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朱竞成 《环球军事》2008,(15):58-59
这是一起极其普通但又策划精密的间谍案。日本间谍中村一郎凭借娴熟的缝纫技艺和精明的商人头脑自由出入英国领事馆,不费周折地窃取了英国的密码本。  相似文献   

2.
大名鼎鼎的莱昂内尔-巴斯特-克拉比曾经是英国的海军英雄,凭借过人的本领和胆识,他获得"第一蛙人"的美誉,此外也一度有传闻说,他就是超级间谍007的原型。然而令所有英国人没有想到的是,"第一蛙人"的神秘死亡,却成为了冷战时期最大的悬案之一。11月16日,一名已退役的苏联水兵爆料说,是他干掉了"第一蛙人"克拉比。  相似文献   

3.
在间谍人物中,真正的"三面间谍"十分少见。同时为三个间谍机关工作,无异于是在走钢丝,一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有个英国人是一个具有三重身份的间谍,他是一个高明的"走钢丝的人"。  相似文献   

4.
普道夫·阿贝尔是前苏联克格勃上校,有"当代王牌间谍"之称.他深通谍术,善于伪装,装什么像什么,成功地扮演了不同角色,西方谍报机关称他为"千面人".他在掩护自己的间谍身份方面取得的成功,一直被作为教育和培养间谍新手的教材.  相似文献   

5.
1961年1月,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机场。一位风度潇洒的商人迈着稳重而悠闲的步子走下飞机,他叫伊力·革恩,以色列间谍。此番到阿根廷的目的,是熟悉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地理、政治、风土人情,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打入在阿根廷的叙利亚侨民阶层,以此作为进入中东的跳板。  相似文献   

6.
王军  朱竟成 《环球军事》2008,(24):58-59
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间谍故事。1974年,美国中央情报局招募了23名古巴人和1名住在哈瓦那的意大利商人为它工作。不料这些倒向美国人一边的古巴“大鱼”多数是古巴安全机构人员。直到13年后,中央情报局才知道它上了古巴反间谍机构的当。  相似文献   

7.
王乐 《环球军事》2011,(11):58-59
二战后,苏联最为传奇的间谍恐怕就要属一位名叫格里古列维奇的间谍了。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他辗转欧洲及拉丁美洲数个国家,他作为一名刺客曾参与对托洛茨基和铁托的刺杀。他一直谨守间谍的行为准则,从未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直到最后去世,他的真实身份和经历才被曝光。  相似文献   

8.
据《卫报》4月3日报道,俄罗斯对外情报局日前解密的一份档案披露了一名曾同时为苏联和英国情报部门效命的双重间谍。这名间谍名叫维克多·博戈莫列茨,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即开始为英国军情六处效力,一干就是几十多年。据俄罗斯对外情报局(SVR)2日解密的文件档案,苏联情报机构为将博戈莫列茨拉拢进他们的阵营,使出"离间计",使得他  相似文献   

9.
集毁誉于一身的宇文虚中是中国宋金对峙时期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由于《宋史》记载的出入和矛盾,使得他的政治身份和死因都变的扑朔迷离,所谓"传闻异辞皆未能核定"①。学术界曾对他的死因进行过一些探讨,最近有学者更是大胆推翻《宋史》和宋人的一些原始记载资料,对宇文氏之死提出了新说。其实,宇文虚中事件并不复杂。从宋人的记载和《宋史》看似矛盾的记录中可以得知,宇文虚中在金国为官本是为南宋充当间谍,而他被金人处死则是因为其间谍身份的暴露。  相似文献   

10.
当88岁的英国出版商詹姆斯·麦克吉本(JamesMacGibbon)4年前去世时,谁也不会想到他竟是一名隐藏了50多年的苏联大间谍。日前,一份由麦克吉本去世前预先写下的12页自白书终于浮出水面,首次向世人披露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间谍和背叛的故事:二战期间,身为丘吉尔战争办公室情报官员的他竟是一名暗地里为苏联工作的秘密间谍!二战后,他的身份受到了军情5处的怀疑,但他最终仍然靠谎言逃过了两次审问,结果被证明“身份清白”。  相似文献   

11.
"上星期,联邦调查局逮捕了两名日本人和一名叫艾尔·布莱克的美国公民。实际上艾尔不是特务,而是英雄,因为他凭自己的兴趣爱好使这件反间工作做得十分出色。"——引自1941年6月23日《泰晤士报》1941年6月23号的清晨,天刚蒙蒙亮,街头便传来报贩子的吆喝声。"看报!看报!《泰晤士报》有最新消息,著名影星卓别林的男仆布莱克原来是日本间谍!布莱克是日本间谍!"  相似文献   

12.
他曾经是伦敦最受欢迎的社交界宠儿,他的间谍生涯充满传奇色彩。在一本记叙英国谍报史的畅销书中曾写道“英国恐怕还没有第二个间谍能拥有他所有的权力和影响。”他同时也是个搞暗杀的专家,通晓下毒、刺杀、枪杀、扼杀等等致命手段。他总是备有“11本不同国籍的护照和同样数量的妻子”。他就是落日帝国的王牌间谍——悉尼·乔治·赖利(Sidney George Reilly)  相似文献   

13.
时至今日,西方国家仍然认为,苏联上校奥列格·佩尼科夫斯基是历史上对西方国家最有价值的间谍。他向英美情报机构提供了大量有关苏联战略导弹研制的情况和其他军事技术文件,可以说是间谍中的间谍。这一间谍案俄罗斯人至今记忆犹新。记者采访了英国历史学家奈杰尔·威斯特。为了研究“佩尼科夫斯基事件”,威斯特被特许可以查阅英美情报机构的档案材料,他因此成为这一间谍案的权威。  相似文献   

14.
在<孙子·用间>中,孙子将间谍分为五类: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所谓反间,就是"因其敌间而用之",是一种"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的计谋.杜牧在<十一家注孙子>中这样解释反间: "敌有间来窥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赂诱之,反为我用;或佯为不觉,示以伪情而纵之,则敌人之间,反为我用也..使用反间计的方法,一是用重金收买敌方间谍,使之为己效力;二是设法欺骗敌方间谍,让他将我方故意散布的虚假情报当成真情报,从而诱使敌人上当受骗.下面的例子,就是实施反间的典型事例.  相似文献   

15.
作家、大厨、女伶……他们都有令人羡慕的职业。然而,他们在某个时刻也曾经是间谍。间谍就在你身边! 007之父:伊恩·弗莱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伊恩·弗莱明(Ian Fleming)向他的一位密友透露了自己内心的秘密:“写一部终极间谍小说。”此后不到10年间,弗莱明的《皇家赌场》(1952年)一炮打响。这部惊险小说所塑造的超级间谍——詹姆斯·邦德迅速扬名世界。此后,  相似文献   

16.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1,(15):55-57
发展壮大间谍网 约翰·华尔克发展壮大他的间谍网络的第一步,就是从他的一个海军老朋友开始。高级军士长杰里·惠特沃思,曾是一个报务员,退役后在1974年秋季又重新人伍。之后,他自告奋勇要求调到迪戈加西亚工作。1975年夏天,惠特沃思加入间谍网络时,是一名现役军人,而那时约翰·华尔克已经退役了。  相似文献   

17.
吕明武  史爱清 《国防》2002,(5):38-38
《孙子兵法》云: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也就是说利用敌方的间谍为我方服务,即间谍的逆用.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吴国主帅周瑜便成功导演了一出巧用反间计的好戏.他先利用蒋干群英会盗书,使曹操中计,斩杀了"久居江东,谙习水战","深得水军之妙"的蔡瑁、张允二将;而后,利用蔡中、蔡和使曹操再中"苦肉计",收留了诈降的黄盖;最后,再次利用蒋干将庞统引荐给曹操,并献上"连环计",最终使奸诈之极的曹丞相惨败而归.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主要基于最新解密的有关俄罗斯档案、特别是二战期间在日本东京活动的"拉姆扎谍报小组"的有关档案。这些档案为学者们观察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波谲云诡的远东局势提供了重要机会。作为这个谍报小组的成员,左尔格不仅是前苏联间谍,也是20世纪的著名间谍。左尔格收集情报的范围遍布全世界,时间集中于1939~1941年。他的情报,以一个局内人的角度,较全面反映了远东在此期间的政局变换。  相似文献   

19.
傲楚 《环球军事》2010,(21):58-59
妻子背叛、部门清洗,这就是一位苏联间谍在上世纪50年代面临的处境。在双重打击下,苏联部署在亚洲的头号间谍最终选择了叛逃西方。是什么让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他在美国又受到了什么样的待遇呢?请看拉斯特沃罗夫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一个寒冷的春日。华盛顿第九大街和第五大街的街角。对于年过花甲之后又开始新生活的中情校官彼得·欧内斯特来说,这里是“间谍总站”。他说:“人们一提起柏林和维也纳,其实只要看看华盛顿,就知道间谍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 要建立一个展示间谍艺术的殿堂,哪里还有比这更好的地方呢?今年夏天,国际间谍博物馆将在华盛顿市区开馆。在那儿,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微型相机、密码机和无数精巧的小玩艺,比如可以变成手枪的俄罗斯口红。 欧内斯特将和前克格勃间谍奥列格·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