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解放战争之初,国民党军在多个方面占据优势[1],但最终仍然落败.分析其中原因,人民解放军高效正确的战略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陈毅元帅就曾明确指出人民解放军是"愈往上愈强",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决策在整个世界上都是"优秀的"[2].囿于篇幅所限,本文仅从战略决策效率角度进行探讨分析. 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决策效率远远高于国民党军,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1945年9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同由东北抵达延安的贝鲁罗索夫[3]和曾克林[4]进行会面,获取了关于东北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解放战争消灭国民党军的总人数是多少?枫叶关于全国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消灭国民党军总人数,有两种数字。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的《一九四六年七月至一九五○年六月战绩总结公报》:消灭国民党正规军554.247万人,非正规军252.888万人,总计807...  相似文献   

3.
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极为重要的一次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在全局上以优势兵力对国民党军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大规模强渡江河的作战,也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沉重地打击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理论,在战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雄师战天津     
冷静 《军事历史》2006,(11):3-10
在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天津攻坚战是非常威武精彩的一幕。在这场大战中,人民解放军的34万大军——步兵、炮兵、坦克兵和工兵密切协同,实施了人民军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攻坚作战,仅短短29个小时就攻克了国民党军以13万重兵坚守的天津城,充分显示了人民解放军的强大作战能力。百战劲旅挥师入关1948年11月,人民解放军取得辽沈战役的辉煌胜利后,毛泽东及时命令东北野战军取消休整,立即南下入关作战,将关内的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在华北就地歼灭,以免该部逃到长江以南,增加人民解放军日后渡江作战的困难。东北野战军遵照毛泽东和中央军…  相似文献   

5.
简析新式整军运动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7年11月至1948年夏,人民解放军各部队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用诉苦和三查方式先后进行了新式整军运动。本文仅对其历史作用作一简析。一、新式整军运动有效地提高了官兵的阶级觉悟,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新式整军运动,是针对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关键时刻,革命队伍中出现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和作风不纯的状况而开展起来的。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是蒋家王朝走向崩溃的标志。这种形势客观上要求人民解放军官兵发扬高  相似文献   

6.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极力制造妖魔化人民解放军的舆论。以丑化解放区、抹黑土改运动为内容的"报道",频频出现于《中央日报》。这些"报道"从多个方面,对人民解放军的组织及活动进行了污蔑,具有抹黑手段多样化、内容繁杂、"惨象"叙事的舆论特点。其中,人民解放军征兵、征粮、锄奸反霸等活动作为"报道"重点,集中体现了该报的反动舆论立场。  相似文献   

7.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正规化建设有了很大发展。这不仅对夺取解放战争胜利产生了巨大作用,而且为新中国成立后全面进行正规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建设,依战争进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一、由分散的游击状态到建立战区野战兵团阶段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军民面临着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新形势。为保卫人民抗战的胜利果实,壮大革命力量,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做出了加速实行军事战略转变的决策,即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这一阶段的正规化建设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0军是由原国民党军第60军起义后改编的。1948年秋,全国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在东北的国民党军被人民解放军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奉命从5月开始,对长春守军东北“剿总”第1兵团(指挥新7军、第  相似文献   

9.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以小米加步枪的劣势装备在短短4年时间内,歼灭装备精良的807万国民党军,迎来r新中国的诞生。解放战争的胜利充分显示了毛泽东卓越的军事智慧。这里就让我们循着这场战争的轨迹,去探析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与军事指挥艺术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0.
冯凯 《中国军转民》2023,(18):141-143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立足自身实际并结合战争发展形势,成功改造了数百万由国民党俘虏转变而来的解放战士。针对这一特殊群体,我军主要通过开展立功运动、团结互助运动以及新式整军运动对其存在的错误思想观念进行了彻底改造,并成功将其争取至我军队伍之中。解放战士的加入,壮大了人民军队整体实力,瓦解了国民党反动统治,有力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相似文献   

11.
涟水战役不应包含出击陇海路东段和众兴作战李昌华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夏连续取得了出击陇海路东段和涟水、众兴等作战的胜利,将国民党军一部主力牵制在华中战场,强有力地配合了华东野战军主力在中原和华东军区山东兵团在山东战场的作战,完成了把华中...  相似文献   

12.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在其全面进攻被人民解放军打破后,被迫改为对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蒋介石企图以重兵方阵稳扎稳打等战法,消灭华东野战军。毛泽东与陈毅等则采取诱敌深入、"猛虎掏心"和围歼与阻援相结合,粉碎了蒋介石的重兵稳进、中央突破与"磨心战术",基本挫败了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近读《军事史林》2005年第2期王作化之《解放战争我军歼敌总数究竟是多少》(以下简称“王文”),感到存在误解.试以管见作一解读. 一 为便于解读,先简介一下王文述评的主要内容: 王文称:“有关全国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事力量”,“最主要有以下两种统计数据”,“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一九四六年七月至一九五零年六月战绩总结公报》发布的统计数字”,为先后共消灭国民党正规军、非正规军,“总计歼敌人数为807.135万人.”  相似文献   

14.
对四平保卫战的沉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平保卫战的沉思毕健忠四平保卫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在吉林省四平街地区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一次防御战役。此战在人民解放军争取东北初期的斗争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它带给人们的思考既是多方面的,而且是鲜明的。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是非功过,一直...  相似文献   

15.
获取和掌握敌方机密而又准确的情报,对取得战争的胜利至关重要.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出色的情报保障工作,对取得战役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第一,利用潜入国民党军首脑机关的内线关系,直接获取战略情报.第二,千方百计搜集战场情报,及时了解敌情变化.第三,策动国民党军战场起义.  相似文献   

16.
追歼白崇禧三次大较量温瑞茂,孙学敏在解放战争战略追击阶段,国民党军白崇禧桂系部队是人民解放军的主要作战对象之一。抓住和歼灭该部对加速解放中南地区及提早结束全国战争都具有重要意义。白崇禧一生戎马,善于用兵,素有“小诸葛”之称,毛泽东谓之“中国境内第一个...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战役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攻克国民党军坚固设防的大中城市的首战,亦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城市攻坚战的典范.朱德全程参与了这一战役的筹划、准备与组织实施,形成并完善了精心策划,充分准备,兼顾攻城和打援,随机应变;稳打稳进,加强土工作业,力求集中火力突破一点;讲求各部队、各兵种密切协同,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力进攻;创新巷战战术,猛推、深插、狠打,突击前进等城市攻坚战术思想,其中许多战法为此后人民解放军历次城市攻坚战所借鉴和运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部队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47年冬至1948年夏,人民解放军利用作战间隙,结合土改和整党运动,开展了以诉苦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通过新式整军运动,人民解放军官兵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部队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为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人民武装是在没有解放区依托,没有解放军主力为支柱的艰难情况下,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的。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人民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抗战时期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北方大部分地区已解放,国民党只统治着南方十多个省份。但是,这些地区物产丰富,历来是国民党的战略要地。国民党在这里的统治比起其它地区的农村控制得更严些。二是南方农村远离广大解放区和解放军主力,是依靠各地中共地下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农民运动,积聚力量,才建立起人民武装和游击根据地的。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人民武装迅猛发展,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有解放战争的胜利形势,和前两个时期相比,大气候不同了。  相似文献   

20.
全国解放战争(又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推翻以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而进行的一次伟大的人民革命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807万余人,解放了除西藏、台湾、澎湖、马祖、金门、西沙、南沙等岛屿,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胜利,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给世界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