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行走在河西走廊东端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边缘,一片片防护林、一块块固沙网、一棵棵沙生植物、一座座节水温棚,在茫茫戈壁大漠支撑起一方绿色的天地,成为当地军民与大自然抗争、改变区域生态环境的历史见证。在这场人与自然的鏖战中.甘肃省民勤县人武部协调驻军部  相似文献   

2.
少年时从书上读沙漠,听人讲沙漠,我对沙漠的印象是“平沙莽莽黄入天”,一派死沉沉的洪荒,毫无生命。 青年时我来到了大西北,看到了腾格里沙漠中的草方格,以及五颜六色的短命草本植被,还有不时窜过眼前的羊群、悠哉悠哉的骆驼、奔流而去的黄河水,开始改变了我对沙漠的印象,原来沙漠里也有别样的春天。后来  相似文献   

3.
包宇 《军事史林》2021,(2):37-49
海湾战争是冷战后规模最大、参战国最多、对抗程度最为激烈的局部战争,从有效慑阻伊军的“沙漠盾牌”行动,到摧枯拉朽的“沙漠风暴”行动,再到100个小时之内席卷大漠的“沙漠军刀”行动,都造成了巨大的惊叹和震撼,并对近30年中世界各国军队的建设规划、作战理论与武器装备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今年是海湾战争爆发30周年,回眸这场曾震惊世界的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重新品味回顾那记精彩的空地一体“左勾拳”,对于已经步人21世纪第三个10年,曾经言必称海湾的我们,具有着十分重要而又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包宇 《军事史林》2021,(2):37-49
海湾战争是冷战后规模最大、参战国最多、对抗程度最为激烈的局部战争,从有效慑阻伊军的“沙漠盾牌”行动,到摧枯拉朽的“沙漠风暴”行动,再到100个小时之内席卷大漠的“沙漠军刀”行动,都造成了巨大的惊叹和震撼,并对近30年中世界各国军队的建设规划、作战理论与武器装备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今年是海湾战争爆发30周年,回眸这场曾震惊世界的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重新品味回顾那记精彩的空地一体“左勾拳”,对于已经步人21世纪第三个10年,曾经言必称海湾的我们,具有着十分重要而又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成功的速度     
《政工学刊》2013,(6):73-73
很多人都知道,在我国广袤的沙漠上,生活着一种普通的植物——梭梭。它们被誉为“沙漠梅花”和“沙漠卫士”,是我国荒漠区最重要的植被类型,也是亚洲荒漠区分布面积最大的一类植被。众所周知,沙漠地区环境十分恶劣,要想立足其中,困难自然不小。但是,梭梭树做到了。作为灌木植物,它们虽然一般只有三四米高,外形也不出众,可是梭梭树丛成为沙漠独特的景观,也成了戈壁沙漠最优良的防风固沙植被之一。  相似文献   

6.
2009年7月13日,晴空万里,艳阳高照。位于库布齐沙漠腹地的鄂尔多斯军分区杭锦旗人武部生态基地内彩旗招展,草木葱茏。下午16时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上将亲临基地视察,首长在认真听取和仔细察看基地建设情况后,高兴地对在场的人武部干部、职工和参建民兵说:"今天,我们这里有这么多绿色,是多年来我们武装部在军地各级的领导下,用汗水和鲜血浇灌了这片绿色和绿洲,非常了不起……"首长的话是鼓励,是鞭策,也是对鄂尔多斯军分区党委多年来参加生态文明建  相似文献   

7.
2001年4月6日,笔者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塔里木河出发(新疆阿拉尔——沙雅县段)向沙漠深处走到约30公里处,只见沙漠戈壁上星罗棋布地搭建着简易的帐篷,停着10辆装满甘草的汽车,许多人在挥舞着锄头采挖甘草。笔者粗略地数了一下,这片采挖甘草"大军"约有三百余人。这些人大都是从四川、河南、甘肃来的劳务工,携儿带女,吃住在沙漠里。在闲聊中他们讲:"听说新疆实施西部大开发,挣钱容易。我们己经在沙漠中挖了30天甘草了,每天人均可挖甘草45公斤。"笔者屈指一算,300人  相似文献   

8.
"张大厨"down真经94153部队史晓军要我评价身边的党员,那我就说说我们炊事班的"大厨"张晓伟。为了让我们吃的科学营养化,他"与时俱进",去政工网上down"真经",再经过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军队饮食文化"的加工,饭菜真正做到了色、香、味、形、文俱全。他精益求精,经常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吃着他做的饭菜让我们找到了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走进河北省遵化市东旧寨镇一个叫祝店子的小山村,你会看到这样一番景象:村子附近及主要街道书写着30多条永久性国防教育标语;一座普通民房外张贴着一条条国防警句,屋内国防知识书籍一排排放置有序,院子里设有国防宣传橱窗,大门两侧  相似文献   

10.
撒哈拉大沙漠有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种子深埋在沙子里,静静地等待时机。有时几年不下雨,它就几年没动静,但只要一下雨,种子就会迅速地发芽、长叶、开花、结籽,急急忙忙完成一个生命的周期。然后,它的后代又埋进沙子,在等待下一次雨水的到来。它短暂而奇迹般的生命里程,让我想起一句熟悉的歌词:"时刻准备着"。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当我穿上绿色军装时,18岁的生日刚刚过去10天。登年离家的那天,人山人海的火车站站满了送行的人,但没有一个人为我送行。父亲说,当兵了,就要自己独立,从今天起,什么事都要靠自己。离别的车站让人难舍难分,唯独我一个人坐在座位上流泪。我埋怨,埋怨父亲的无情。火车由北一路向南,穿过了长江,在数不清的大山里盘绕,想家的思绪也被火车拉得越来越长。第二天的深夜,我们到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新兵连。新兵班长把我们领到饭堂、餐桌上,摆着冒着热气的鸡蛋面。班长说,这叫"长留面",吃了要在部队好好干。  相似文献   

12.
你看不见我;如果你能看见我,你也击不中我;如果你能击中我,可也击不落我;就算你击落了我,我的飞行员还能活着。这就是我,RAH—66“科曼奇”,一种要称雄于21世纪低空,要在未来铁甲阵里抖威风的攻击直升机。但我不希望你轻信,先把我与“阿帕奇”比比看吧。“阿帕奇”攻击直升机是1991年海湾战争里的攻击直升机明星,表现卓越。它在“沙漠风暴”行动中的首次飞越边界突击是很漂亮,然而那是在 MH  相似文献   

13.
沙漠,在你眼中是什么样子?金黄的沙粒配上蓝天,诗情画意?原来的沙漠在我的印象里便是如此了。而当我真正踏入沙漠腹地的时候,我对它的感觉完全变了。肆虐的风,裹着漫无边际的黄沙,用力抽打在脸上,从肺中透出一丝空洞的干渴。水,总是那么的珍贵。脚一踏到沙地便陷进去,走几步就要花  相似文献   

14.
正草长莺飞四月天。在暖暖的阳光下,服刑近10年、去年被判无罪出狱的张高平叔侄如今在安徽省歙县的一个村子里有滋有味地生活着。"含冤入狱这么久,心理生理上都受到重大打击。希望他们在家好好休养。"千里之外,石河子市人民检察院原检察员张飚依然惦记着张高平叔侄。时间回到2013年3月26日。这一天,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张氏叔侄强奸再审案公开宣判,撤销原审判决,宣告张高平、张辉无罪。至此,这起震惊全国的冤假错案判决落下帷幕,而"幕后英雄"张飚也越来越清晰地出现在众人面前。  相似文献   

15.
去年盛夏的一个夜晚,皎洁的月光洒在我的床上,战友们都已进入了梦乡,哭累了的我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轻轻地从枕下摸出那本登着我照片的《解放军生活》,看着上面笑得调皮的自己,忍不住指着照片轻声说:“都怪你!” 我叫杨蕊静,是成都军区空军某通信总站四连的一名女士官。在连队里,我与王丹林、文传艳、排长王燕是同年兵,关系好得不得了,天天粘在一起,别人都说我们是四连的“四朵金花”。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都喜欢看《解放军生活》,经常拿着连队里仅有的一本争来抢去。《解放军生活》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我们之间友谊的纽带。直到有一天……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周年前夕,我踏上了浙南这片土地。沿着清澈明亮的瓯江,翻越青翠葱郁的群山,访问了散居在山凹深处小小村子里一个又一个满脸皱纹的老人。于是,我了解到了在很长时间里鲜为人知的一个又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红军战斗故事。在遥远的1929年至1931年春,这里曾出现过一支拥有6000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的队伍。由于当时的种种条件,特别是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以及共产党领导推行的“左”  相似文献   

17.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今年27岁的我,与《中国民兵》已有了13年的不解之缘。 1986年,父亲由部队转业到县人武部工作,我便有机会接触上了《中国民兵》。当时,校园里流行的是武打和言情小说,我也一度沉湎于此。但自从在爸爸的案头见到《中国民兵》之后,我便对她如醉如痴,爱不释手。渐渐地,我对国防愈加关心起来,国防知识也日渐丰富,成为全校有名的“国防迷”,在班级和学校的黑板报上,经常刊登着我从《中国民兵》上摘抄的军事  相似文献   

18.
在我30年成长经历中,要感谢的人很多,而在我并不太长的基层部队经历中,最感谢的人就是老万。当初,论级别我是他下级的下级,但因为一次短暂的合作写稿,我们熟识。而他短短的几句话传递出的正能量,对于我的意义就像散落在野草丛中的几点星火,渐渐地燃烧起火势来,一直延续着。  相似文献   

19.
一次交班会上,一位领导说:“机关工作千头万绪,我们一定要有规划性,吃着碗里的,也要看着锅里的。”听罢,很有感触。“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本意指试图拥有超过需要的东西,常用来形容感情不专一或欲望难以满足。  相似文献   

20.
陈川 《宁夏科技》1999,(4):13-16
三年前,广夏天然物产公司的职工们在位于银川西南约12 公里处的一个名叫“征沙渠”的6 万亩亘古荒漠中,战天斗地,固沙引水,改造了2 万亩沙漠,使这片沉睡了千百年的沙漠苏醒过来,变成了绿洲。这是中国西部地区治理沙漠的创举。征沙渠,只是广夏公司农业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以下这篇文章记下了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陈川先生对该公司五年来在农业产业化实践过程中的感受。文章向我们展现了现代意识与艰苦创业精神结合在一起的史诗般的画卷,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与沙漠抗争的顽强生命力,真切地听到迎面而来的实现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那急促而铿锵的脚步声。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一位中国企业家改造沙漠、改造荒原、改造自然的胆识和气魄,饱含着一位中国企业家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深层次思考以及对祖国、对宁夏的无比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