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编辑同志: 笔者发现有些地方的“民兵之家”很少有人登门,一幅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景象。 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重建设轻管理。基层武装部虽然重视和加强了民兵之家的正规化建设,但是管理松散,导致民兵“有家难进”。二是缺设施有苦衷。经济条件不好的乡镇基本上拿不出钱来改善民兵之家的硬件设  相似文献   

2.
农闲季节,山东省青州市,许多民兵手拿特殊“请柬”参加各村“青年民兵之家”活动。市人武部政委孙希光介绍说:过去那种民兵有“家”难回和不愿回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 青州共有农村民兵连1109个,单独建“家”的有987个。过去因为青年民兵有“家”难回,“家”成摆设而受到《中国民兵》等媒体婉转批评。为了改变现状,市人武部创造性地实施了“让兵回家”工程。首先,他们对三分之二的“青年民兵之家”进行了改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受《中国民兵》杂志一些讨论文章思路影响,本地一些“青年民兵之家”搞了改革,将管理不善,缺少活力的“家”正式交由一些有热情自能力的人经营管理,没想到效果不错,吸引了许多民兵和群众前来。许多原先门可罗雀的“家”变为门庭若市,教育服务作用大增。  相似文献   

4.
军官一词,在我国古籍中,最早见于公元一世纪东汉人班固所著《汉书·百官公卿表》。该书称:“搜粟都尉,武帝军官,不常置”。就是说,“军官”一词在公元前一百多年的汉武帝时就出现了。当时只是把掌管军粮的官员称为“军官”。宋代以后史籍中的“军官”就是泛指武职官员了。如《宋史·官职制》中说,“洪迈欲改三衙军官称谓”;元代将官吏区分为军官和民官两大类,但在职官制度的用语上仍以“文武”相称。  相似文献   

5.
现在农村办的“家”日渐增多。除“青年民兵之家”外,还有卫生、妇联、体委、科协等部门办的“卫生之家”、“妇女之家”、“体育之家”、“科技之家”等等。这些“家”的兴办,对活跃农村文化生活起了很好的作用。但这样百“家”争荣,有其利也有其弊。办  相似文献   

6.
“君子”、“小人”是古人常用的称谓,其词义多样且不断演化。君子,最早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统称,常与“小人”与“野人”对举。《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孟子·滕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淮南子·说林训》:“农夫劳而君子养焉。”都是这个意思。汉班固《白虎通·号》:“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群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宋王安石《君子斋记》:“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小人”的称谓其一是平民百姓,其二是旧时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自称的谦词,其三是指识见浅狭之人,其四是…  相似文献   

7.
孙志友 《政工学刊》2004,(10):24-24
《史记·陈丞相世家》中记载,一次,汉文帝问当时的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的刑狱有多少?”周勃说不知道,问他“全国一年的钱粮收入支出有多少?”周勃也说不知道,显得很窘迫。汉文帝又问当时的左丞相陈平,陈平回答说:“自有主者。”汉文帝问:“主者何人?”陈平说:“问刑狱有廷尉(管理刑狱的官员)负  相似文献   

8.
王建新  许宜龙 《国防》2004,(12):54-55
“民兵之家”是民兵活动的主要场所。然而,目前在一些地区却出现了民兵“有家不愿回”的现象,这是民兵基层建设中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新形势下,怎样把“民兵之家”真正建成聚兵育兵的“家”?我认为,必须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基础上,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要根据需要确定活动内容。“民兵之家”在组织活动之前,要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随领导机关工作组下基层检查民兵建设情况,专门对村和企业民兵连的“青年民兵之家”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总体上看,民兵连都有“青年民兵之家”,而且有桌椅、有图书、有娱乐器材,有的开展活动也比较经常,发挥了“家”的学习、娱乐和教育作用。但也有相当一些民兵连的“青年民兵之家”,是有“家”无器材、无图书,更很少有活动,而且成了堆放杂物的仓库,没有人很好地去管理,更谈不上利用这块阵地对民兵进行学习教育和娱乐了,使“青年民兵之家”不像“家”,失去了对青年民兵的吸引力,也起不到“家”的作用,不少青年民兵对此很有意见。 之所以一些民兵连的“青年民兵之家”被困置,甚至被占用,  相似文献   

10.
久违了,“老三篇”!近读“老三篇”,感慨颇多。提起“老三篇”,人们并不陌生。中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毛泽东同志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三篇光辉著作,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基本的道德原则,是无产阶级人生观、世界观的集中体现。半个世纪以来,三篇著作阐发的光辉思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成为共产党人思想道德的基石,是共产党人的“道德经”。最近,江泽民主席多次提出,要学习这三篇光  相似文献   

11.
现状篇: 两新闻引出话题 编辑部追根寻底 《青年民兵之家》栏目开设以来,两篇尚未编发的稿件中有两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一篇是四川内江署名袁成军、刘锋的来稿介绍说:有好事者对民兵之家建设中的形式主义深表不满而为某村民兵之家赠送对联进行嘲讽。上联曰:芝麻开门仅供参观哪来宝探;下联是:设施齐全不派用场顶个屁用。横批:这是家吗?令人捧腹之余,让人  相似文献   

12.
“史”最早是指一种特定的人。篆文“史”字写作“■”,“■”即右字,指右手。《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这里把“史”从字形结构上作了会意的解释。“记事者也”就是“史”字的本意。“史”原本是神职的人,如祝史、卜史、巫史等,他们都是构通人和神之间关系的一种职官。齐太史记崔杼、晋董狐记赵盾的故事,以秉笔直书为后人所称颂,恐怕同他们的职业性质有关。因为要对神虔诚、负责,就必须作忠实的记载。《孟子》开始,赋予“史”以“史事记载”的内容,但普遍用于表述“史事记载”的则是魏晋以后的事。司马迁写的书,原来没有正式的书名。东汉荀悦(148—209)的《汉纪》卷14中,才把司马迁的书称《史记》。《三国志·王肃传》也称《史记》。《新五代  相似文献   

13.
在大禹故里的四川北川县禹里羌族乡望江村,有一个最受民兵和青年村民欢迎的地方——“民兵之家”。这里人来人往,充满欢歌笑语。民兵和青年们在这儿学政治,学军事,学科学技术,开展文体活动。 望江村的党支部、村委会和民兵连充分利用“民兵之家”这块阵地,1995年以来,举办了三期法律知识培训,分别作了《民兵工作条例》、《兵役法》和《宪法》、《行政诉讼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辅导。1996年又邀请专家举办了“良种板栗栽培技术培训”、“蚕桑技术培训”、“慈竹栽植技术培训”、“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培训”等实  相似文献   

14.
宜城县人武部兴办青年民兵之家是从1981年开始的。10年过去了,民兵之家办得如何呢?最近,我们专程到宜城县进行实地调查。10年来,县入武部坚持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民兵的思想文化阵地,使全县的民兵之家经久不衰。目前,全县182个村,村村有“家”。而且绝大多数达到“七有”:有房子、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73周年,恰巧今年的9月18日正好是第4个全民国防教育日。想到这一天,我便觉心中郁闷,似有千言,可真提起笔来,却又觉得笔重千钧,无语凝噎。毕竟,这个题目太沉重,沉重得有些让人透不过气来。因为,这一天承载了中华民族太多的苦难、太多的耻辱、太多的鲜血、太多的悲哀…… 初识“九一八”,是幼儿时期从那首唱遍大江南北的《松花江上》开始的。“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虽然懵懂幼童尚不知这首歌的含义,但那凝重而激昂的旋律却让我感受到其中的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松滋县人武部以“青年民兵之家”为阵地,在民兵中开展致富奔小康活动,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果。迄今为止,全县农村基干民兵7114人,人平均收入过1200元的共有6403户,占90%。并通过基干民兵和民兵组织的辐射作用,使848户贫困户脱贫。这个县有“青年民兵之家”  相似文献   

17.
军人切莫走“市道”万延庄"市道"乃古人对势利之交的称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势利眼"。即:运用市场上做生意的法则进行人际交往,交往中的一举一动都要看是否有利可图。《史记》载,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失势之时,故客尽去。乃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对此,廉颇非...  相似文献   

18.
翻开1988年第一期《西南民兵》杂志,你会在“成才致富先锋”光荣榜下,看到一个人的名字——杨荣寿。这位家住云南老山前线独田村,几年前还穷得叮当响的副村长兼民兵排长的他,怎么突然成了“成才致富先锋”?独田村,是个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的偏僻小山村,大部分群众的温饱问题还尚未解决。10口老小的杨荣寿家,生活非常困难,每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按照有关规定,民兵连(营)都要建立“青年民兵之家”。然而,一些地方建“家”的档次很高,不错的图书室、娱乐室、电脑室等一应俱全,而民兵们却很难享用。因为这些单位把建设“青年民兵之家”仅作为一种应付检查的摆设。为保证硬件设施的崭新完好,通常只在上级来人检查时才临时开放,领导一走,又  相似文献   

20.
“兵之家”     
云南玉溪市州城镇郑井有一个好大、好热闹的“家”,大家叫它“民兵之家”。这个“家”是民兵政治思想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知识、学法律、学科技的大课堂;还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道亮丽的窗口。这个“家”不久前被成都军区评为“先进青年民兵之家”。 玉溪市州城镇郑井办事处地处城郊西南,有9个村12个社,1142户,有民兵504人,,经济总收入1.25亿元,1996年人均纯收入3200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郑井办事处的集体经济发展很快,农民富起来了,但对农村的思想文化阵地建设重视不够,青年人中出现法制观念淡薄,不信科学而信封建迷信的事屡见不鲜。办事处党总支清醒地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