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英模的道路上走来,向着英模的道路走去。这或许是军旅英模人生运行轨迹的一般现在时。因了他们的名字和祖国的强盛与安宁联系在一起,他们的生命图腾就显而易见的比普通人多出一层深意。麦贤德、史光柱、李国安、徐洪刚、作为我军英模方阵中的”取样”,他们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考场”。在他们的生活答卷中,有他们情感的操守,精神的张扬,以及开采生活的智慧和勇气。  相似文献   

2.
正1936年7月,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陕北吴起镇,参观了红军创建的窑洞兵工厂,采访了在那里忙忙碌碌的工人。他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这样写道:"对吴起镇这些工人来说,不论他们生活是多么原始简单,但至少是一种健康的生活,自由、尊严、希望,一切都有充分发展的余地。""他们意识到他们是在为自己和中国做工,而且他们说他们是革命者。"试图通过《西行漫记》  相似文献   

3.
发射导弹、制造导弹、研发导弹的人都曾出现在我们报道中,但是有一群人我们却对他们的生活一无所知,他们的工作是"扫尾"——搜索导弹残片。茫茫戈壁人迹罕至,搜索残骸险象环生,一篇记录他们真实生活的"荒漠生存"笔记就此展开。  相似文献   

4.
在京郊燕山山脉深处,有一个海拔在1100米、离团队数公里的单独执勤点,它是总参某部担负防火巡逻,定点执勤的哨所。由于离外界路途较远、交通不便,在这里执勤的战士一两个月才外出一次。他们的一日生活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克服漫长的孤独寂寞的?近日,笔者带着相机走进这个哨所,用镜头记录下了他们生活的一些片断。  相似文献   

5.
历史,有时会那么巧合。37年前,河南省邓州市560多名新战士,入伍来到沈阳军区某工程兵团。他们和雷锋生活在一个团队。有的和雷锋分在一个连,住在一张大通铺上;有的和雷锋一起担任校外辅导员;有的与雷锋同台演节目;有的和雷锋一起出席过沈阳军区首届团代会。他们都听过雷锋的报告,许多战友还坐过雷锋的车。雷锋不幸遇难时,有的还亲自参加抢救。雷锋虽然离开了他们,但雷锋精神给他们的心灵深处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以后的生活中,是雷锋精神一直激励着他们走下来,一走就是35年。沧桑岁月,春秋寒署,他们始终象雷锋那样工作、生活。后来,他  相似文献   

6.
曾几何时,我们在课本和长辈的讲述里认识他们,我们民族的英雄——有一种暖男叫雷锋;有一种血肉之躯叫黄继光;有一种豆蔻年华叫刘胡兰;有一种身高标准叫董存瑞;有一种生死与共叫狼牙山五壮士……曾几何时,我们当他们是高山大川,当他们是钢铸铁打,当他们是生活在文字里的人物,如此遥不可及。后来,我们穿上了军装,和他们中的很多人走进了同一支队伍,甚至见到了他们当年的知交、战友、亲属,然后我们站在了他们的陵墓之前。我们突然意识到,或许遇到了那个历史时,我们也会成为他们;  相似文献   

7.
他们是一对令人羡慕的中年夫妻,最让他们感到骄傲与自豪的是:女儿如花似玉,并且已是北京大学大三的学生了。2004年,他们收养了同村农民留下的两个孤儿,他们的生活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宽裕了。特别是有一回"禽流感"爆发之后,他们养的几千只鸡在几天之内全部死光了。为了摆脱生活的困境。他们偷偷地卖了几次血。没想到,此后他们的身体每况愈下。当同村人问起他们的身体状况时,他俩只是笑一笑,轻描淡写、敷衍了事地说:"不会有什么大不了的病,过一段时间就会好的。"  相似文献   

8.
艺术源于生活。军营民谣源于解放军生活。新兵连、想家、站岗、演习、打靶、外训、甚至部队驻地的姑娘,一个战士的解放军生活的要素,军营民谣里全有了。反之亦然,军营民谣是一个战士的解放军生活的真实写照。难怪战士们把小曾当成“自己人”而不是明星。他唱出了他们心底的歌,他的歌里有他们真实的生活和对军营真实的情感体验。当一个战士穿上军装踏进军营,像本文虚拟的“他”一样,当他学唱第一首军营民谣歌曲的时候,或许他没有意识到,但他的解放军生活已经在歌声里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9.
军人的一生     
《中国近卫军》以诙谐幽默的手法,用一名职业军人的眼光,揭开了军旅生活中的神秘一角。把一个个血气方刚、活灵活现的人物原生态地展示出来,把他们的爱、他们的经历、他们的奋斗如水般倾注无览,让那些戎马一生的军人和他们后人的故事感染激励着一个个仍然行走在军旅中的人们。  相似文献   

10.
他们是一群哈萨克族姑娘和小伙,他们中间年龄最大的25岁,最小的只有18岁。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吾尔喀什尔大山里面,终年与高山、流水、碧草相依,与牛羊马群相伴。  相似文献   

11.
位于渤海之滨,美丽富饶的菊花岛,活跃着一支政治合格、军事过硬的民兵队伍。近年来,他们信念不动摇,组织不涣散,常年坚持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为守卫海岛、建设海岛、繁荣海岛做出了突出贡献,曾多次受到辽宁省军区、葫芦岛军分区的嘉奖和表彰。这里采撷了他们生活中的一组镜头。  相似文献   

12.
许传顺 《政工学刊》2008,(10):27-27
(一)示真爱,常做暖心事。 官兵在工作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困难,希望能得到组织和领导的理解、帮助和支持。做暖心事就是尽心尽力地帮助官兵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解除他们的思想包袱,解开他们的思想疙瘩,解决他们的思想矛盾,使他们轻装上阵,更好地履职尽责,为部队建设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当人们看到飞机在空中飞翔和船只在海上行驶时,也许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大洋的深处还生活着一群神秘的人。他们就是曾经准备在海底执行秘密任务的美国海军潜水员。当然,大洋深处的生活让他们承受着各种痛苦和压力。几十年来,很少有人清楚此事,甚至连他们最亲近的人也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那他们为什么要去海底?究竟又做了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一次偶然的人生际遇,让一份崇高在他们心中永远定格;一个源自于心底的承诺,让他们坚守了近半个世纪。1960年8月,河南省邓州市560名热血青年应征入伍,有幸成为雷锋同一个团队的战友,有的还和雷锋一个连甚至一个班,在与雷锋同志共同生活、工作的日子里,他们耳濡目染,亲身感受和体悟到了雷锋精神的伟大。自此,他们心中也在暗暗立誓:这一辈子要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  相似文献   

15.
预备役军人的活动舞台,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汇处。一声召唤,他们来了。驾着“嘉陵”、“本田”,跨出“伏尔加”、“上海”,身上还散发出和平安宁生活的芬香。而转眼之间,他们又戎装披挂,凛然一派严整的军容。  相似文献   

16.
正2012年底,广西公安机关单独组建维和警队,赶赴局势混乱的非洲国家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13个月中,他们如何工作生活,经历了怎样的血与火的考验?近日,他们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讲述了在那里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7.
1997年,绿春县人武部16名党员干部、职工与平河乡阿者独洪村26户贫困户结成“一帮一”扶贫。他们认真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办好了十件实事,使该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深刻变化,先后被绿春县和蒙自军分区评为先进单位受到表彰。  相似文献   

18.
《云南国防》2004,(4):54-54
现在一种新的贫穷称谓悄然流行:“新贫族”。新贫族不是真的穷。他们只是受现代消费观念的影响,尽自己所能地享受生活。他们有着体面的工作,不菲的收入。但是他们收入大部分都用于娱乐、旅游,所以工作时他们很拼命,消费时他们很努力。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笔者参加一次会议,一位领导同志在会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常到百姓家看看,看看他们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多和他们拉拉家常,听听他们的心里话。听后,顿觉此言意味深长,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20.
正在超五星级的国宾馆中,国宾卫士"享受"的只是普通战士的生活,甚至更为朴素、简单、忙碌。现实与想象相差甚远,没有神秘,没有特权,没有舒适和安逸,他们却用另一种方式,诠释了他们的神奇。神秘·神奇·钓鱼台国宾卫士在钓鱼台国宾馆内的生活,远没有想象中来得神秘。800年历史的皇家行官、古朴幽静的帝王垂钓之处、庄重典雅的"东方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