤波算法,信干比平均改善23.51dB,其最大增益可达25.87dB,平均信噪比增益为8.13dB,说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压制超低频电磁干扰。  相似文献   

13.
RF-3200型电台是具有高频自适应功能的短波单边带电台,该电台的收、发信机均采用逻辑控制和模块化,并可以配置RF-3281自动天调和RF-3272自动链路单元(ALE)等选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电台的配置和参数配置。RF-3272链路单元为该机HF自动管理和自适应通信的核心部件。本文着重介绍RF-3200型电台自适应通信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14.
频率自适应的应用和发展使传统的高频无线电通信的面貌焕然一新。本文针对国内的经济与技术条件,尤其是我军短波通信装备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将普通的短波电台改造成为高频自适应通信系统(HP-ACS)的实现方案,从而达到在短期内以不大的军费开支,全面提高我军短波通信技术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自适应阵在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自适应阵的空间滤波和抑制强干扰等特点,指出它在通信抗干扰中的重要地位,介绍了我们在此领域中进行的理论研究成果和自适应阵一扩频、旁瓣对消、短波自适应阵以及反脉冲干扰四个实验系统的原理和性能,简要讨论了自适应阵抗干扰在军事通信中推广应用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我们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阐明自适应干扰对消技术(AIC)对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的改善程度,分析了使用对消装置的收发系统在实际工作条件下,外部干扰信号特别是发射机输出噪声干扰和背景环境噪声干扰对接收系统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某型通信系统分别在模拟实验平台和实际工作平台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数据表明:使用对消装置后,频谱仪接收到的噪声功率在远离干扰频率处无明显变化,在干扰频率附近则有显著降低,由此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自适应天线系统能够自动地对未知的干扰环境实时地作出响应,把干扰方向的旁瓣调零,而保留所需要信号的波束的性能.在通信接收机中,天线将接收所需信号时,会伴随许多干扰,它包括人为干扰、周围环境干扰以及噪声干扰等,当干扰的幅度很大时,将会影响接收效果,严重时会导致通信受阻.本文将采用自适应天线系统来抵消噪声以及人为的干扰,以提高通信接收机的接收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直扩通信(DS-SS)系统对窄带强干扰处理增益不够的问题,采用自适应干扰抵消技术,提出了适用于直扩通信窄带强干扰环境的闭环自适应强干扰抵消方案,具体分析了每一种方案,结合具体情况提出了可行方案的基本硬件实现设想。  相似文献   

19.
信息战条件下的高频通信新体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应信息战条件下的高频通信新体制,介绍了高频自适应瞬间通信系统(ABCS)的原理及其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交织编码的原理,指出采用纠错码与交织编码相结合的信道编码方案可以有效地克服卫星信道中的长突发错误,提高通信质量。同时结合某型设备,利用FPGA技术完成了交织编码器的电路设计与器件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