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今年是“三路大军挺进中原”这一伟大战略行动胜利44周年。44年前,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在党中央“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在山东、陕北、晋冀鲁豫各战场坚持斗争的内线兵团策应下,自1947年7至9月先后南渡黄河,纵横驰骋于黄河、淮河、长江、汉水之间,到12月下旬共歼敌19.5万人,解放县城近百座,创建了新的中原解放区,调动和吸引了南线国民党军全部兵力160多个旅中的90个旅到中原战场,取得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1947年秋,陈赓、谢富治兵团强渡黄河,挺进豫西。所部连续攻克30余座城镇,前锋直逼潼关,西安震动。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刘斐(其人反对内战,倾向中共,于当年12月辞职。次年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制订了从陕北撤出整编第1军回师河南,仅留整编29  相似文献   

3.
1947年夏季,以毛泽东为首的最高军事指挥部作出挺进中原的战略决策,先后派遣刘邓、陈谢、陈粟三支主力部队渡黄河南下,变内线作战为外线作战,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开辟了著名的中原解放区战场。由此,形成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新局面,推动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本文试图对毛泽东挺进中原战略决策的形成及其特点作一初浅探讨。  相似文献   

4.
三军挺进中原是战略进攻,还是战略反攻?水草1947年6月~9月的刘邓、陈粟、陈谢三军大军挺进中原,是解放战争的一个历史转折点。然而,三军挺进中原是战略进攻,还是战略反攻,还是由此使解放军进入了与国民党军的战略相持阶段?这是目前史学界正在讨论的问题。三...  相似文献   

5.
194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什么共有8个兵团,是目前解放军军史研究的一个难点。关键是要弄清为什么华东野战军的粟裕兵团和陈唐兵团后来不再称兵团,为什么陈谢集团是一个建制兵团。研究这一问题,不宜简单地依据有没有兵团指挥部、有没有任职命令,而必须依据特定的历史条件,正确解读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当时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1944年4月,毛泽东从中国敌后抗日战争形势发展出发,决定派兵深入中原腹地,开辟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同年9月,第1支八路军支队挺进豫西,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控制了北临黄河,西接潼关,东连平汉路,南靠伏牛山20000多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拥有300余万人口;建立有6个行政专署和新安虎地、宜阳、登封等26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八路军正规部队发展到近万人,地方独立团武装发展到8000人,民兵武装发展到7000余人①。根据地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方面都取得重大成就,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直接领导…  相似文献   

7.
王树声大将是新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抗日战争后期,他任河南军区、河南抗日军司令员,从1944年11月挺进河南(豫西)后,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以非凡的胆略和精湛的指挥艺术,创造性地执行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战略方针和战术原则,使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控制了北临黄河,西接潼关,东连平汉路,南靠伏牛山2万多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拥有300余万人口;建立有6个行政专署和26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八路军正规部队发展到近万人,地方独立团武装发展到8000余人,民兵武装发展到7000余人.  相似文献   

8.
1949年4月21日,我军百万雄师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渡过长江,国民党江防部队顷刻瓦解,南京政府和江防部队纷纷向南溃退。陈赓率领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向浙赣线挺进,日夜兼程,边追边战,歼灭大批逃敌。5月16日,第4兵团在鹰潭接到刘邓首长的命令:第4兵团一部及兵团机关在敌南逃时,跟踪追击,解放南昌,并实行军事管  相似文献   

9.
《军事历史》2006,(7):3
1934年 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党政军机关及其直属部队离开瑞金,开始实行战略转移。红24师和地方部队共1.6万余人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 10月17日,中央红军各部队开始南渡雩都河。 10月25日,中央红军顺利通过粤军防线(第一道封锁线),渡过信丰河,向西挺进。  相似文献   

10.
郝晏华撰文认为: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曾就渡江计划作过四次变易:第一次是刘邓大军南渡黄河以后,中央军委、毛泽东在1947年7月23日,决定叶飞、陶勇两纵队和两广纵队出闽浙赣,创建闽浙赣根据地。但到8月7日,为  相似文献   

11.
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刘邓、陈谢、陈粟三支大军挺进中原,摆成“品”字阵势,展开战略进攻。与此同时,陕北解放军出杨林调动进攻陕北的敌军北上,山东解放军在胶东展开攻势,将进攻山东的敌军引向海边,构成了“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战略部署。内线其他战场的解放军也逐渐转入进攻。各战场解放军的内线和外线的攻势作战,组成了解放战争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这从根本上扭转了敌我双方攻防态势,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是战争史上的一次创举,它在进攻的时机、方向、样式和依托等方面,均有独特…  相似文献   

12.
地处豫西伏牛山北麓的汝阳县,是造酒鼻祖杜康的故乡。也是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道教传真教的王禅老祖鬼谷子的旧居。据史学家最新考证,当年鬼谷子曾在位于县城南云梦山下、清溪河畔的鬼谷村传道授业,建起了我国古代最早的军校。堵养出孙膑、庞涓、尉缭等一大批多谋善断的古代军事家。 1994年桂花飘香时节,转业干部、洛阳市政法委副书记孙建国走马上任汝阳县县委书记。上任之初,他就了解到汝阳是块尚武的热土。解放战争时期,为支援陈赓兵团建立豫西根据地,汝阳数万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支前忙;改革开放后,这里又涌现出  相似文献   

13.
淮海战役     
一、战前敌我双方的基本情况和我军的作战方针济南战役后,国民党军统帅部判断华东、中原两野战军下一步将在陇海路以南发动大规模攻势。因此决定以华中“剿总”白崇禧所属的第3、第12两个兵团由确山、遂平线向唐河、赊(社)旗镇地区发动攻势,破坏豫西解放区,  相似文献   

14.
攻打运城     
赵懿 《兵团建设》2007,(5):54-54
前不久,兵团建工师八建离休干部梁友孝对我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在王震的率领下,由陕北韩城东渡黄河攻打山西运城的一段亲身战斗经历。1948年2月中旬的一天,我西北野战军二军在王震、王恩茂的率领下,奉军委命令由陕北韩城禹门口东渡黄河,支援我华北解放军攻打山西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一生战功卓著。从百色起义到根据地的斗争,从参加万里长征到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从深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到挺进大别山进入国民党的腹地,从组织淮海战役到指挥大西南的胜利进军,邓小平做出了卓越贡献。邓小平虽然不是元帅,但他的军事经历却无疑证明他是国内外公认的杰  相似文献   

16.
东阿县是1947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解放战争胜利序幕的所在地。在这片黄河之滨的热土上,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保持着崇军尚武的优良传统。王启让上任伊始就深切地感到了这一点。 王启让接任东阿县委书记第二天,便驱车来到东阿县人武部。他对迎接他的政委申连秋、部长王金山说:“搞民兵预备役工作我是‘门外汉’,我今天是来当学生的!”王启让详细听取了  相似文献   

17.
毕毅 《军事史林》2016,(3):29-33
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是由抗战胜利后挺进东北的山东、冀东两支部队于1946年1月在辽阳、本溪地区合编组成的.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1 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1949年3月编入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建制.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军,1953年7月回国后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四十军.1985年9月改编为陆军第四十集团军.  相似文献   

18.
高唱国歌,恰似血管里有黄河之水自民族远古渊深的历史中滚滚流来,宛如骨骼中有万里长城从改革开放热潮的现实里蜿蜒而至。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上,国旗护卫队每天奏响2分07秒的《国歌》,激励13亿人民昂首挺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在福建某酒店招聘员  相似文献   

19.
圆梦兵团     
正绿洲城市梦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从仅有一座"年轻的城",到七座城市遥遥相望,座座城市仿佛飞天撒落绿洲的花朵,成为职工群众幸福和谐的家园。兵团人的城市梦正圆。新型工业梦新中国成立之前,新疆生产不了一枚机制钉,一尺机织布,一块机制糖,无一寸铁路……解放军挺进新疆后,兴办工业,新疆有了第一炉钢水、第一块机织布、第一个大型煤矿、第一个糖厂……兵团人奠定了新疆现代工业的基础。如今,在加快推进新型  相似文献   

20.
忻口会战忻口右托五台山.左倚云中山.地势险要.是晋北通向太原的门户。1937年10月1 日,日军统帅部命令板垣征四郎率第5师团和察哈尔派遣兵团进攻太原。同一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调第14集团军至忻口与日军会战。阎锡山部署第14集团军及配属部队共8个军为中央集团军.由卫立煌指挥.在忻口正面组织防御;第18集团军(欠第120师) 及第101、第73师,新2师为右集团军.由朱德指挥.在滹沱河南岸罗(?)沟.峨口占领阵地.并以一部挺进敌后.威胁日军左翼:第6 集团军2个师1个旅及第120师为左集团军, 由杨爱源指挥.在黑峪、阳方口占领阵地.并以一部挺进敌后.威胁日军右翼;第34、第35军为预备集团军.由傅作义指挥,控制于定襄、忻县地区。10月2日,日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混成第2旅团从代县崞县(今崞阳镇) 进攻.第19军坚守一周,9日崞县陷落:混成第14旅团4日饶过崞县进攻原平.第34军第196旅旅长姜玉贞率官兵与敌肉搏.伤亡殆尽.日军12日攻占原平.进逼忻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