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以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德国大举进攻波兰开始的。然而实际上,这场战争早在此前6天就已打响,但它却又被戏剧性地推迟了6天才正式爆发。垂涎波兰发动对波兰的侵略战争,是希特勒妄图称霸世界的整个军事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波兰位于欧洲东部,东接苏联,西邻德国,南界捷克斯洛伐克,北濒波罗的海,拥有30.9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3400万人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同时,波兰又是当时英法在欧洲诸盟国中军事力量最强的国家,其陆军军力在欧洲位居第5,可以称得上是军事强国。纳粹德国如果侵占波兰,不仅能获得大量的战略资源,加强其战争能力,建立起  相似文献   

2.
鲜战争从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共持续三年多,其中战局转换主要由两个方面来构成。一是以美军为代表的“联合国军”的战局转换;二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主进行的战局转换。  相似文献   

3.
“奇怪的战争”──论英法联盟二战初期的战略指导吴东风“奇怪的战争”这一术语人们并不陌生。它是专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已对德宣战的英法联盟在长达8个多月的时间里(1939.9~1940.5),在西线同德进行“无战事”的战争。英法联盟为什么宣而不战呢?...  相似文献   

4.
英军在马岛战争中有两次较为明显的战局转换:封锁阶段到空袭阶段再到登岛作战阶段。在战局转换中,强有力的军援推动了英国皇家海军战局转换的顺利进行,军事决策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战局转换的成败,而英国皇家海军取得战局转换成功的关键在于取得制空和制海权。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作为主要决策者,在抗美援朝战争和中印边境战争中,表现出高超的指导艺术。本文从把握战机、控制战局和适时结束战争三个方面对毛泽东的战略指导艺术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期对我军军事斗争准备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6.
丁少武 《国防》2005,(12):18-19
快速动员是战时迅速扩充战争实力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是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能力的主要途径。信息化条件下的应急作战,战争爆发突然,进程短促,消耗巨大,将使快速动员这一战争实践活动过程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一是动员时间紧迫。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的几场有代表性的局部战争,持续时间通常在18~78天。由于战争进程缩短,使得动员活动进程也随之缩短。在这种情况下,能否快速反应、快速动员,直接关系到战局的稳定和战争的进程。二是动员规模有限。由于高技术作战手段广泛运用,使高技术兵器的杀伤破坏力及控制战场范围的能力空前增大,改变了“人多势…  相似文献   

7.
郭苏建 《国防》2005,(4):46-4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世界上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看,拥有高技术武器装备优势的一方对城市实施空袭已成为迫使对方屈服,达成战争目的的主要手段。因此,认真研究城市防空作战问题,对于稳定战局,保护战争潜力,最后夺取战争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防空作战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仅就民兵、预备役防空部(分)队在城市防空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谈几点认识。民兵、预备役防空部(分)队,主要包括高炮部(分)队、导弹分队、高机分队、陆地(海上)对空观察哨(网),以及电子干扰、伪装、烟幕、设障等分队。目前,对民兵、预备役部队在防空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肖学祥 《国防科技》2003,(12):66-67
随着信息技术在战场上的广泛运用,军事对抗的日趋激烈,战争控制能力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作战成败已不再仅仅取决于钢铁的数量、弹药的当量等物能对比,面是首先取决于谁能以较为先进的手段,最多最快最准地去获取和利用战场信息,有效的释放战场物能和控制战争。所谓战争控制是指把战争行为限制在预定的范围之内,是交战方掌握战争主动权,把握战局的能力表现。研究战争控制艺术,对提高我们驾驭未来可能面临的高技术局部  相似文献   

9.
阿颖 《环球军事》2013,(9):31-31
邮票,作为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其选取的题材十分广泛,可谓是无所不及,其作用除了邮资凭证外,随着历史的变迁,还具有了收藏价值,这是人所共知的。可您是否知道,一枚小小的邮票,还在两次全球性的战争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蕴藏着刀光剑影。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年8月至1918年11月,战争过程主要是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并波及到全世界的战争,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相似文献   

10.
1971年印巴战争是对冷战时代南亚国际关系格局有着深远影响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历时14天的战争中呈现出战局发展、巴基斯坦国内政治变动与大国外交博弈角逐综合互动的特点。作为在南亚次大陆有着战略利益诉求的美国,自战争全面爆发就迅速作出应对之策,在对印度施加压力要求其停止战争扩张行为的同时,加强美巴协调,对巴基斯坦“偏袒”。同时,随着战局的发展变化,尼克松政府的对巴政策亦有所调整。  相似文献   

11.
刘慧俐 《国防科技》2003,(11):74-74
所谓新闻信息战就是利用新闻媒体采集和宣传利于己、不利于敌的信息,采取多种手段控制战场信息的流向和流量,从而制造己必胜、敌必败的声势和现象,蛊惑人心,为己造势。伊拉克战争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完全由电视直播的战争。这场战争从战前准备、战争之中、到战争结束,始终被一场新闻信息战所笼罩和控制。新闻信息战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战局的进程和发展,成为战争的—个重要绍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1856至1860年间,美国和法国在沙俄和美国的支持下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目的在于攫取比(南京条约)、(黄埔条约)更多的持权。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其作战时间。规模和给予中国的破坏和影响,都超过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而发生于京津门户的三次大沽之战,清政府经历了败──胜──—败的曲折,对整个战局有巨大影响。本文拟对三次大沽之战的简单经过和胜负原因,作初步的分析探讨,以就正于方家。1857年12月29日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第二年春联军北犯。2月,英法公使派员向江苏巡抚赵德辙递交美法俄美照会,要求在3月底前派钦差大臣赴…  相似文献   

13.
报刊文摘     
二十世纪发生了多少次战争?据德国哈林贝尔克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题为《20世纪的回顾》一书的统计,如从英布战争(1899—1902)算起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为止,本世纪内共发生了61次主要战争(不包括国内战争)。作者指出这是有史以来战争最频繁的一个世纪,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世纪初的战争主要是欧洲大国,特别是德国和意大利为建立殖民帝国同原来的殖民大国(英法)为争夺“地图  相似文献   

14.
最长的战争是英法两国为争夺富饶的法兰德斯和英国在法国的封建领地而引起的百年战争。它从1337年开始,一直打到1453年才结束,历时116年。 损失最惨重的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这场战争中,战死的军人和平民共达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指导抗美援朝、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等局部战争中,有意识地从战略目标的选择、战争手段的运用、战争节奏的控制、战争进程的把握、战争范围和时间的伸缩等方面对战争规模和强度进行限制和约束,有效地控制了战局,防止了战争的扩大和升级.  相似文献   

16.
5月31日,美国总统布什结束了对波兰的工作访问。在伊拉克战争后的首次欧洲之行中,布什把波兰作为第一站,既是为了对参加伊拉克战争及在伊重建中发挥作用的波兰予以肯定,同时美国也有意深化与波兰的特殊关系,希望通过波兰能带动一些中东欧国家向美国靠拢。而波兰则希望借助美国的“提携”,成为中东欧地区的龙头老大。 参与伊战后重建,令人刮目相看 斗转星移,今天的波兰令人刮目相看:伊拉克战争后,波兰在欧洲和北约中成为一颗闪亮的、令人垂涎的明星。这个欧洲撮尔  相似文献   

17.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党中央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本着"一切服从战争,一切为了战争"的原则,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保障抗美援朝战争这一中心;随着战局的发展,采取"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恢复经济,准备新建设;在朝鲜战局趋于稳定的情况下,"精兵简政,增产节约",采取分工合作、稳步前进的方针,顺利完成经济恢复,为经济发展战略向"一化三改"调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战局控制是目前军事理论界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其核心思想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以最小代价达成最大战略目的为基本出发点,在规模、强度、方法等方面对战争进行控制,使之不超过预期范围,从而以较低的风险和较高的效益赢得战争。在炮击金门作战中,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根据国际局势的发展,通过合理确定军事目标、灵活调整打击方式、科学预置作战力量等策略,在实现预定政治目的和防止强敌干涉的同时,成功地将战局的进程限制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日战争成为整个远东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此一时期,日本的侵华政策和战略,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太平洋战争战局演变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若不把中日战争与太平洋和欧州战局结合起来予以观察,对日本侵华政略与战略的制定和演变就无法得到科学的认识与说明。 本文拟把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的中日战争置于二次大战与远东战局的发展中予以观察。对日本在亡华无期与国力大大下降局面中确立对美战争政策的立足点问题,特别是对此一时期日本侵华政战两略及其演变问题作一概要的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20.
1939年9月1日,德国法西斯入侵波兰。9月3日,英法两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然而,从二战爆发到1940年5月10日德军进攻丹麦、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之前的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德军对整个西线盟军没有采取任何军事行动,而盟军也只是利用轰炸机抛撒传单,进行宣传战,没有对德军发动任何攻势,出现了所谓“西线无战事”的局面。这种虽已宣战却没有发生大规模交战的奇怪现象被西方有些国家称为“奇怪战争”,英国则称之为“朦胧战争”。 其实,通过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