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更科学地预测装备寿命,提升装备的作战效益,从装备对体系的“综合贡献率”视角出发,探究了舰船装备“体系寿命”的评估方法。首先,基于作战环理论和非线性结构方程模型,引入二次交互项,构建舰船装备体系作战能力的指标体系,建立了体系作战效能的评估模型;然后,运用阈值法建立了舰船装备体系的复杂网络模型,基于拓扑特征统计值,构建了舰船装备体系网络结构特征的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来计算指标权重;最后,提出了舰船装备体系综合贡献率、体系寿命的定义和数学模型,并以航母编队体系对抗为算例,通过实验仿真数据,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作战环原理,构建了面向作战任务的导弹作战体系模型。建立了作战环模型的动态评估指标,提出了基于权重演化的导弹作战体系作战效能的动态评估方法,通过对导弹作战体系在不同作战阶段的任务和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实现了动态条件下的导弹作战体系作战效能评估和贡献率分析。最后,以M型导弹装备体系效能动态评估为例,对论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用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某型装备作战效能评估客观性差问题,在分析作战任务基础上构建效能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构建改进的效能评估模型,引入双自适应调节算子灵敏反应指标数据波动,确保了指标权重精确度,并通过单个权重和双自适应调节算法权重衡量方法的实例对比,验证了本模型的科学性、准确性.该模型对基础数据要求低,计算相对简便;构建的指标体系全面,较好地反映了评估对象的作战特征;避免了人为因素对指标权重的影响,结论更加客观.研究结果对快速、科学制定作战方案和改进某型装备性能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航空装备体系构成复杂的特点,将故障树分析引入航空装备体系结构贡献率评估问题,提出基于故障树分析的评估方法。从作战装备、信息支援装备和保障装备三个方面构建航空装备体系结构,建造航空装备体系结构故障树;采用底事件的关键重要度指标来计算航空装备的体系结构贡献率,建立基于关键重要度的航空装备体系结构贡献率评估模型;以某航空装备体系为例进行建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评估航空装备体系结构贡献率,为确定航空装备体系结构短板、优化航空装备体系结构等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技术贡献率评估大多基于静态作战网络、评估结果可信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考虑时空因素的美航母作战体系技术贡献率评估方法。基于OODA(observation,orientation,decision,action)作战环理论,构建考虑时空因素的美航母作战网络模型;提出基于自信息量的作战体系效能评估方法,结合技术对装备战技指标的支撑程度,建立技术贡献率评估模型;以美航母防空反导作战体系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充分考虑了作战网络的时空动态特性,能够更加真实客观的评估技术贡献率,为技术规划发展和装备立项论证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6.
随着装备体系化作战模式在军事活动中的深入运用,其表现出的优势已被世界军事强国高度关注,装备体系贡献率作为衡量装备成体系化建设与作战运用优劣程度的重要指标,已成为当前军事学术中研究的热点.系统梳理与归纳了国内外对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需求、评估理论、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总结出研究成果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开展装备体系贡献率研...  相似文献   

7.
针对雷达对抗侦察装备综合作战能力对电磁环境的依赖性,提出一种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的雷达对抗侦察装备在不同电磁环境下作战能力的幂指数评估方法。通过对雷达对抗侦察装备作战任务及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表现进行分析,确定装备作战能力指标;利用ANP分析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计算出指标相对的权重;把该权重作为各指标的幂指数,计算雷达对抗侦察装备在不同电磁环境下的作战能力指数;最后结合某型装备多次不同环境下试验的数据,对该装备的综合作战能力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装备采办提供理论依据,建立了无人机系统效能评估的模型,该模型突出了作战任务需求和无人机系统特点,以综合效能和效费比为最终评估指标,按层次分别使用WESIAC、模糊质量功能部署和BP神经网络等方法计算节点的权重和取值.对典型无人机系统的分析计算,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战争就是交战双方作战体系之间的对抗.体系贡献率评估是体系建设和分析重点关注的问题,是对作战要素在作战体系中所发挥作用的一种度量.针对体系的复杂系统特性,构建SDAE+Softmax模型对体系效能涌现过程进行建模,模型描述了体系基础指标与任务指标之间的关系.提取Softmax分类器的分类概率相对值作为体系贡献率评估的综合特征指标,量化体系组分改变对体系效能的影响.基于SDAE+Softmax模型的评估方法,为体系贡献率评估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是对传统评估方法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对反导预警系统进行作战效能评估可以为预警装备体系的发展和作战运用提供基础,在对反导预警作战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以能力为主线的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改进的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对系统的作战效能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对预警装备部署方案的仿真试验,证明了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并得出了一些对装备部署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通过统计我国典型油罐火灾案例,计算出实际火场的泡沫灭火剂实战系数,提出了油罐火灾泡沫灭火剂实际用量的3个影响因素:泡沫飞散罐外因素、着火油罐内部影响因素、气候影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泡沫灭火剂用量评价数学模型,再将数学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与统计得到的实战系数进行对比,分析误差,有助于消防部队在火灾现场更加科学、合理地调用泡沫灭火剂。  相似文献   

12.
射面交叉分析及武器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影响多武器同时射击安全的重要因素——射面交叉的研究,分析了产生射面交叉的原因,建立了射面交叉的判断模型,研究了控制武器的方法,建立了禁止射击信号的产生模型。研究结果对舰艇的总体设计、武器控制以及作战使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系统及其组件的物理构造或设计方案 ,文章探讨了 3种典型的体系结构在MIS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解放战争战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杰 《军事历史》2002,1(4):3-8
战略,就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66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战争中,凡属带有照顾各方面和各阶段的问题,都是有关战争全局的问题,即战略问题.在众多的战争指导规律中,战略问题属于高层次的部分,对战争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毛泽东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战争的胜败的主要和首先的问题,是对于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得好或关照得不好.如果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有了重要的缺点或错误,那个战争是一定要失败的."(《毛泽东选集》第1卷,17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某通海阀噪声产生机理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在阀体上镶嵌内支架的降噪措施,并基于CFD原理对该阀内流道进行了仿真计算,获得了阀内流体的压力场、速度场和湍动能场,然后对比了不同安装角度的内支架方案及原阀的流场特点.结果表明:采用安装角度为{105°,150°,105°}的内支架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阀内流道的最低压力、减小速度梯度、降低湍动能,从而更有利于防止汽蚀和降低涡流噪声与湍流脉动噪声.  相似文献   

16.
给出了拖曳声纳鱼雷的动力学仿真与控制算法,采用计算效率较高的离散和递推的方法,算法以f1=fn=0为边界条件进行校核,当该条件满足时,就得到了系统的真实运动.加速度修正方法及搜索方向由优化方法给出,在此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也可以获得封闭的解析式方程,只不过系统方程随n的增加会相当复杂.同时给出了基于Gauss原理的方法,并证明了它们之间的等价性.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中心地段修建高层建筑既要考虑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也要考虑和已有地下洞室的相互作用影响.针对重庆某新建高层建筑基础对毗邻的轻轨Ⅱ号线隧洞的相互作用影响,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探讨了在已有地下洞室附近新建高层建筑的相互作用问题,分析了基坑边坡开挖过程、建筑桩基础荷载的施加和已有隧洞这三者的相互影响,得出一些对实际工程技术处理有益的结论,为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尤其是为类似工程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公安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必须坚持科学的思路和原则,构建监控目标系统、监控组织系统、监控内容系统、监控方法系统、监控制度系统和监控信息系统,并保证整个体系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9.
以武警某总队为例,引入经济学中的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两种方法,对其进行军用土地利用结构分析,研究军用土地利用类型的分散或集中程度,判断其下辖单位的军用土地利用专门化程度,进而分析其合理性,对不合理之处给出相应的措施。并得出结论认为,运用以上两种方法所分析的结果一致,都能对军用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分析,且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20.
加强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工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发挥政治工作直接作战功能、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保证。增强政治工作信息系统的防护能力,要建立政治工作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行政管理体系、法规制度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