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春秋战国时期车战盛衰之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象棋两军对阵拼杀中。满盘飞杀、攻击能力最强,对全局胜负关系最大的是“车”。这一点完全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先秦战争的客观状况。在春秋时期中原战场,最主要的战争形式是车战,战争中的主力则是车兵。当时的争霸战争,金鼓雷鸣,旌旗招展,战车纵横驰骋鏖战,独霸疆场数百年。煌煌战车已成为军容的标志,国威的象征。先秦兵书《六韬·虎韬·军用》中论及“三军器用,守攻之具”时,排列在最前面的不是戈矛刀斧,而是各类战车,其作用是“陷坚阵,败强敌”。据统计《春秋》242年间,军事行动即达482次之多,而这些战争在作战方式上的共同特点就是车战。因此,车战为何兴盛于春秋争霸战场?车战又为何衰落于战国时期?这应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学者所值得严肃认真探讨的课题。即此笔者不揣浅陋,对此略陈一些不同于传统观点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假途伐虢     
张慧 《国防》2010,(2):76-77
假途伐虢,典出于《左传·僖公五年》。春秋时期,晋国的近邻有虢、虞两个小国。晋国想吞并这两个小国,计划先打虢国。但要进攻虢国,必须经过虞国。如果虞国出兵阻拦,甚至与虢国联兵抗晋,晋国虽强,也难以轻易得手。晋国大夫荀息建议晋献公以名马和美玉作为礼物。送给虞国,要求借路让晋军通过。  相似文献   

3.
被庐之法     
春秋战国时晋文公所修订的治国治军的法律。被庐,晋国地名,据《左传·鲁僖公二十七年》载:冬,晋文公到被庐打猎,并检阅部队,由此建立三军之制,修订了晋国始祖唐叔以来的治国治军的法律,即形成“被庐之法”。《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夫晋国将守唐叔所受之法度,  相似文献   

4.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它记述了鲁隐公元年(前772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的历史,是编年体的一部历史名著。相传作者为左丘明,故有学者称“先秦编年之史,至左丘明而成功,亦至左丘明而后集大成。”(张煦侯:《通鉴学》,...  相似文献   

5.
孙机  杨萍 《军事史林》2013,(4):61-64
先秦时,车战是重要的战斗形式。战车数量的多少,甚至成为衡量国力的指标之一,如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君”等提法。此风一直延续到汉代。这在世界上是很独特的。西方虽然有战车,但没有在奔跑着的车与车之间互相格斗的车战。其中的原因,首先是由于中国古车结构合理,足够灵活,能胜任车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扬尘     
战争中,敌我双方有意扬起烟尘,使对方对自己的兵种、兵力、部队行进速度等情况作出错误判断,兵家叫做“扬尘计”。我国古代兵书《六韬》中就有对付敌人时“令我老弱曳柴扬尘,鼓呼而往来”的记载。经考证,历史上使用“扬尘计”破敌的有:春秋时的栾枝(《左传·僖公28年》)、晋人(《廿一史战略考·春秋》),东汉的杨琁(《后汉  相似文献   

7.
假途伐虢,典出于<左传·僖公五年>.春秋时期,晋国的近邻有虢、虞两个小国.晋国想吞并这两个小国,计划先打虢国.但要进攻虢国,必须经过虞国.如果虞国出兵阻拦,甚至与虢国联兵抗晋,晋国虽强,也难以轻易得手.  相似文献   

8.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被列入“五经”,其伦理大旨是“道名分”①,“惩恶扬善”。孟子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②,司马迁也有孔子“作《春秋》”③之说。可是近代以来,相继有学者对此说进行考证,多以为孔子作《春秋》的说法缺乏史证,可能是孟子的伪造④。不过,孟子所谓“乱臣贼子惧”却从手段意义上道出了《春秋》的伦理价值。《春秋》被称之为“经”,解释这部“经”的书称之为“传”。《春秋》三传便是解释《春秋》的著作。《春秋左氏传》…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华北平原军民曾采用灵活多变的地道战,有效地保存了自己,打击了日军。作为一种攻防兼备、粗具体系的作战方法,地道战不愧是华北抗日军民的一项创造。但作为一种战术手段,它则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一) 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以野外车战为主,但在攻城围邑中已开始采用地道。据《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周灵王二十四年(公元前548年),郑子产"帅车七百乘伐陈,宵突陈城,遂入之。"杜预注曰:"突,穿也。"无论是穿地还是穿城,都可将其视为一种地道战术。战国时期步兵的围城攻邑战开始上升为作  相似文献   

10.
军事外交家子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子贡概说子贡,复姓端木(一作端沐),名赐,又字子赣,春秋末期卫国人。司马迁说他比孔子小31岁,又说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据此则子贡生于卫灵公十五年(公元前520年)。子贡大约是在孔子离开鲁国来到卫国时随孔子受业的,其时已二十多岁。《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尚见述及子贡,这时子贡52岁,其后事迹无可考。据《史记》所载,子贡卒于齐国。子贡是孔子的及门弟子。《论语》中记载的孔子与弟子之间的谈话,以子贡居多,给人很深的印象。孔子认为他的许多学生中,“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  相似文献   

11.
乞师,是一种本国向他国请求军事援助的外交活动.[1]郭旭东先生提出:商代已有乞师的行为,但并没有像后世那样用"乞"字,而是用"令"字、"登"字,这样的表述有以大命小、以上命下的意味.[2]春秋历史,可以称之为争霸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乞师对大小国间的政治、军事博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春秋列国乞师的情况主要记载于《左传》,而《左传》中除明确用"乞师"一词记录这种军事外交活动外,鲁宣公十八年的"既而用晋师"、鲁成公十八年的"宋华元如晋告急"等未用"乞师"一词,但具有乞师性质.本文结合春秋时期的战争,对《左传》中专用"乞师"记载的这种军事外交活动按大小国别进行归类,梳理列国乞师的基本情况、分析乞师的性质,并探讨乞师在春秋争霸战争中的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放弃镐京迁都洛邑,到公元前47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140多个诸侯国,战国初,只剩下秦、楚、齐、燕、韩、赵、魏七个大国和十几个奄奄待毙的泗上小侯了。春秋末期,社会总的发展趋势是奴隶制日趋崩溃,封建制日益兴起。当时的晋、齐、鲁、楚、郑等国的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早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就出现了间谍活动,故有“用间始于夏之少康”之说。而专职谍报人员到春秋时期才出现。据《左传》记载,晋国军队中设置的“候正”或“候奄”,就是专门搜集情报的。到了汉代,军队中出现了专门进行侦察活动的骑兵,叫“侯骑”。还设有一般谍报人员,叫“候者”或“斥候”,同时设立了专门管理侦察  相似文献   

14.
漫话三国时期的砲战马鸿钧在中国古代作战中,是一种借助机械弹力抛掷石块来杀伤敌人的冷兵器,《左传》中写作“”(音kuai),《说文》曰:“,发石车也。”《孙膑兵法》又称为“投机”,《范蠡兵法》则曰“飞石”。此外还有“”(音pao)、“厥”、“霹雳车”、...  相似文献   

15.
"攻战守"一语出自《司马法·定爵》,从字源考证和古汉语字典的解释以及《左传》《史记》《商君书》等古籍的引用可知,其是攻战、守战之意,而非指古代作战有攻、战、守三种样式。  相似文献   

16.
春秋时代,晋国魏舒把车兵改为步兵,即所谓“毁车以为行”(《左传·昭公元年》),此举使晋国在大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取得了大捷。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宰相房琯在陈涛(陈涛斜,今陕西咸阳市东)平安史之乱,搬用一千多年前车战战法,损兵折将,几乎全军覆没。这两次战争给我们的启示是:改革创新则胜,墨守陈规必败。春秋时代是车战时代,同时又是徒兵由附属车兵向独立的步兵兵种演变的时代。因此,提高机动作战能力,将车兵改为步兵,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公元前541年,晋国的中行穆子(荀吴)在大原打败了无终和各部狄人,就是由于重视了徒兵的缘故。筹划作战时,魏舒建议说:他们是徒兵,我们是车兵,两军相  相似文献   

17.
古代车战考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考究车的起源时间入手,通过考古发掘所得遗迹,并结合古文献,对其中有关车的起源与车战方法的记录进行了辨析,最后确定了车战起始时间、车战形式以及车战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城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财富的聚集之处,所以成为争夺的重要目标.城的入口是城门.门一般为木制,闭门后用大木材将门闩住.竖着闩门的叫“植”,横的叫“关”.它们不仅粗硕,还用铁环加固.即《墨子·备城门》所说:“门植关必环锢,以锢金若铁楪之.”如果城门被攻破,则此城势将沦人敌手.因此城门成为敌方攻击的首选,即所谓“犯门斩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攻打城门也可以简称为“门”,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说:“晋侯围曹,门焉,多死.”  相似文献   

19.
春秋时代,周室不振,诸侯争霸,外族交侵,战乱迭起。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而又只有刀笔简续的书写工具。史学家写出了内容丰富语言精练的一批新型历史著作。《左传》在这方面是突出的代表。唐代的刘知几称“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史通·六家》)。清代的刘熙载日:“若论字句之精严,则左公允推独步。”《左传》对战争的描写,向来是最为人称道的。刘熙载《艺概》论《左传》诸条,深得其文理。他说:“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期为大备。”确实,《左传》的战争描…  相似文献   

20.
战车曾是古代战争的王牌。从公元前两千年巴比伦人开始使用战车起,到公元十三世纪印度人最后使用战车止,战车曾驰骋沙场三千多年。中国虽不是最早使用战车的国家,但使用战车时间最久,数量最多。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真正的“战车王国”。车辆由运输工具变成战争工具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作为运输工具的车辆,大约在夏朝初年就出现了,而把车辆用于战争却是夏朝末年的事。商汤灭夏之战中,曾动用战车七十乘,这虽不能肯定是车辆用于战争的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