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川陕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第4方面军在四川、陕西两省边界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苏维埃政权区域。川陕苏区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区域”①,发展的鼎盛时期,面积达到4.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拥有23个县(市)苏维埃政权。红4方面军部队已由入川时的4个师1.5万余人,发展到5个军8万余人,苏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省、县、区、乡、村各级政权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直接选举;苏区群众各按系统组织起来,如少年先锋队、赤卫队、妇女会、运输队、担架队;苏区中心区…  相似文献   

2.
"啊呀嘞,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当年流传于中央苏区的"红色歌谣",如今成为江西省安远县人武部政委郝才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扎根老区干事业的生动见证。 他从繁华都市走来,恰似扎根红土地的一粒种子,在不断汲取红色资源的滋养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之树;他不断赋予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3.
2010年12月12日至14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中共赣州市委、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苏区精神研究会在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联合主办了"全国南方年游击战争理论研讨会"。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相似文献   

4.
徐海东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 ,坚持从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多次打破了敌军的大规模“清剿”、“围剿”等 ,体现出了他机智灵活、多谋善断、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和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一“诱敌深入” ,“先疲后打” ,是徐海东军事指挥艺术的显著特点。1935年4月20日 ,蒋介石对鄂豫陕苏区的第一次大规模“围剿”失败后 ,又调集30多个团的兵力 ,对鄂豫陕苏区进行第二次大规模的“围剿” ,企图彻底消灭红25军和摧毁鄂豫陕苏区。面对敌军的大举进攻 ,徐海东根据程子华所介绍的…  相似文献   

5.
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推进部队全面建设,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紧紧扭住提高部队战斗力这个要义;注重科学统筹、实现持续协调发展,始终抓住党的建设这个根本环节。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学界关于西北苏区的几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研究,认为:西北苏区应称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陕北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应充分肯定陕西省委在创建革命根据地中的作用,同时指出其失误;正确评价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几次重要会议的作用;刘志丹并没有给长征中的红军送信;上世纪30年代陕甘武装起义不应称为"兵变"、"兵暴"。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农红军的反“围剿”作战,是一场同具有优势的国民党军进行的规模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殊死搏斗。红军广大指战员从1930年8月至1935年11月,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贺龙、徐向前、方志敏、刘志丹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的正确指挥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英勇奋战,前赴后继,连续打破国民党军的多次大规模“围剿”,曾使红军发展到约30万人,苏区得到巩固和扩大。其中中央苏区、湘鄂西苏区、鄂豫皖苏区,都已拥有数百万人口、数十个县政权的比较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各苏区的地方武装也…  相似文献   

8.
冯超 《军事史林》2021,(8):49-58
1932年11月,留守鄂豫皖苏区以沈泽民为书记的中共鄂豫皖省委决定重建红25军,开始鄂豫皖省委独立领导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的阶段.11月30日,红25军在湖北红安檀树岗正式成立,吴焕先任军长,王平章任政治委员.全军下辖第74、第75师及特务营,共约7000人,成为鄂豫皖苏区新的红军主力,由中共鄂豫皖省委领导.鄂豫皖省委在领导红25军进行苏区革命斗争的过程中,曾于1933年4月和1934年4月两次合编另一支鄂豫皖苏区红军主力红28军.两军的合编是鄂豫皖省委独立坚持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的重要策略,前后两次的合编有性质上的差异,背后涉及红28军与红25军的关系、鄂豫皖省委与皖西北道委的关系、鄂东北苏区与皖西北苏区的关系等问题,全面分析考察两军合编可以窥视鄂豫皖省委独立领导鄂豫皖苏区革命更多的历史细节.目前,学术界对于鄂豫皖苏区史、中共鄂豫皖省委、红28军、红25军等相关问题的研究虽涉及两军合编史实,但对于两军合编的内在缘由、性质差异及后续影响等问题关注不够.  相似文献   

9.
传承弘扬古田会议精神对贯彻落实好习主席提出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感召力的指示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必须始终把握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主题,着力统一强军意志、凝聚强军力量;始终扭住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灵魂命脉,着力铸牢军魂意识、增强政治定力;始终围绕党的工作大局、国家发展全局,着力强化责任担当、激发能打胜仗意识;始终抓住官兵的活思想、奔着现实问题,着力破解疑虑、化解困惑;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提高质量效益,着力创新方法手段、丰富平台载体。  相似文献   

10.
发挥红安精神的育人功能,必须牢牢把握“坚定政治信念、坚决听党指挥”这个红安精神的核心,锻造军事后勤人才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素质;始终突出“不畏强敌、不胜不休”这个红安精神的重点,培养军事后勤人才奋发向上、德才兼备的过硬素质; 紧紧扭住“无私奉献、不计得失”这个红安精神的根本,强化军事后勤人才拒腐防变、清正廉洁的职业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1.
段斐 《中国军转民》2023,(20):114-11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红四方面军与川陕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共同创建了川陕苏区,对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党员干部和红军将士们强信念、冲在前、做表率,为川陕苏区创建与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挖掘川陕苏区干部和将士锤炼党性的历史意义和实践经验,对新时代党员干部加强自身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战时文化工作是我军战时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配合完成作战任务,有效激发战斗精神,进而促进部队战斗力的生成与提高.新形势下,战时文化工作必须针对多样化军事任务政治性要求高的特点,始终把铸魂育人摆在首位;针对情境复杂多变的特点,始终把服务打赢贯穿始终;针对实战化程度高的特点,始终把高质高效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肖甡 《军事史林》2013,(9):10-14
陕甘边苏区和陕北苏区连成一片,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硕果仅存的最后一块革命根据地,它是党中央和长征各路红军的落脚点,尔后成为党领导抗日战争的出发地和大本营。在创建陕甘边苏区的斗争中,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西北地区共产党人,出生入死,患难与共,经受了各种战斗和考验,以百折不挠的坚强毅力和献身精神,成功地实践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  相似文献   

14.
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始终是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本源泉,始终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力量。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统一、百姓幸福安康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5.
李涛 《军事史林》2014,(8):33-38
中央苏区位于江西省南部、福建省西部地区,由赣西南、闽西两苏区发展而成,包括28个县境、拥有15座县城,总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达250多万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最大的苏区,也是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  相似文献   

16.
曾中生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他早年投身革命运动,在20世纪30年代参与领导指挥鄂豫皖红军的建设和作战,是鄂豫皖苏区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并参与领导创建川陕苏区,对红四方面军的成长壮大,对鄂豫皖和川陕苏区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军事理论建树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红军建设的基本原则、方针与方法,红军作战的战役战术原则,动员群众参战的原则、方法与瓦解敌军的斗争策略。  相似文献   

17.
湘鄂赣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发源地和摇篮之一,苏区红军担负了重要的战略任务,有力地支援了全国革命。  相似文献   

18.
抗击雨雪冰冻灾害这场特殊战役,为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和胡主席的决策指示是夺取抗灾救灾胜利的根本保证,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始终把听党指挥作为根本遵循;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广大官兵全力抗灾救灾的力量源泉,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始终强化我军的宗旨教育;广大官兵忠实履行我军新的历史使命是抗灾救灾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始终围绕提高我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来展开;攻坚克难、连续奋战的顽强作风是战胜抗灾救灾各种困难的强劲动力,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始终把战斗精神作为提升战斗力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党员干部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是激发官兵抗灾救灾热情的有效途径,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始终抓好党的先进性建设。  相似文献   

19.
湘鄂西苏区,包括湘鄂边与鄂西根据地(又称洪湖根据地)。后来还包括巴东、兴山、秭归,襄阳、枣阳、宜城,以及鄂西北三个根据地。在苏区全盛时期,曾建立起十五个县级工农民主政权,红军主力和游击队发展到3万余人,控制岳阳至沙市间广大地域,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一个重要战略区。湘鄂西苏区的建立和发展,是以贺龙、周逸群同志为首的湘鄂西党政军民团结一致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结果,是我党独立领导中国人民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一个巨大胜利。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16日在河南省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首先来到位于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瞻仰革命烈士纪念堂。随后,他参观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并看望了当地红军后代、烈士家属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