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原突围中的李先念曾焕雄提起47年前的中原突围,人们自然想起一位功勋卓著、名扬四海的名字──李先念。当时,他面对敌军重重围困,毅然勇敢地接受挑战,指挥中原军区部队进行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战役,使敌人妄图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的阴谋化为泡影。审时度势,...  相似文献   

2.
一部真实反映鏖战中原的好书──《中原突围史》读后王诚汉在纪念中原突围战役胜利50周年之际,《中原突围史》于1996年6月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我是这次战役的亲历者,有幸先睹,深感这部史书的编写和出版是一项慰先烈、昭后人的重要工程,为系统、准确地研究...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刚刚胜利,国民党反动派即企图发动全面内战。中共中央为应付全面内战,采取了种种有力措施。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以李先念为司令员、郑位三为政治委员的中原军区,在中原解放区坚持反内战、争和平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有效地在外线牵制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尔后,为保存有生力量,中共中央又指示李先念、郑位三率部进行中原突围,胜利地实现了战略转移。关于这个问题,李先念曾经指出:我们“是按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行动的,是有准备有计划的战略牵制和转移。”(《李先念文选》第451页)本文专就中原坚持与转移的战略方针的演变过程,作简要陈述。一、从提出坚持中原斗争到强调坚持半年至一年  相似文献   

4.
反映解放战争时期中原军区部队南路突围,与鄂西北革命根据地斗争历史的《旌指武当》(主编李少瑜、曾焕雄)一书,经湖北省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和湖北省军区中原突围史专题编纂室数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与中原突围李少瑜,彭剑青李先念在《要正确评价中原突围》一文中指出:“我们能胜利地突出敌人的重围和创建新根据地,这是因为我们有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以新四军第5师、八路军第359旅南下支队及河南军区部队组成的中原军区于1946年6月26日晚...  相似文献   

6.
中原突围战役的成功,集中体现为中原军区部队在面临全军覆没危险的情况下,圆满实现了中共中央的战略决策,完成了在战略上牵制数倍与己之敌,在战役上克敌制胜、突出重围的任务,为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胜利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一、在中原突围前和...  相似文献   

7.
夏夔 《军事历史》2002,(4):23-27
1946年6月26日开始的中原突围战役,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直接指挥了中原突围.突围前后的每一个重大行动,都是毛泽东决定或批准的.同时,毛泽东对中原突围的意义和作用,也作出了公正、权威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原突围前后几个问题的商榷李少瑜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出版,以下简称《上卷》),和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一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注释集(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10月版,以下简称《注释集...  相似文献   

9.
由辽宁大学历史系崔连仲教授编著,金盾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军事后勤史(古代部分)》是《军事后勤历史丛书》之一(《丛书》包括:《中国古代军事后勤史》、《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史》、《世界军事后勤史》)。该书论述了古代埃及、印度、希腊、罗马等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军事后勤体制、后勤思想及辎重运输、军需物资、武器装备等勤务的形成与发展,着重叙述了重要战争、战役的后勤保障过程、方式和手段,是一部以  相似文献   

10.
中原突围战役简论孙少衡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破坏停战协定,先后对中共各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位于中原地区的武汉三镇成为国民党自大后方进军华北、华东、东北的战略枢纽。因此,蒋介石调集了20多个师,加紧包围和蚕食中原解放区,先后占领鄂中...  相似文献   

11.
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亲笔题写馆名、湖北省首所国防教育馆,近日在革命老区大悟县建成。大悟县属大别山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孤悬敌后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抗日、解放和土地革命3大战争中,先后有7万多优秀儿女为国捐躯。李先念、王树声、郑位三、王震、王首道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进行过长期的革命斗争活动。1946年5月8日,周恩来曾抵赴此县宣化店,制  相似文献   

12.
皮定均是我军智勇双全的指挥员.1955年授衔时,毛泽东念及他中原突围之功,特批示"皮有功,少晋中".皮定均时年41岁.在近半个世纪的戎马生涯中,他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徐向前夸他"多谋善战,英勇虎将";李先念赞他"智勇兼优,光明磊落".其实这位将星身上还有好几个绰号呢!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2017年《中原智库(2017)》出版暨推进中原智库建设座谈会在郑州举行。自2014年以来,河南省社科联策划出版了《中原智库》一书,每年出版一辑,己连续出版三本。该书系统梳理省社科联组织专家学者开展理论研讨和重点课题调研等活动形成的研究成果,选编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与成果,汇编成册。  相似文献   

14.
中原突围后的游击战争萧健流年似水,物换星移。发生在1946年盛夏的中原突围,成为记忆中的往事,转眼已经50周年了。作为生逢其时,身当其事的突围参加者,每当回首这段如火如荼、艰险早绝的难忘岁月,总是心潮难平,激怀难禁。这不仅因为中原突围揭开了解放战争的...  相似文献   

15.
古往今来,人类历史上战争连绵,数以万千,令人眼花乱,难以捉摸。新近由湖南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外战争战役大辞典》解决了这一难题,为人们纵览人类战争风云、打开人类战争迷宫提供了一把钥匙。《中外战争战役大辞典》由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教授陈显汹总主编。该书从着手组建编写班子到正式出版,历时近五载,它凝结着我国史学界、军事学界从事中外战争史研究的200余位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心血,填补了我国学术界在战争史研究领域中的一项空白,堪称迄今为止国内外第一部比较完备和准确的人类战争史大型工具书。该书从…  相似文献   

16.
《军事历史》杂志1987年第2期刊载了欧正文先生的文章,指出在我国和国外最早出版的一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是汪叔棣所写,由上海胜利出版公司1946年3月出版。作为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过程的专著,该书的确是最早出版的。但在这之前还有一本由文元珏编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的1944年6月由湖南群社出版。文元珏当时就教于湖南蓝田(今湖南涟源)国立师范学院史地系。该书约10万  相似文献   

17.
在祖国版图的腹部,有一块北靠秦岭,南倚大巴山的地方,这便是陕南重镇安康。当年刘伯承、贺龙、李先念、王震曾先后转战这里,是川陕鄂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发动了淮海战役。这是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自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一次空前规模的战役。淮海战役是党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领导决策,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统筹指挥,广大人民群众全力支援,由华东、中原野战军和华北、华东、中原、冀鲁  相似文献   

19.
出奇兵,皮旅巧突重围孙少衡在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战役中,中原军区第1纵队第1旅,以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和不惜自我牺牲的英雄气概,在掩护军区主力西进转移后,出敌不意,孤军东征,突破国民党军的封锁包围和堵击,跨越层峦叠嶂的大别山,驰骋市镇林立的皖中平原,辗转...  相似文献   

20.
《兵团建设》2010,(3):51-52
这是新中国垦荒史上的“淮海战役”。10万垦荒大军,在北大荒原野上齐头并进,匆忙而沉着,仓促而有序。这充分表明了王震的指挥魄力和智慧,也生动显示了10万大军是一个英雄、坚强的战斗集体。郭沫若兴奋地发表长诗《向地球开战》,热情赞美这一雄伟壮举。一场大规模垦荒造田的大会战,就这样在北大荒和其他荒原铺天盖地展开了。请看本刊摘自《党史博览》的这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