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曾凡祥  周培清 《国防》2010,(4):62-63
近年来,云南省曲靖市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要求,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新途径,创造了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曲靖经验”,得到云南省军区、成都军区和总部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成都军区、云南省进行了推广。如今,“曲靖经验”已经成为西南地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2.
邱克楠 《国防》2010,(7):50-50
组织建设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基础工程。规范组织建设秩序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规范国防后备力量组织建设秩序,要重点破解“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林恺俊 《国防》2010,(2):54-56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军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同样也是后备力量建设的“生命线”。加强后备力量基层建设,首要的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把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主席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总揽国际军事风云变幻,面对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只有紧密结合首都民兵工作的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加强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建设,才能实现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赢得地方党政领导和各部门的信任与支持,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军分区系统始终面临的重要课题。结合自身的工作实俄.我感到在这方面需要做到“四靠”。  相似文献   

6.
刘瑞新 《国防》2006,(3):42-42
国防后备力量寓兵于民,信息资源可以军民两用。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既是军事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信息化的组成部分。因此,运用地方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化国防后备力量,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实现信息化的重要途径,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一)强化运用地方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化国防后备力量的思想意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从来就是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军队共同领导下进行的,离不开社会各种力量的参与和支持。因此,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各地各级必须增强运用地方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化国防后备力量的思想意识。要从信息资源军民兼容程度高的属性出发,看…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兵》2007,(10):6-7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的意见》,是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全面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一年多来,《意见》已成为统一军地各级认识的思想武器。加强和改进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的科学指南,推进民兵预备役建设的强大动力。在学习贯彻《意见》过程中.国防后备力量战线涌现出一批先进单位。紧贴实际抓落实,服务中心求实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本刊摘登部分单位的经验.以期推动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不断创新发展.激励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以更高的热情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8.
姬亚夫 《国防》2006,(8):25-28
“双应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内涵是,综合集成国防后备力量应急与应战能力建设,谋求“双应”功能的同步增强“。双应一体化”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贯彻落实平战结合、军民结合方针的科学举措。新世纪新阶段,要着眼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双重利益,扎实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双应一体化”建设。一、认清形势任务,确立“双应一体化”的建设思路随着社会转型和军事变革的发展,国家安全形势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要求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走“双应一体化”之路,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任务的能力。(一)“双应一体化”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9.
《东北后备军》2008,(8):24-30
地方各组人民武装委员会主任作为各级政府抓武装、管武装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者,在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导和参与地方武装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年来,东北地区各级地方政府识大体、顾大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寓军于民、军民结合”的方针,以高度热情抓好武装工作,促进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落实,涌现出许多关心和支持国防事业的好领导。  相似文献   

10.
王乃刚  马喜成  田野 《国防》2010,(7):51-52
统筹规范国防后备力量各支队伍组建工作秩序,是保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以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为牵引,坚持“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指导原则,科学统筹规范国防后备力量各支队伍组建工作秩序。  相似文献   

11.
赵福艳 《国防》2010,(3):49-50
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党的十七大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军分区系统作为地方一级军事指挥机关,在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和经济社会建设融合发展中,可在两个方面有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邱克楠  孟海中 《国防》2009,(12):43-43
县(市区)人武部和乡镇(街道、企业)武装部,是后备力量建设的直接领导指挥机构。新形势下,要围绕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着眼建设强大的同防后备力量,大力加强和改进“两级武装部”建设。  相似文献   

13.
李勇 《国防》2013,(11):14-16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人武部是我国武装力量体制和国防动员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建设强大后备力量、为部队输送合格兵员、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等重要职能,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紧贴实战抓建设,聚焦打赢谋发展,不断提高全面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朱世伟 《东北后备军》2007,(5):F0003-F0003
营口市鲅鱼圈区人武部成立二十年来,在军地双重领导下,在历届领导班子的不懈努力下,边建设,边改革,边发展,坚持服从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大局,适应“市场”和“战场”的双重需要,实现了“战斗力”和“生产力”的同步提升,有力促进全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曾多次获得省军区授予的“先进团级党委”,“先进人武部”、“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做贡献先进单位”等殊荣。  相似文献   

15.
邢建华 《国防》2010,(1):42-44
国防后备力量成建制成系统动员建设,就是根据动员任务,依托地方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将地方一些企事业单位和行业系统的人员、装备、物资、技术和设施等动员资源,基本按原有建制整体性使用的动员建设模式。国防后备力量成建制成系统动员建设,强调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路子从白成体系、自我完善的发展模式,转到充分利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高建设质量效益上来。  相似文献   

16.
宋秀杰 《国防》2002,(9):32-33
后备力量基层建设作为机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以江主席“五句话”为统揽,依据《国防法》、《民兵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按照“打得赢”、“不变质”的标准和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特点规律,进一步理清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7.
席桂文 《国防》2008,(12):34-34
编组与训练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关键环节。现代条件下战争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进行,武装力量建设必须注重在提高电磁含量上下功夫。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信息科学技术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民间拥有十分丰富的电磁频谱资源,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要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借助民力提高电磁含量。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地方专业人才优势,编实建强队伍。  相似文献   

18.
一、加强双重领导,发挥军地共建优势,形成国防后备力量战时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合力 一方面,要积极贯彻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切实把国防后备力量战时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纳入地方建设发展规划之中。在地方的大型公共基础建设和信息化基础建设中,不仅要考虑经济建设需要,而且要充分考虑军事和战争需要,将战时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纳入地方建设发展规划之中。使一笔投资获得经济和国防双重效益,达到经济建设和国防后备力量战时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各级人武部门作为地方同级党委的军事部,政府的兵役机关,不仅担负着本地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领导职能,同时还负有协调军政军民关系、组织和发动民兵投身经济建设的双重责任。因而,各级人武部门要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组织广大民兵在先进文化建设,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20.
张肖南 《国防》2013,(10):49-51
较之内陆省区,边防省区普遍存在经济发展滞后、地方财政困难、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基础更加薄弱;边境地区民族众多、宗教复杂,普遍面临“黄赌毒私特艾教”的侵蚀渗透,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除担负战时配合作战、动员支前任务外,普遍还担负配合边防部队战备执勤、协助社会维稳、参加抢险救灾、支援经济社会发展等任务,应急应战任务更加艰巨。着眼边防省区实际,着力破解瓶颈难题,不断提升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层次水平,对于确保有效履行职能使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