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能力的装备系统规划使装备系统的发展更好地适应未来战争.阐明了系统能力集成与开发的相关概念;在提出系统能力-功能-性能(SCFP)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SCFP模型进行系统能力集成与开发的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研究系统CFP各层次之间的映射关系;给出了系统能力集成与开发的一般过程,并以侦查卫星应用系统示例,简要说明了基于SCFP模型进行系统能力集成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2.
系统能力准确适配作战任务需求是面向任务的指挥控制系统构建的基础.分别建立典型作战任务模型和面向任务的指挥控制系统能力模型,并使用UML语言规范性检查方法,使上述概念形成规范的语义表达.通过将作战任务分解到元任务,建立作战任务与系统能力需求的映射关系.在此基础上,采集并分析指挥控制系统资源性能参数,实现对面向任务的指挥控制系统适配作战任务需求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针对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装备保障行动复杂、保障能力指标多难以确定的实际,结合保障行动,提出一种基于任务的装备保障能力模型,从任务到能力的映射,建立指标体系,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和指标量化值,运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对保障能力进行评估,研究示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任务决定需求能力的原则,从装备保障任务人手分析了部队装备保障任务与任务能力之间的关系,利用QFD方法原理,着重对任务与能力的关系矩阵进行求解,建立了保障任务与能力需求的质量屋,得出各能力的相对权重和绝对权重,并对质量屋进行本质分析,最后,根据部队装备保障成系统建设的要求,拓展建立了信息反馈的保障目标-任务-能力-能力指标-结构的多级QFD模型,为优化装备保障系统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效能评估的相关理论,通过建立效能与任务完成概率之间的映射关系,提出了基于"观察—定位—决策—行动"(OODA)过程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模型。对OODA模型中的观察、定位、决策、行动要素按照装备对任务行动的支撑关系及子任务之间的综合关系,分别建立了描述侦察预警装备、指控通信装备和火力打击装备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对比方法建立了体系贡献率模型。所附算例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可行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装备论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从体系所具有的能力出发,准确地描述体系中实体之间的关系,建立体系结构模型是体系设计与分析的基础,也是基于能力的体系规划的关键。首先提出了能力到组分系统的映射规则,然后将所构建的体系二分网络转化为组分系统的加权合作网络,有效描述了体系组分系统间的复杂关系。最后给出了体系组分系统关系价值度量指标,并对网络模型进行社团结构分析,为基于能力的体系规划作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7.
针对武警部队反恐装备论证中缺乏能力需求量化分析方法的问题,以当前面临的反恐作战任务为牵引,构建了装备作战能力需求分析框架,通过任务分解,建立了装备作战能力指标体系,通过解析"作战任务-能力指标"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到完成作战任务所需的各项能力指标。最后,以处置突发事件为背景,以作战需求为目标,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得到能力指标的区间数值解,对基于反恐任务的装备作战能力需求生成研究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针对装备优化问题,研究装备对体系的贡献作用和贡献程度。引入OODA环理论,分析了基于OODA环的作战体系对抗过程,将体系对抗抽象为两大OODA环之间的对抗。然后着重分析了装备对体系的贡献程度,其中主要分析基于OODA环的装备体系结构,并依据装备到OODA环整体能力的映射过程,建立了基于OODA环的体系能力评估模型,最后对一个案例进行评估与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装备优化问题,研究装备对体系的贡献作用和贡献程度。引入OODA环理论,分析了基于OODA环的作战体系对抗过程,将体系对抗抽象为两大OODA环之间的对抗。然后着重分析了装备对体系的贡献程度,其中主要分析基于OODA环的装备体系结构,并依据装备到OODA环整体能力的映射过程,建立了基于OODA环的体系能力评估模型,最后对一个案例进行评估与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需求牵引、技术推动"是装备体系建设发展的主要规律。围绕能力需求、装备建设、技术发展三者关系,研究提出基于能力空间和能力缝隙的技术体系论证分析基本框架,构建了以现有能力分析、目标能力分析、能力缝隙评价、能力-装备-技术映射、技术体系结构视图模型构建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体系论证分析基本方法和过程,通过分析装备体系的能力缝隙,构建与之对应的装备技术体系结构,为装备技术体系论证分析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方法流程。  相似文献   

11.
装备器材保障资源调度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根据其优化目标要求,从保障时间最短、保障耗费最低、安全性最高3个方面建立了该问题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通过目标优先度决策将其转化为单目标模型;接着,采用两阶段法进行求解,将其分为最优路径决策、器材分配决策两个阶段进行决策优化,在明确资源点到需求点之间的最优路径后再进行器材资源的分配;并分别采用基于小生境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和基于生成树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通过实例分析,求解结果能够满足装备器材保障的要求,表明所构建的决策模型和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筹措供应中心的装备器材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先进的物流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思想应用于装备器材保障中,阐述了建立装备器材筹措供应中心的重要性,构建了基于筹措供应中心的装备器材保障体系,设计了基于筹措供应中心的器材保障物流网络和器材保障信息管理,探讨了该模式下装备器材保障体系的运作机制,从而实现了装备器材保障管理的系统性和集成性,提高了装备器材保障的时效性和敏捷性。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影响航材逆向物流效益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航材逆向物流效益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新的效益评估方法,这种方法将直觉模糊熵权法与层次分析法有效地结合起来,共同确定指标权重,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航材逆向物流效益进行评估,提高了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航材部门完善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效益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装备器材供应网是装备器材供应保障工作的重要基石,其规划问题是我军装备器材保障过程的重要战略决策之一。针对节点、边和需求的不确定性,对不确定条件下由多个区域供应子网构成的装备器材供应网的规划问题展开研究。针对问题的特点,用区间分析理论对供应网规划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度量和运算,得到不确定性规划模型,通过区间运算转化,将不确定性模型转化为确定性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设计采用基于禁忌搜索算法的两阶段算法进行求解,分别得到了不同参数设置下的模型求解结果,并将所用算法与模糊规划和随机规划算法的求解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和算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对空中目标的探测能力是评估雷达组网作战效能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指标,为了客观评估雷达组网的探测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SEA的评估方法,建立了评估的性能量度,构建了系统映射和使命映射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装备战场损伤等级评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装备战场损伤评估问题,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原理,建立了装备战场损伤等级评定模型,提出了基于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装备战场损伤等级评定方法。该方法考虑了有关战场损伤的各种因素、因素权重和因素等级权重,结合合理的评价指标处理方法,使计算结果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装备战场损伤严重程度,为有效制定装备战场损伤处理方案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DW+OLAP+DM的器材保障决策支持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军当前器材保障状况,阐述了基于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开发理论。通过分析器材保障决策支持的特点,确定了器材保障决策支持系统的需求。具体论述了器材保障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步骤,重点讨论了数据仓库多维数据结构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对无人机作战系统进行效能评估有利于了解无人机的能力和不足,为无人机的后继研发提供有效依据。针对作战系统指标的相对性、模糊性与不确定性,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无人机作战系统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采用云模型实现作战系统指标的定性属性与定量属性的相互结合与转换,结合专家打分法给出作战系统指标的定性权重和评价,并利用正态云拟合算法得出无人机作战系统的综合效能。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防务技术》2020,16(1):150-157
A formation model of manned/unmanned aerial vehicle (MAV/UAV) collaborative combat can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However, there is currently no effective and appropriate model construction method or theory, and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collaborative capability evaluation is basically nonexisten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cooperative operations, a new MAV/UAV collaborative combat network model construction method based on a complex network is presented.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abstract network, the index system and complex network are combined. Then,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the cooperative combat network is developed. This method provides assistance for the ver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MAV/UAV collaborative combat.  相似文献   

20.
针对装备应急器材调度决策问题,从调度路径优化和调度计划分配2个方面,研究了其多目标优化模型的构建。将资源点划分为若干级别来确定资源点选取的优先次序,通过先求解资源点与需求点之间的最优路径,后求解器材资源分配量的思路,建立了装备应急器材调度决策的广义最优路径模型和运输模型,采用改进的Dijkstra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决策模型及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