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机  杨萍 《军事史林》2013,(4):61-64
先秦时,车战是重要的战斗形式。战车数量的多少,甚至成为衡量国力的指标之一,如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君”等提法。此风一直延续到汉代。这在世界上是很独特的。西方虽然有战车,但没有在奔跑着的车与车之间互相格斗的车战。其中的原因,首先是由于中国古车结构合理,足够灵活,能胜任车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略论春秋战国时期车战盛衰之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象棋两军对阵拼杀中。满盘飞杀、攻击能力最强,对全局胜负关系最大的是“车”。这一点完全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先秦战争的客观状况。在春秋时期中原战场,最主要的战争形式是车战,战争中的主力则是车兵。当时的争霸战争,金鼓雷鸣,旌旗招展,战车纵横驰骋鏖战,独霸疆场数百年。煌煌战车已成为军容的标志,国威的象征。先秦兵书《六韬·虎韬·军用》中论及“三军器用,守攻之具”时,排列在最前面的不是戈矛刀斧,而是各类战车,其作用是“陷坚阵,败强敌”。据统计《春秋》242年间,军事行动即达482次之多,而这些战争在作战方式上的共同特点就是车战。因此,车战为何兴盛于春秋争霸战场?车战又为何衰落于战国时期?这应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学者所值得严肃认真探讨的课题。即此笔者不揣浅陋,对此略陈一些不同于传统观点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孙机  杨萍 《军事史林》2014,(9):55-56
车战在古代曾盛极一时,西周、春秋时的许多战役,都以车战为主要的战斗形式,而且规模很大。公元前632年,晋、楚间的城濮之战,晋国出动战车七百乘(《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前607年,郑、宋间的大棘之战中,郑国一次就俘虏了宋国的战车“四百六十乘”(《左传·宣公二年》)。春秋晚期,各国军备激增,这时晋国的战车达四千乘,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战争中,骑兵是较晚登上战争舞台的兵种,虽然人类很早就驯化了马,但战车兵比骑兵出现的早,在全球都是一个普遍现象。海克索斯人人侵埃及、雅利安人人侵印度均是以战车兵为主力。《诗经》中所描绘的西周时代的战争,说的几乎都是车战。既然当时已经有了马这样快捷、强健的承载工具,为什么没有立即出现骑兵呢?这要从马的驯化、骑兵战马的训练和马具的完善等诸方面寻找原因。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华北平原军民曾采用灵活多变的地道战,有效地保存了自己,打击了日军。作为一种攻防兼备、粗具体系的作战方法,地道战不愧是华北抗日军民的一项创造。但作为一种战术手段,它则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一) 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以野外车战为主,但在攻城围邑中已开始采用地道。据《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周灵王二十四年(公元前548年),郑子产"帅车七百乘伐陈,宵突陈城,遂入之。"杜预注曰:"突,穿也。"无论是穿地还是穿城,都可将其视为一种地道战术。战国时期步兵的围城攻邑战开始上升为作  相似文献   

6.
随着非线性学科的发展,混沌科学受到各个学科领域的广泛重视,海杂波的混沌特性吸引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开始探索混沌理论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介绍了混沌理论的起源和发展趋势,简要阐述了混沌定义,给出了混沌的奇异吸引子、相图与Poincare截面、相关维及Lyapunov指数等基本特性,并基于混沌时间序列的关联积分C-C法、相空间重构法及小数据量法等混沌特性研究方法,对微波雷达实际采集的海杂波数据进行了混沌特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微波雷达海杂波数据具有混沌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指数法分析通信系统的能力.首先介绍了指数法的起源及发展概况,接着重点讨论了通信能力指数的建模问题,最后给出了分析范例.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国际技术标准SCORM的起源、产生和发展,介绍了SCORM在远程教育领域的巨大贡献及国内外运用成果,指出了SCORM的不足,并阐述了SCORM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起源、主要目标和发展作了基本趋介绍,着重论述了实现IMT-2000系统目标的关键技术及发展势,并表明了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0.
《国防科技》2006,(10):F0002-F0002,1
北京时间9月3日13时51分消息,欧洲宇航局宣布,格林威治时间9月3日时42分22秒(北京时间13时42分22秒),欧洲探测器SMART-1号成功撞击月球。欧洲航天局估计,撞地的地点在月球的西经46.2度、南纬34.4度。欧洲宇航局官员称,SMART-1号是准时撞击月球表面,激起了大量的月球尘埃,接下来科学家将通过分析尘埃成分来解释月球起源。SMART-1号是欧洲首颗月球探测器,2003年9月发射升空,2004年11月抵达月球上空的近月轨道。此后,SMART-1号进入到距离月球表面470千米到2900千米的最终轨道,并在这一轨道上进行了大量科学试验。欧洲探测器 SMART-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