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勤 《现代军事》2008,(11):45-49
太空已经成为新的军事“要地”,环绕在地球轨道上的太空武器.不仅能摧毁处于太空的敌方卫星,还能向地面目标发起致命攻击。近年来,美国不仅大力推进空间军事化.还拒绝签署有关禁止太空武器的条约。美国的这些行为很有可能引发代价高昂的太空军备竞赛.破坏目前的稳定局面。那么到底太空武器有哪些?太空武器真的那么有用吗?美国会发展什么样的太空武器?太空战能避免吗……  相似文献   

2.
针对假想敌人,出动所有现役型号战略轰炸机,攻击“敌方”航母战斗群,弄瞎“敌方”太空“眼睛”,冷战结束后首次大规模战略攻击演习。  相似文献   

3.
《国防科技工业》2013,(10):19-19
在本届IAC会议上,与会者不仅研讨宇航领域的最新进展,还现场展示美国和俄罗斯航天员进入国际空间站时穿过的航天服与月球岩石,希望航天科技从太空走向大地,走下"神坛"服务民生。看似神秘的太空,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航天技术已经深深渗透到我们的生活。近年来,面对全球频发的自然灾害,地震、台风、洪水、泥石流、森林火灾、海啸、火山爆发……航天技术在防范灾害、灾情监测、  相似文献   

4.
吴勤 《现代军事》2008,(8):38-42
从海湾战争到阿富汗战争的近几次现代化战争中,军用卫星均大显身手.对拥有卫星的一方迅速取得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但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太空系统将面临从防御敌方攻击到应对迅速变化的技术和支援需求等各种挑战。由于卫星自身的脆弱性以及缺乏反应能力,使其无法应对未来的挑战。基于上述考虑,美国提出了太空体系建设的新理念——“太空快速响应作战”(ORS),  相似文献   

5.
《国防科技》2007,(4):F0002-F0002
2007年3月8日晚10时10分左右,美国“宇宙神-5”火箭携带着“轨道快车”“双胞胎卫星”和其他4颗小型卫星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军用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美国空军此次“派遣”、“轨道快车”进入太空的目的之一是进行卫星自我修复和太空掳夺敌方卫星试验。该试验一旦获得成功,不但可以提高和延长美军间谍卫星的生存能力和使用寿命,而且可以大大提升美军卫星的太空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6.
"谁控制了太空,谁就控制了地球",这是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总统肯尼迪的一句名言。近期,浩渺的太空再度引起世人的关注,各军事强国纷纷斥巨资大举进军太空,太空已经成为大国军事角逐的新战场。在这场角逐中,印度航天异军突起,继去年成功进行了两项突破性航天技术试验之后,今年又成功完成了一箭多星的发射,航天实力陡然上升。一场令世人担忧的太空军备竞赛是否已经悄然逼近南亚?  相似文献   

7.
天兵 《国防科技》2001,22(10):20-25
太空侦察是美国除运用空中侦察、海上监视外,获取情报信息的重要手段。美国的间谍卫星已经在太空航行了40多年,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仔细勘测了无数遍。拍下数不清的高分辨率照片。但美国并不满足,正继续加强其间谍卫星网的构筑。  相似文献   

8.
《国防科技工业》2013,(10):46-46
2007年,我国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飞往月球。为激励全国人民的科学探索精神,积极推动科技进步与文化发展的融合,同时拉近高科技工程与普通百姓的距离,使公众有参与感,原国防科工委决定在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上搭载30首由全国人民参与评选的歌曲和乐曲。当卫星进入绕月轨道以后,于距地球38万公里的遥远太空唱响这组曲目。每位中国人将能通过收音机、电视机以及互联网收听到这些来自太空的中国天籁之音。"嫦娥一号"卫星搭载的这30首太空播放曲目,是在全国公众投票的基础上选定的。  相似文献   

9.
《国防科技工业》2004,(1):22-22
神舟五号千年梦圆杨利伟首飞太空 在年初神舟四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回收的基础上,2003年10月15日9时,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托举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刺蓝天,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四王子旗北部的主着落场上,  相似文献   

10.
张怡萱 《军事文摘》2023,(22):62-63
<正>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开着宇宙飞船,去探索那拥有星团、星云、粒子和太空射线的神秘太空。我要当一名地球守护者,带上臭氧制造机,飞上天空,把臭氧层的空洞填补起来,不让紫外线直接照射地球,破坏地球的生态平衡。我还要带上清洁空气的工具,把地球上被污染的空气“清洁”干净,把天空洗得更蓝、更亮。  相似文献   

11.
陆地侦察机器人涉足恶劣环境中进行侦察、排险、冲锋陷阵;水下侦察机器人潜入深海侦察敌方潜艇、舰船的活动,载弹“攻击型水下机器人”悄无声息地接近敌方的舰艇,对敌人进行突然袭击;无人机实施目标侦察乃至空中打击;太空机器人维修己方各种卫星、空间站,攻击敌方的各种太空武器装备平台……这不是天方夜谭,在武器智能化潮流的驱动下,科幻电影《未来世界》中“机器人”追杀真人的恐怖情景,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会成为真实的事情。 智能武器是把智能计算机应用于各种武器装备上,使它们不用人的直接操作就能完成各种军事任务的武器装备。这种武器比精确制导武器、灵巧型武器更先进。在智能武器方阵中智能机器人位居其首。  相似文献   

12.
从太空俯瞰地球时,就很容易明白近来美军为什么十分重视城市作战。在美国“国防气象卫星”拍摄的地球夜景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地球很大一部分陆地上星星点点地布满了城市。联合国预测,到2007年,世界  相似文献   

13.
8月1日5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并将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我国今年连续发射的第3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相似文献   

14.
耿海军 《中国民兵》2008,(10):54-55
载人航天器是指可以搭载人员进入太空的空间飞行器,它是人类从事载人航天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包括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和正在研制中的空天飞机。载人航天器不仅对于人类突破地球大气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和大气层扩展到太空,更广泛深入地认知宇宙,更好地开展各种试验和研究活动具有重大价值,而且在军事上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导弹预警卫星是一种监视、发现和跟踪敌方弹道导弹而早期报警的遥感类侦察卫星,所以在反导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卫星不受地球曲率的限制,居高临下,覆盖范围广.在外层空间监视区域大,不易受干扰,受攻击的机会少,提供的预警时间最长,因而是目前预警技术发展的重点。它大多数采用运行在距地球3.6万千米地球静止轨道,若沿赤道120°间隔放置3颗卫星,则地球低纬度地区的任何地方都可置于预警卫星的监视之下。  相似文献   

16.
李守林  李剑 《国防科技》2005,(10):47-51
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随着空间军事技术的迅速发展,太空日益成为现代战争重要的作战空间,近几场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实践也一再表明,拥有太空优势的一方能够为己方作战力量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援和保障,并且,使用部署在太空的侦察和打击系统也可对海上、空中、地面目标直接实施攻击,通过反卫星武器和空间作战飞行器能够干扰、破坏、摧毁敌方的太空作战系统,夺取制太空权,从而对发生在海上、空中和陆地的战争的胜负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美、俄、法、日、印等军事强国都在积极发展军用空间技术和太空作战系统,围绕太空展开的军事竞争…  相似文献   

17.
深空 《当代海军》2008,(5):10-11
刚进入2008年,美国就紧锣密鼓地联合北约成员国,力图打造一个强大的“太空快速反应”军事系统。计划在地球低轨道——  相似文献   

18.
1957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的两位研究人员,在跟踪观测苏联发射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时,提出了一个设想:既然在地球上可以根据已知观测站的位置测出卫星在太空的位置,那么,反过来,利用已知卫星的位置也应该测出地面观测者的位置。几年之后,导航卫星诞生了。导航卫星利用从宇宙空间传来的无线电信号,自动完成一系列复杂的测量和计算工作,确定出军舰在海洋中的位置,并不断地引导军舰准确到达指定地  相似文献   

19.
60年代以前。人们还认为太空遥不可及,登上太空、月球只是一种幻想。如今,随着航天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人类突破了地球大气的屏障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使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扩展到由陆、海、空、电及外层空间组成的“五维”战场。海湾战争的实践,尤其是各种陆基、海基、机载和天基反卫星、反导弹武器的研制和逐步部署到太空,将使外层空间军事化,这也说明,太空大战的序幕已经拉开,太空将为军事打击开辟新的疆土。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兵马未动,特工先行。作战前,能够多方获取敌方军事、政治、经济情报是作战胜利的重要保证。美军为达成作战企图,采取了多种侦察手段,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其主要手段有: 侦察卫星牢牢锁定 战前,美军将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一些美国侦察卫星对准敌方,始终保持24小时不间断的侦察,不断拍摄敌方地面重要目标的景像,窃听通信内容,并将信息数据实时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