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8年,国家组建核武器研究院,对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进行研制攻关.国家为了确保这一项重要尖端事业的成功,决定从北京到全国各地的有关部门,选调各类专业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在选调中,邓稼先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被选调到核武器研究院,我则从四川成都铁道部第二设计院被选调到该院,这样我们就走到一起来了,从此,使我们的人生道路发生了重大转折,有机会在我国核武器领域中,发挥自己的才智.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与国防尖端技术□张作文我国的导弹核武器,是50年代中、后期开始研制的。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到1964年10月16日就成功地进行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在此前后又成功地研制了氢弹、近程、中程、远程、洲际导弹和与之相配套的核弹头。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3.
钱三强和何泽慧是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对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钱三强、何泽慧先生是世界知名的核物理学家,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们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年,他们毅然舍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了满目疮痍的祖国,源于他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他们深知:"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  相似文献   

4.
王淦昌辉煌人生江苏省常熟市人,1907年5月28日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193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山东大学、浙江大学教授。1950年5月以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副所长,二机部第九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前身)副院长,二机部副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核学会第一任理事长,第三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98年逝世。王淦昌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核武器研究实验工作的开拓者。早期提出通过轻原子核俘获K壳层电子释放中微子时产生的反冲中微子的创造性实验方法,领导首次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在从事核武器研制期间,指导并参加了中国原子弹、氢弹研制工作,指导了中国第一次地下核试验,领导并具体组织中国第二、三次地下核试验,主持指导爆轰物理试验、炸药工艺、近区核爆炸探测、抗电磁干扰、抗核加固技术和激光模拟核爆炸试验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1964年与国外同时独立提出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的设想并用实验予以证明。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相似文献   

5.
1965年5月14日10时整,我国首次原子弹空爆试验成功了.执行这次空投任务的航空兵独立某团副团长、第一飞行员李源一,第一领航员干福海,第二飞行员刘景新,第二领航员张公祥,通信员孙兴富,射击员韩惠安.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震惊了全世界.不过,这次试验是采用"地爆"方式进行的,为了增加试验手段,提高试验水平,确保试验安全,使用飞机投掷核武器,以"空爆"方式进行试验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詹欣 《军事史林》2004,(11):30-33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在罗布泊地区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同时声明: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美国的核威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相似文献   

7.
正提到“核能”,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在军事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成为威慑力最强的军备力量。事实上,除了在军事领域发挥效能以外,“核能”也被广泛运用在能源、工业、航天等领域,并被科学家誉为“人类最有希望的未来能源之一”。“核能”未来将在解决人类能源危机乃至环境、气候的问题中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彭先觉,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我国原子核物理学专家。自1964年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原子工程系毕业之后,他就一直为我国“核能”领域的研究工作献计献策,贡献自己的一腔热血。从跟随“两弹元勋”邓稼先等老一辈核物理学家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发做出贡献,到深耕核武器小型化技术,再到后来逐渐转向研究核能和平利用,提出极具创新性和适用性的“Z-箍缩驱动的聚变裂变混合堆”概念,彭先觉院士在科研道路上奋斗和探索的脚步从来未曾停止过。  相似文献   

8.
核武器是国家军事战略的基石,其配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核力量作战运用的成效.分析了影响导弹核武器配置的因素,将导弹核武器划分为平时和战时两种状态,构建了导弹核武器最佳配置的灰色规划模型计算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基于灰色规划原理构建的最佳配置模型在解的稳定性、模型的适应性上要优于同类线性规划模型.核武器最佳配置问题一直是核作战运用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成果可为导弹武器的订购、存贮、阵地配置及作战运用提供理论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核武器试验场是进行核武器试验的专门场地。核武器试验,是为了军事研究和科学研究目的在预定条件下进行的核装置或核武器爆炸试验,是研制和发展核武器必不可少的手段。进行核试验的主要目的是:鉴定核装置的威力和其他性能,为研究改进核武器设计和定型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1965年5月14日,中国第一颗空投的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内的靶标上空爆炸试验成功.这是中国继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装置(代号596)在罗布泊核试验场102米高的铁塔上爆炸试验成功仅仅半年后所进行的第二次核试验.我当时在国防科委二局任参谋,从事核武器研制、试验的组织管理工作,参加了第二次核试验的准备和实施工作.下面是我了解和经历过的有关这颗原子弹(代号2923)研制、试验前前后后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史实.  相似文献   

11.
在加入世界“核俱乐部”的时间表上,法国排位第四,继美国、苏联和英国之后,于1960年2月13日成功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 2月14日,法国电视台播放了这次在法属西非撒哈拉大沙漠进行原子弹爆炸试验的实况纪录片。但国内观众看了后并没有受到“巨大鼓舞”,因为电视上没有显示出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强烈闪光和巨大的蘑菇状烟云,只有一股稀薄的烟雾冲上青天,历时约2分钟。法国政府十分重视核武器的研制。法国总统认为,核武器是提高国家国际地位的和影响力的重要资本,发展核武器是确保法国重新在国际上取得应有地位的手段。美国、苏联和英国在50年代初期已分别成功爆炸了各自的第一颗氢弹。  相似文献   

12.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新疆罗布泊上空,我国第一次将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获得完全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54年前的6月17日,在新疆罗布泊上空,一声巨响,腾起了翻滚的蘑菇状烟云,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了!中国成功铸造了属于自己的核保护伞,这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核工业人筚路蓝缕,跬步前行,满腔热忱,一丝不苟,以对核事业的热爱坚毅投身强核报国的事业。中国氢弹的突破,不仅是核武器发展史中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4.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年两个月之后,氢弹原理试验成功。又过了半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突破了原子弹、氢弹(以下简称"两弹")两弹。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的科技人员、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经过不懈努力,铸就了"两弹"的辉煌。大家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精神”.  相似文献   

15.
人们通常所说的核试验,是指大气层核试验、地下核试验、水下核试验及高空核试验等在试验现场进行的核装置或核武器的爆炸试验。核试验是发展核武器必不可少的手段。随着核试验水平的提高和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用计算机模拟核武器  相似文献   

16.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新疆罗布泊地域上空腾起一团巨大的蘑菇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的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在核武器领域拥有了一席之地。核武器是把杀伤破坏能力推向极致的武器,它的出现是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没有任何其他武器像核武器一样,其存在与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战争的演变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提起中国的原子弹,大家都能想到钱学森、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钱三强等"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其实,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还有许许多多默默奉献,与原子弹有过亲密接触的热血青年.杭州老人吴银强就是其中的一位,自从他走出学堂之后就一直在协助钱三强、邓稼先等人研究"两弹一星",并亲自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近日,笔者采访了吴银强老人,他向笔者讲述了那段神秘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18.
第一颗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西北地区沙漠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颗当量22万吨的原子弹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开始拥有核武器,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之后的第五个核国家,中国政府于原子弹爆炸的当天即  相似文献   

19.
前言     
这里主要收集了有关核爆炸效应的几篇资料,以核辐射对电子器件的影响为主。 目前,美帝、苏修既勾结、又争夺、大量发展导弹核武器,妄图核垄断,以此威胁世界人民,企图让世界人民屈服于他们的核武器。为此,他们对核武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试验。对核武器效应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作为战略防御武器的反导弹系统,肯定  相似文献   

20.
(续)21、听着“十七号工地”上隆隆的炮声,他仿佛听到了中国核武器事业光明的乐章。原子弹是由炸药爆炸产生的爆轰使原子弹中的核裂变材料受到强烈压缩,由次临界状态变为超临界状态,从而放出巨大的裂变能量。从原子弹爆炸的情况可以得知,如何获取爆轰条件,是研制原子弹的关键步骤之一。程开甲负责组织炸药爆轰聚焦的原子弹内爆机理的理论研究。他率领科技人员根据原理进行运算。经过反复计算,终于在理论上摸清了原子弹内爆过程的物理规律。要解开原子弹起爆之谜,必先进行炸药爆轰实验,为有核材料的热试验提供可靠的依据,掌握原子弹的内爆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