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战争消灭国民党军的总人数是多少?枫叶关于全国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消灭国民党军总人数,有两种数字。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的《一九四六年七月至一九五○年六月战绩总结公报》:消灭国民党正规军554.247万人,非正规军252.888万人,总计807...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军队报刊王晓岚据1941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计,当时国民党军办报纸共有182家。抗战之初,蒋介石曾指示军事委员会政训处在苏州、石家庄、太原分别出版东战线、北战线、西战线《阵中日报》,供前线将士阅读。由于战事的发展,原拟在石家庄出版的...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播映的5集电视剧《罪与罚》,取材于真实历史。它描写了有当代吕布之称的反动军官郝鹏举,先是起义改编为民主联军,后在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时,又叛变投靠国民党反动派,拘捕我党派到郝部的政委“朱立清”等同志,最终被我军消灭。剧中“朱立清”的原型,就是大革命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党代表、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联络部长的共产党人朱克靖。  相似文献   

4.
看了今年第1、2、3期《军事历史》后,我想将自己的一些看法写出来,供参考。《军事历史》在研究、总结我军和古今中外军事历史经验教训,为国防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服务方面,起到很重要的影响。但也应指出,一些研究我军作战的文章,只有自我本身,缺乏敌对一方的动态,如国民党军指挥系统对我方的估测及所采取的对策,就十分稀少。像介绍研究号称国民党军中“五大主力”的第5军、第18军、新编第1、第6军、整编第74师来龙去脉的文章,未见一篇。这应说是一个缺陷。  相似文献   

5.
庹平 《军事历史》2004,(4):23-29
抗日战争开始后不久,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上海、太原失陷后,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这时,国民党军最高指挥机构也提出“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的新战略,并指挥其在华北敌后的军队打游击战。总的来讲,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战场的游击战相比较,国民党军在华北敌后的游击战,其规模和成绩都不大。本文拟就以下五个方面对华北敌后国民党军的游击战及其失败作一探讨,略陈管见。一、国民党军“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的新战略国民党军在华北敌后的游击战,是国民党…  相似文献   

6.
1949年4月20日傍晚 ,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发起规模空前的渡江战役 ,百万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直下江南 ,一举突破国民党军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 ,仅3天即占领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 ,宣告了蒋家王朝的覆灭。胜利捷报传到北平香山 ,毛泽东主席欣然命笔 ,写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大气磅礴的不朽诗篇。南京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政治经济中心。在渡江战役中 ,它不可避免地成为国共双方争夺的焦点。国民党军在兵力及财力、物力捉襟见肘的情况下 ,仍下了许多本钱来加强防御。1948年底 ,国民党南京卫戍总司令部组建了南京…  相似文献   

7.
君威 《军事史林》2008,(12):18-2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一部改编组成的,其前身是国民党军第111军。  相似文献   

8.
瓦解敌军工作,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战胜和打击国民党军的重要手段。淮海战役中我军运用这一手段,取得了重大成果,起到了震撼敌军、打乱其部署、加速淮海战役胜利的作用。毛泽东主席历来主张用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相结合的方法战胜国民党军。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内战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创伤,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或少受损失,以便在战争结束时,迅速建设新中国,以政治争取解决国民党军,成为我军战胜国民党军经常采用的重要战法。毛泽东说:“我们的胜利不但是依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这是我国古代‘上兵伐谋”思想的具体运…  相似文献   

9.
国民党一二期抗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开幕词中,把抗战分为两个阶段,“自从广州失守武汉退出以前,是第一期;武汉退出以后是策二期”①。这种阶段划分是否科学,我们姑且不论,借用这种划分法对正面战场的抗战作一个系统的比较研究,可以使我们对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认识,进而给其一个历史的、公正的评价。国民党一二期抗战中的战略指导1937年8月7日国民党政府召开的国防会议上,首次提出“全面抗战,采取消耗战略”③。8月20日,由蒋介石签署的《大本营颁国军战争指导方案训令》中的第二点提出:“由军部队之运用…  相似文献   

10.
大事备忘     
潢光战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河南省潢川、光山地区对国民党军的进攻作战。1932年3~5月,国民党军乘红四方面军主力在皖西苏家埠地区作战资料来自《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III》(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年7月)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之机,以其集中在潢川县城附近的第20路军第75、第76师共6个旅中的3个旅分别占领潢川以南的仁和集、东南的双柳树和潢川、固始间的桃林铺;又以新编第20师分布于光山县城及其以南的椿树店、槐树店,企图长期据守并伺机继续向鄂豫皖苏区进犯。苏家埠战役结束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  相似文献   

11.
孟良崮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的一个经典战例。这次战役,不仅从心理上极大震慑了国民党军队,而且从战略上打乱了国民党军在山东的进攻部署,为尔后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胜利乃至全国的解放积累了信心,提供了经验。重温这场战役并剖析原因可见,国民党军、国民党政府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败给了其自身之弊,败给了人民。  相似文献   

12.
刘向上 《环球军事》2009,(23):20-22
发生在1948年的“长春起义”是解放战争中我军第一次争取国民党整军起义的光辉战例,对瓦解国民党军、夺取辽沈战役的全面胜利具有重大意义(肖华将军语)。虽然据此编写的两部影视片《兵临城下》、《长夜春晓》已红遍全国,但起义的联络过程却—直鲜为人知。笔者有幸采访了‘长春起义”的“信使”李峥先先生,他在解放后长期工作生活在山东菏泽,向记者详细披露了“长春起义”的内幕。  相似文献   

13.
陈杰 《军事历史》2001,(1):68-71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于美国在国民党丧失政权过程中究竟起何种实际作用一直争论不休,中美台三方学者各执己见: 1949年美国发表《白皮书》将国民党大陆政权丧失的全部责任推卸为国民党自身腐败后,国民党政府当即表示“对于中美关系白皮书内容所涉及之许多重要问题,在意见和论据方面,实有不能不持严重异议之处”。大陆学者过去一直坚持认为美国的介入延缓了国民党政权的崩溃。那么,作为二战后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在国民党丧失政权诸因素中究竟起何种作用?美国对华政策在国共这场殊死较量中造成的客观影响如何?笔者认为,深入到 1945~…  相似文献   

14.
《兵学新书》采集各国军政,择精语详,自兵源募选、训练以及布阵运用,下至军事起居、饮食之微,凡军所一切关于军者,无不绘图系说。《兵学新书》揭西国新兵法精理,分叙军制、训练、战法,尤其是对步、骑、炮三兵种合成战法的研究,成为创立中国近代军事理论体系之根本。其在武汉的兵学教学,是《兵学新书》在实践层面上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5.
解放战争中的国民党军第74师,是蒋介石的“御林军”,是国民党军队5大主力之一,是蒋介石打内战的主要资本。该师曾受过美国军事顾问团的特种训练,全部美式装备,号称国民党王牌军队中的“王牌军”。1946年8月,该师作为进犯华东解放区的主力调出南京后,屡次为蒋介石所传令“嘉奖”,神气十足、骄傲无比。该师自吹:“有74师,就有国民党。”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一部改编组成的,其前身是国民党军西北独立第7师等部.  相似文献   

17.
原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董其武究竟是不是国民党军上将,长期以来有三种不同说法。本文在认真分析有关历史资料基础上,考察国民党军的将官军衔的晋任、授任标准以及职务军衔和叙任军衔的区别以后,认为董其武不是严格意义的正式的国民党军陆军上将,而是上将职务军衔。新中国成立后,董其武始终认为自己相当于国民党军中将的看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近来在《星火燎原全集》第十七册,读到张公干同志写的《争取国民党六十八军抗日的情况》一文。该文写于上世纪60年代初,当时未公开发表。今天得以拜读,使我存于心底60多年的一个疑问迎刃而  相似文献   

19.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极力制造妖魔化人民解放军的舆论。以丑化解放区、抹黑土改运动为内容的"报道",频频出现于《中央日报》。这些"报道"从多个方面,对人民解放军的组织及活动进行了污蔑,具有抹黑手段多样化、内容繁杂、"惨象"叙事的舆论特点。其中,人民解放军征兵、征粮、锄奸反霸等活动作为"报道"重点,集中体现了该报的反动舆论立场。  相似文献   

20.
解放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人民革命战争.仅仅4年的时间,人民解放军就消灭800余万国民党军,解放了除台湾省及东南沿海少数岛屿外的全部国土.中国革命的胜利,在国际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指挥这场革命战争的统帅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处在偏僻的农村.全国解放以后,许多当年的国民党军俘虏和投诚起义的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参观遗址后,同声说"不可思议",年轻一代参观后亦百思不解.这简直是奇迹,但又不是谜,这是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造成的,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