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航天二院创建于1957年11月16日,其前身是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现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是国防科技工业重点研究院之一,是中国航天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宁夏科技》2001,(3):75-75
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成立,钱学森任院长。中国航天事业开始起步。  相似文献   

3.
《中国军转民》2009,(8):F0003-F0003
2009年2月,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航天电子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打造国际一流航天电子产业集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决定组建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是航天电子专业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直属的专业研究院。研究院拥有多个辖属单位,分布在北京、上海、重庆、陕西、浙江、湖北、河南、广西等省市自治区。  相似文献   

4.
中国飞航导弹研究院,即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三研究院(以下简称“三院”),其前身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三分院,成立于1961年9月1日。37年来,地已经从一个火箭发动机试验研究基地成长为一个进行各种型号飞航导弹研制,军、民品齐头并进的综合性研究设计院。现有职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的八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之一,是我国大型空气动力研究与试验基地。研究院发端于1956年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空气动力研究室,是在著名  相似文献   

6.
(排名不分先后)■副理事长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珠海振戎公司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市滨湖机械厂中国舰船研究院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海鹰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国营第123厂■理事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四川红华实业总公司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第七七一研究所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二O二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二一O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O六一基地贵州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船…  相似文献   

7.
《国防科技工业》2011,(11):F0002-F0002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的八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之一,是我国大型空气动力研究与试验基地。研究院发端于1956年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空气动力研究室,是在著名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亲自领导下创立的。  相似文献   

8.
小传: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简称"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前身为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后经历了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机电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历史沿革。现有5个研究院、2个科研生产基地、6家上市公司、580余户企事业单位,遍布全国各地。现有职工12.7万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超过40%。  相似文献   

9.
《中国军转民》2012,(11):26-31
小传: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简称“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前身为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后经历了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机电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历史沿革。现有5个研究院、2个科研生产基地、6家上市公司、580余户企事业单位,遍布全国各地。现有职工12.7万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超过40%。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速形成航天电子专业核心能力,打造国际一流航天电子产业集群,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九院)日前挂牌成立。  相似文献   

11.
1月16日上午,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发射技术及特种车事业部挂牌仪式在京举行。该事业部是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直属的国有、非独立法人、寓军于民的经营实体,该事业部由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长治清华机械厂和泰安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重组而成, 该事业部在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授权下,以航天发射技术为依托,管理和运营特种车和地面设备相关资源。伴随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航天发射技术及特  相似文献   

12.
正主管主办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杂志定位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即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一研究院)始建于1957年11月,其前身是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全院占地540万平方米,工业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拥有各类仪器设备2.7万台(套),重要实验室86个,有的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究院有火箭总体、动力装置、控制系统、惯性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海鹰———中国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中国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即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三研究院,是我国研究、开发、设计、试制和生产飞航导弹的科研生产基地,正在发展成为集研究、试制、生产和贸易一体化的中国海鹰高科技产业集团。自1961年创建以来,在党中央、国...  相似文献   

15.
正从1956年至今,经过几代航天人的不懈奋斗,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了一张让国人骄傲的"闪亮名片"。这期间,作为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事业发祥地及主导力量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也走过54个春秋。54年来六院广大科技工作者始终以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为己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自主创新发展之路,实现了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从无到有、从小  相似文献   

16.
《国防科技工业》2023,(3):30-31
<正>2023年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今年的“中国航天日”以“格物致知,叩问苍穹”为主题,主场活动将在安徽省举行。为配合“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开展,现面向社会广泛征集2023年“中国航天日”宣传海报,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一、征集时间通知发布之日起至3月24日24时截止二、设计主题2023年“中国航天日”的活动主题为“格物致知,叩问苍穹”三、主办、承办单位主办单位:国家航天局承办单位: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办公室中国航天基金会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之一,是我国较早建成的大型空气动力研究与试验基地,是以空气动力及相关技术为核心,空气动力、特种飞行器、环保、测控四大主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院。研究院拥有各种风洞试验设备,承担过我国众多航天型号的气动研究试验任务,在型号研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先后获得各级科技奖数百项。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一名参与中国航天事业的亲历者,我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光辉的征程中国开发空间技术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10月8日聂荣臻元帅亲自宣布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这就是中国第一个空间技术研究机构的诞生,也是现在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最初的前身。国家从部  相似文献   

19.
人类遨游太空的幻想随着工业革命的进步而日渐成为可能,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创造和发展起来的。1956年10月8日,党中央作出了重大决策,成立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二年11月,又成立了两个分院,一分院就是现在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毛泽东主席“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下,我国踏上了征服太空之路。  相似文献   

20.
<正>以重大工程带动科学技术发展是我国推动自主创新的成功经验关于重大工程在"创新推动发展"中的意义,以我国航天工业的发展为例:中国的航天纪念日定在10月8日,那是由于1956年10月8日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正式拉开帷幕。1956年—1963年,在苏联帮助下,引进了短程地地、地空、舰舰、潜地四种导弹的样品,开始了仿制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